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會否引爆下一波疫情?

CFIC導讀

此次疫情,最令世人跌破眼鏡的是,被公認為擁有全球最完備公共衛生醫療體系、最先進衛生醫療設施的歐美髮達國家,竟然成為疫情“震中”。

不過,最令人擔憂的是,疫情正在加速向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蔓延和擴散,若不及時有效阻斷,可能釀成百年罕見的人類災難。

发展中国家会否引爆下一波疫情?

4月2日,印度阿薩姆邦高哈蒂,消防員在街頭噴灑消毒劑

隨著疫情從歐美“震中”向發展中國家蔓延和擴散,在疫苗和特效藥尚未問世的情況下,後者若不能儘快阻斷疫情,很可能引爆全球新一波疫情並淪為“重災區”

亞太地區:

人口高度密集、基礎設施薄弱但發展速度較快,是疫情較早的暴發地,戰疫能力相對較強

中東地區:

地緣政治複雜、局勢長期動盪、經濟結構脆弱的特點,疫情較重,戰疫能力有限

非洲地區: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差、傳染病頻發,衛生醫療條件較差,戰疫能力最弱

拉美地區:

現代化進程起步較早、經濟對外依存度大、貧富差距懸殊,戰疫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此次疫情,最令世人跌破眼鏡的是,被公認為擁有全球最完備公共衛生醫療體系、最先進衛生醫療設施的歐美髮達國家,竟然成為疫情“震中”。不過,最令人擔憂的是,疫情正在加速向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蔓延和擴散,若不及時有效阻斷,可能釀成百年罕見的人類災難。

疫情正從四個方面衝擊發展中國家:

一是直接威脅民眾的健康與生命。從區域來看,中東、南亞疫情較重,拉美疫情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國,非洲則開始“遍地開花”。雖說目前發展中國家整體疫情較發達國家要輕,但若不加有效遏制,很可能“後來居上”。

二是直接衝擊各國薄弱的衛生醫療體系。發展中國家衛生醫療體系普遍不完備,整體衛生醫療水平較低,醫療資源和醫護人員普遍不足,檢測手段簡單且有限,很難做到“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發展中國家一旦疫情失控,很可能成為新“震中”。

三是沉重打擊各國正在艱難復甦的經濟。疫情正在貿易、投資、全球產業鏈、初級產品價格和旅遊業五個方面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產生嚴重衝擊,使原本基礎就十分脆弱,近年來增長又明顯放緩的發展中國家經濟“雪上加霜”。IMF今年1月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3.3%,發展中國家增長4.4%,較去年10月的預測分別下調0.1和0.2個百分點。聯合國拉美經委會4月初最新的預估是,2020年拉美GDP增長率為-1.8%。一場健康危機很可能引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或政治危機,甚至不排除引發局部衝突或戰爭的可能。

四是對各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應對危機能力提出嚴峻挑戰。絕大多數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都實行西式民主制度,但治理能力存在不足。如何應對日益嚴重的疫情,防範並化解日益逼近的危機,正考驗著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和人民的智慧、意志和能力。

具體來說,亞太、中東、拉美和非洲四大板塊因發展水平不一,應對疫情的能力也不盡相同。

亞太地區具有人口高度密集(在全球人口超過1億的12個國家中,亞太佔了7席)、基礎設施薄弱但發展速度較快的特點,是疫情較早的暴發地,戰疫能力相對較強。

目前,亞太大多數國家採取了“禁足”“封城”“封國”等舉措,在控制疫情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亞太地區整體上尚未出現疫情急劇暴發的態勢。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菲律賓這五個人口過億的國家有效控制疫情的擴散,尤其是人口已經超過13億的印度,其感染人數似有加快增長之勢。印度醫療資源有限,衛生條件較差,一旦疫情失控,很可能成為亞太地區的“震中”。

如何合理配置防疫資源,擴大檢測範圍,提高診治水平,是亞太各國面臨的最直接挑戰。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產業鏈斷裂,如何發揮比較優勢,挖掘新增長點,改變較為單一的經濟結構,提高化解和應對風險的能力,則是亞太國家面臨的長遠挑戰。

中東地區具有地緣政治複雜、局勢長期動盪、經濟結構脆弱的特點,疫情較重,戰疫能力有限。

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也門等國長期的內戰,不僅嚴重摧毀了這些國家的衛生醫療系統,而且削弱了中東整體抗擊疫情的能力。持續不斷的戰事和衝突,又加速了病毒在中東的蔓延和擴散。

伊朗是中東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雖然目前疫情出現整體趨穩之勢,但因長期受美國單邊制裁,經濟實力已被極大削弱,防疫資源非常有限,不排除疫情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更令人擔憂的是,敘利亞戰爭導致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滯留在土耳其、約旦、黎巴嫩等國境內,難民營有可能成為中東疫情的“新傳播源”。

此外,最近油價大跌,加上疫情快速蔓延,也給中東的石油、旅遊、酒店、航空和物流等支柱產業造成了重大沖擊,使中東國家的經濟復甦之路更加漫長和艱難。

非洲地區具有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差、傳染病頻發的特點,衛生醫療條件較差,戰疫能力最弱。

自2月14日非洲發現第一例確診病例至今,疫情已蔓延至非洲50多國。目前,非洲各國紛紛採取了檢測、隔離、追蹤、限制飛行、加強國際機場檢查以及醫務人員培訓等一系列措施,但由於非洲經濟是全球經濟版圖中最薄弱的一塊,各國對衛生醫療投入有限,醫護人員和醫用防護裝備匱乏,病毒檢測能力和醫治能力低下,因此,非洲還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最薄弱的一環。一旦非洲疫情蔓延並失控,很可能造成難以想象的人道主義災難。因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一再強調,國際社會應將非洲作為抗疫的“重中之重”。

拉美地區具有現代化進程起步較早、經濟對外依存度大、貧富差距懸殊的特點,戰疫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自2月26日巴西確診首例新冠病例以來,疫情已擴散至拉美33個國家和12個未獨立地區,其中巴西、智利、厄瓜多爾、秘魯、墨西哥、巴拿馬6國疫情較重。面對快速蔓延的疫情,拉美國家多數採取了限制航班、減少大型集會、停止上學、關閉飯店和酒吧等一系列舉措,多國還宣佈進入公共災難或國家緊急狀態。

相較於亞非國家而言,拉美公共衛生醫療投入相對較高,聯邦、州、市三級公共醫療體系較為完備,但整體上衛生醫療基礎設施和醫護人員仍顯不足,面臨檢測範圍有限、重症病例救治困難等問題。

此外,作為全球初級產品主要供給地,拉美經濟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疫情導致全球產業鏈斷裂、大宗商品價格暴跌、金融市場震盪、旅遊業慘淡,這一切不僅使連續衰退了5年的拉美經濟再遭重創,而且嚴重削弱了拉美國家的抗疫能力。

如果應對不慎,一些拉美國家很可能出現疫情肆虐、經濟衰退、政治動盪和社會騷亂四重危機。

目前來看,隨著疫情從歐美“震中”向發展中國家蔓延和擴散,在疫苗和特效藥尚未問世的情況下,後者若不能儘快阻斷疫情,很可能引爆全球新一波疫情並淪為“重災區”。

一旦如此,將給人類社會帶來難以估量的人道主義災難和前所未有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後果。

本文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金磚暨G20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吳洪英

发展中国家会否引爆下一波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