如果只將香港當成購物天堂,那未免太可惜了

旅客到香港,大愛銅鑼灣、旺角、中環、尖沙咀等商業繁榮之地。在這些地方,代購拉著箱子蹲門口點貨,遊客擠在店中買著奢飾品還要受店員的白眼。

這樣擁擠而窒息的環境,讓很多人在提到香港時,總要問上一句,香港有什麼好玩的,不就是失了理智的購物嗎?

不是的。

每次去香港,總能發現一個不一樣的香港。

除開金融森林、對外貿易、港劇港樂等等宏觀角度,我更傾向去看香港小市民市井以及生活的細節。

空氣中總有不同的氣味,時而是路邊雞蛋仔剛烤熟時飄出的香味,有時是商場跑出來的香水味,路過維多利亞港時,還能嗅到海風的水潮溼潤感。

路上的人抑或匆匆趕趕,抑或悠閒漫步,當地人輕聲細語聊著天,生活被捨掇得妥帖,年過古稀的老夫人化著淡妝,站在路邊工作派傳單,輕聲說謝謝。工作日抵達,更能體驗到不一樣的香港。

如果只將香港當成購物天堂,那未免太可惜了

菜市場

上週去了一趟香港,一下大巴,趕赴住宿點放好揹包,拎著相機就跑向菜市場。

我愛香港的菜市場,無論何時,它都保持著整潔,就連賣魚的檔口也被清理得乾乾淨淨。賣菜的檔口疊放的菜像堆積木似的,壘得像小山。街頭的潮州滷味香味濃郁,跟小時候在老家,隔壁賣鵝肉的人家每天下午兩點滷的鵝香味一樣,讓人忍不住停下來使勁的嗅一嗅,就像貓兒在確認同伴似的。


如果只將香港當成購物天堂,那未免太可惜了


生活在一年四季不缺水果的廣州,還跑去香港買水果,這樣做被人聽了可是要笑掉牙齒,可我仍然樂意。

以前每次要揹著小手兒跟店員來一盒大草莓。我粵語說得不靈光,磕磕巴巴,但還是假裝很老道的跟店家嘮嗑。荔枝一斤15元兩斤26元,個頭極大,店主極力推薦,我摸摸口袋,竟只有一張內存500港幣的八達通,而全身無分文,只得搖頭離開。


如果只將香港當成購物天堂,那未免太可惜了

燒味

香港街邊有許多燒味店,35元,便能得到一盒滿滿當當都是肉的飯盒。我大愛它們的飯盒,不單單是分量大,而是它味紮實。白切雞嫩滑入味,單單淋上一點姜蔥汁,就極其美味。有時也可以雙拼,加份燒鵝,肉多到讓人感慨,要是平日裡點的外賣肉有一半就好了。


如果只將香港當成購物天堂,那未免太可惜了

穿過灣仔菜市場,繞過皇后大道,經過汕頭街,看到舊時當鋪已改成了酒吧,每到晚上,總有外國人穿行於此。電車從路面穿過,叮叮叮,讓人想到了《胭脂扣》中如花坐在窗邊感慨,多少年過去了,物是人非,只有電車依舊。


如果只將香港當成購物天堂,那未免太可惜了

超市

要在傍晚時分走路去銅鑼灣,此時遊客漸少,本地人出來就餐。搭乘扶手梯到負一層,有個超級市場,市場內牛肉雕刻成精美花盆,三文魚整條擺放著,還有許多各地的配料,擺放得齊整。芝士散落在冰櫃中,多得出奇,令人費解,不知是因為人們喜歡吃烤麵包還是外國人的緣由,但一口氣讓我看到這麼多國家的芝士,眼睛像星星點點。


如果只將香港當成購物天堂,那未免太可惜了

書店

到一座城市去書店,成為一種習慣,要是不逛書店,總覺得白來了。從銅鑼灣走去希慎廣場,必要去誠品書店逛逛。


如果只將香港當成購物天堂,那未免太可惜了


希慎廣場的誠品書店,有直達的電梯,搭乘電梯可以隔著玻璃看窗外高樓,畏高的人可要嚇壞膽子,攏共兩趟就能抵達誠品書店。每次去都是走馬觀花,也無停留的時間,所以對於誠品書店最大的記憶,就是它的文具區。整個MT膠帶區完全俘虜手帳er的人,但我更喜歡它牆上掛著的包裝紙,像是和紙,異常精美。

如果只將香港當成購物天堂,那未免太可惜了

要說書店,每次停留最久是灣仔的三聯書店。處於灣仔地鐵口的三聯書店,面積比誠品書店小許多,且裝潢簡約,沒有誠品的大氣,但它卻讓我每次去到都要待上一些片刻,還能靜下心看下書。

這次去看的是香港本土出版的霓虹黯然,講的是香港霓虹燈的演變史,從燈飾的變化看時代的變遷。以前只覺得霓虹燈好看,卻完全沒有想到裡中的意義。如今只覺街邊霓虹漸少,每個城市逐漸趨於相同。

從書店走出來時,馬路上人流湧動,電車叮叮叮從汕頭街經過,跑車疾馳,人聲鼎沸,某一瞬間,就錯覺自己回到了舊年代。


如果只將香港當成購物天堂,那未免太可惜了

如果站在街頭邊,聽著人聲,深呼吸,看人潮湧動,客氣裡流動的味道,在這些細膩的瞬間,會讓人覺得香港真是一個神奇的城市。它的神奇不至於在它的經濟等,而在於它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文化等等。

下一篇,想寫寫香港跟重慶間的事情,這個想法是在那天大巴行駛過程中,望向窗外,竟發現自己看到了在嘉陵江上看過的風景極其相似,覺得香港的很多個瞬間,跟重慶極其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