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富雙贏 生態強縣 河北張北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綠富雙贏 生態強縣 河北張北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近日,珍稀候鳥飛臨張北縣黃蓋淖國家溼地公園。

4月,張北縣黃蓋淖國家溼地公園水光瀲灩,眾鳥翔集——這是春日裡張北的一道風景,也是張北縣自然生態日益向好的明證。近日,筆者來到這裡,在青山碧水間真切感受張北生態建設的豐富內涵。

生態好不好,鳥兒說了算

蒼鷺嬉戲,天鵝起舞。冰雪消融的季節,張北縣黃蓋淖國家溼地公園迎來了大批天鵝、大雁、斑頭鴨、蒼鷺等遷徙類候鳥,場面蔚為壯觀。

“這裡共有157種野生脊椎動物,遺鷗、大鴇、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均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張家口市林業和草原局塞北林場張北分場場長孫曉利坦言,“近年來在黃蓋淖棲息的鳥類明顯增多,這主要源於自然環境和水質的改善。生態好不好,鳥兒說了算。”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張北縣委書記郝富國說,多年來,張北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堅持“發展服從生態、生態支撐發展”,高標準建設好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使綠色成為張北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近年來,張北縣大力推動“首都兩區”建設,持續加強植被綠化和水土涵養力度,促使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張北逐漸成為候鳥棲息停留、補水覓食的理想之地。

在黃蓋淖國家溼地公園,筆者對水域之中的一圈圍欄感到費解。“其實這些圍欄本來是在水域外圍的。”張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溼地管理辦公室幹部翟志偉看出了筆者的疑惑,她說,在2015年申報省級溼地公園之初,張北便開始著手圍水護溼地。當時,圍欄設在水域之外40多米處。這些年,因為張北生態建設持續發力,溼地公園水域面積不斷擴大,因此出現了水漫圍欄的現象,目前水域已漫過圍欄位置40—50米。

隨著生態建設持續發力,張北縣明顯增加的除了珍稀鳥類、優質水,還有漫山遍野的濃郁綠色及藍天白雲下清澈的空氣。目前,張北林地面積已達183萬畝、草原面積112.96萬畝,被譽為“雲的故鄉、花的海洋”。

2019年,張北空氣質量全年累計達標天數334天,比2018年增加14天;空氣中PM2.5濃度已降至20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四;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五,圓滿完成了目標任務。

綠富雙贏 生態強縣 河北張北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春季,張北縣大面積植樹造林建設京津生態屏障。

生態優先,植綠護水淨土

探究張北綠色發展足跡,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清晰可見。

“要按照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思路,深入推動‘首都兩區’建設,進一步厚植綠色發展的生態優勢。”郝富國多次強調,要建立空間規劃體系、構築立體生態格局。

“立足穩中求進、綠色發展的總基調,聚焦‘首都兩區’建設,著力打贏藍天、碧水、綠地、淨土保衛戰,築牢京津冀生態屏障。”張北縣縣長李鵬舉一再要求,要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大力實施水環境治理、強化環境綜合整治。

按照規劃,張北縣一項項有力的生態保護舉措順勢而出。

在黃蓋淖國家溼地公園保護管理站內,有16塊圖文並茂的展板,其內容均與溼地保護相關。“這裡還承擔著另外一個角色——張北縣溼地保護的科普宣教場所。”黃蓋淖水庫管理處主任孫佔斌說,為持續優化溼地生態,張北縣一方面注重科研監測、溼地保護,另一方面不斷加大科教宣傳力度,從根本上提升村民、學生的溼地保護意識。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態整體。除溼地保護外,張北縣在總體上植綠、護水、淨土等方面均下足了“硬功夫”。

2019年,張北縣完善“首都兩區”建設規劃,進一步明確生態建設分期目標及具體任務。優化造林綠化機制,實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共計13.8萬畝,修復退化草原6.27萬畝;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嚴格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開展地下水壓採工作,減退水澆地4.07萬畝,關停機井443眼,壓采地下水480萬立方米;深入實施環境汙染專項治理,完成礦山退出7家,實施農村潔淨煤取暖3.22萬戶。張北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生態建設及保護工作位居張家口市前列。

綠富雙贏 生態強縣 河北張北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日前,在張北縣西高廟村的水培蔬菜種植園區內,冬暖式大棚中的各種蔬菜長勢喜人。

綠富雙贏,百姓脫貧增收

生態建設為高質量完成“首都兩區”建設目標要求、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條件。

實踐中,張北縣在優化生態的同時,還通過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溼、植樹造林、生態旅遊、特色農林產品開發等途徑幫助當地百姓拓寬了增收渠道。

“咱這兒是‘雲的故鄉’,風景越來越‘值錢’了。你看,天鵝來了,遊客多了,俺們的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看護溼地掙工錢,售賣土產能賺錢,這樣的生活真不賴!”在黃蓋淖國家溼地公園附近,聞聽筆者提到溼地公園的富民效應,村民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

當下,穿梭於張北各鄉間,特色“農家樂”遍地開花,這也是張北農村群眾因生態受益的具體體現。近年來,該縣依託美麗生態,引導貧困戶通過開農家院、賣農產品、就近打工等多種形式參與鄉村旅遊。2019年,全縣有14個鄉鎮、70個行政村參與到旅遊產業當中,涉及貧困村35個,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79戶2065人。旅遊從業人數達到5萬人,全年接待遊客749.97萬人,實現綜合收入69億元;成為張家口市唯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縣區。

“要大力推進實施退耕還林種草、禁牧輪牧休牧等工程,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發展中藥種植、枸杞種植等,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郝富國表示,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探索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興縣、生態強縣之路。

原文地址:http://zjk.hebnews.cn/2020-04/20/content_7804566.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