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在愛裡,誰不曾孤單。

這部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片的《羅馬》,幾乎每一個鏡頭質感都如此獨特、有魅力。

包括起始的鏡頭“天與地”的巧妙拍攝:

《羅馬》:在愛裡,誰不曾孤單。

《羅馬》:在愛裡,誰不曾孤單。


令人歎服!不過敘事方式很不佔優勢,平平淡淡甚至讓人集中不起注意力,但這也是本片的迷人之處,故事潛移默化地深入人心,在生活裡,在這個大時代背景裡,在那些細膩的感情之中....

ROMA 在意語裡是羅馬,也是本片裡的一個令人羨慕的中產階級社區;而這個反過來的字母AMOR 在西班牙語裡,卻是愛。這種一語雙關的片名又恰如其分地概況了本片的故事。

但在這樣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社區裡,也不一定有愛。

住宅女主人和丈夫感情的破滅似乎一開始就有所鋪墊,而女主人和本片女主角克里奧的關係似乎若即若離。如某天晚上克里奧確認所有房間的燈都關掉後,她和女僕同伴因女主人埋怨她們“費電”,只能點著蠟燭做瑜伽。(因為長期練瑜伽,所以之後,克里奧找那個讓她懷孕的男人時,看到一個“大師”類似的高難動作只有她一人能夠模仿著也就很好解釋了。)

《羅馬》:在愛裡,誰不曾孤單。


本片的重點貌似始終圍繞著女士的話題,總在說女人的孤單,結局總歸於一個人,而子女變成了不幸的負擔,和幸福的慰藉,但與我們孤身一人無關。

當女主人帶著一家人出來時,只是為了讓男主人回家搬走他需要的東西。這個外景的鏡頭旁,是一對結婚的新人。

這也許是諷刺,也許是暗喻。


《羅馬》:在愛裡,誰不曾孤單。



她們在離別,而身旁卻在結合。

我們為什麼結婚?我們相遇、相識、相知、分手、複合、結婚、離婚、甚至再復婚、離婚?

反反覆覆中,我們一個人孤單來到這世上,又在短暫相聚離別後又歸於孤單。


《羅馬》:在愛裡,誰不曾孤單。



如果我們最終走向孤獨,我們所走過的相聚在我們的世界裡是又存有何種意義?

故事中有個這樣的鏡頭,自然山林火災時,大部人發自本能的維護“世界的穩定”,去提水滅火。對於旁邊的兒童來說,滅火的行為卻是大英雄,即使相對自然災難面前,他們只不過是杯水車薪不值一提。

而對於某些人而言,這場火災,卻成了新年到來時的頌歌!


《羅馬》:在愛裡,誰不曾孤單。



這種人群裡總會有的“異類”,又強烈對應著墨西哥時代裡的動亂....

你隱約可以對比到,影片中甚至包括現代社會某些國家依然的動亂vs我們中國和平安穩。我們的優勢開始顯得優勢很明顯,集中力量做大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上,這點的“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卻又顯得如此珍貴。

宏觀大時代中穿插著個人的情感,男女之間有能說誰好誰壞?

其實,男人何不曾孤單?

當你厭倦生活,迫於壓力,看穿人性,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也何其孤單。

老胡很喜歡《廣告狂人》最後的畫面,看穿人性的唐,遠離妻兒,遠離之前的生活人群,在山海之上打坐時的場景。而這場景畫面,時間上,也剛好是一日之晨,亦如我們的最開始。


《羅馬》:在愛裡,誰不曾孤單。



老胡總評:8.8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