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饅頭”男孩火了,網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來

相信,每一位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不論是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還是整日批評訓斥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熊孩子難養也,這是絕大多數父母共鳴的心聲,在父母的身心疲憊裡,很多父母都是被孩子的“啃老”壓榨,以至於很多父母看到懂事、勤快的孩子時,心裡面就會羨慕嫉妒,並稱之為“別人家的孩子”。

9歲“饅頭”男孩火了,網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來

下面就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生生地讓屏幕前很多家長都羨慕著:

在微博上,最近看到一個被稱之“饅頭”男孩,這個饅頭的稱號也來之溫馨,這是一個9歲大的小男孩,照片上的他笑臉盈盈,手裡端著的饅頭很難想象是出自一個孩子之手。

9歲“饅頭”男孩火了,網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來

不過,真相真的是挺虐心的,這些饅頭正是出自9歲男孩之手製作的,看看身邊那些十幾歲還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看看家裡面被整得亂七八糟的場面,看到自家閨女一說她眼淚就擠出來的模樣,再看看屏幕前的“饅頭”男孩,心裡面此刻真的是被虐疼了,這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呀!

然而,更扎心的事情是這個男孩不僅僅只會做饅頭,他每天在媽媽回家之前,都會把家裡面收拾的乾乾淨淨,準備好看起來不怎樣但暖足了心的晚餐。再欣賞照片裡的背景,會發現男孩的家境並不是特別好,房間內雖然看起來不太入目,但整潔的歸納看上去卻格外爽目。

9歲“饅頭”男孩火了,網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來

看上去,可能很多家長覺得不可思議,甚至不願意去相信,相信世上竟有如此體貼懂事的孩子,而評論區的討論也是熱火朝天,以下是蘭媽抽取部分網友的評論:

1)“必須贊一個,小男子從小就有男子漢的模樣”

2)“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責任,長大之後不得了呀”

3)“好孩子,真的是太厲害了”

4)“這種孩子,為何我沒有,實在是太懂事了”

5)“男孩的媽媽,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嗎”

6)“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來”

從上述的一些評論裡,我們不難看出男孩優秀獲贊無數,而家長對孩子優秀的渴望也特別濃厚。雖然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體貼,但是這些懂事和體貼都是慢慢培養和教導的,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會做家務,也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懂得體貼媽媽,這些都跟後續孩子的成長,包括和媽媽之間相處點滴決定的。

9歲“饅頭”男孩火了,網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來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點,孩子懂得主動做家務,幫助爸爸媽媽減輕負擔,說明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看到爸爸媽媽的勞累後,希望通過他的一些付出幫父母減壓。當然,孩子能有如此懂事的心思,說明父母的教導也非常優秀。

總而言之,培養懂事體貼的孩子,重在父母跟孩子相處方式,方式相處的恰宜得當,孩子心繫父母、事事都把爸爸媽媽放在第一位,這難道不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嗎?

那麼,培養懂事體貼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做好跟孩子相處的適宜得當呢?

1、 瞭解孩子

說到了解孩子,可能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對孩子瞭如指掌,甚至孩子一個微笑、一個皺眉、一個跳動,他們都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但是,父母需要深刻認知,這些結論真的是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嗎?

9歲“饅頭”男孩火了,網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來

比如說,此刻的你正在玩手機,這個時候孩子跑來搗亂打擾,你可能覺得孩子是想玩手機,特意跑來跟你搶手機。但這種想法實際上是錯誤的,這種所謂對孩子的理解,只不是個人的片面認知和結論。

孩子為什麼會和你搶手機,這是因為他無聊了,本意是希望爸爸媽媽放下手機,陪著一起玩一會。倘若家長拿孩子想玩手機的結論去看待孩子,那麼孩子最後就是一個愛貪玩手機的熊孩子。

2、 我們要把孩子想象得懂事

我們在深刻了解孩子之後,你會發現,我們想象當中孩子是什麼模樣?他們就越接近這個目標。就拿孩子玩手機來說,如果我們把孩子想象成貪玩手機的熊孩子,那麼他們最後就會沉迷在手機當中不可自拔。

9歲“饅頭”男孩火了,網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來

倘若我們把孩子想象得懂事優秀一些,那麼孩子的內心便充滿了動力。他們不想讓自己的父母失望,於是在生活當中,會更積極、更努力一些,用良好的成績來回饋父母的讚美和認知。

3、 學會傾聽

傾聽孩子,是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重要感情維護,想要孩子懂事體貼,那麼前提條件是孩子跟父母之間,必須有一個非常好的親子關係。而家長在教育當中態度是否溫和?能不能傾聽、瞭解孩子,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聰明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選擇去傾聽、去了解、去探知孩子的意見。

9歲“饅頭”男孩火了,網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來

在這種講述和傾聽的過程裡,會讓孩子更加自信也能夠感受到了父愛母愛的滋養。倘若家長總是對孩子大喊大叫,甚至是打罵孩子,那麼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定然不會事事和父母交流,見到父母也如同老鼠見了貓一樣,這樣的親子關係又如何發展成懂事和體貼呢?

4、 放下身段去相處

培養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光是靠了解孩子、把孩子想象的懂事、傾聽孩子,這些還是不太夠的,還需要一重劑量去維護前三者的平和溫馨。我們需要結合前三者的基礎相處方式,還需要放下身段去和孩子相處。

9歲“饅頭”男孩火了,網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來

和孩子討論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要拿家長的身份去壓制、去約束孩子。很多父母總是以孩子“還小、不懂”,拿家長的閱歷和各種經驗去給孩子講大道理,甚至直接去要求孩子怎樣怎樣做,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尊重的表現。

孩子同樣也會為父母厚重壓抑的身份,而感到無法呼吸、無法近距離接觸,他們會想方設法逃離。如果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接觸,如何去維護好親子關係?又如何讓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懂事體貼呢?

其實,每一位優秀孩子背後的優秀父母,他們並非一開始就是天生的教育高手,也不能夠保證自己的孩子就一定可以優秀。但是,這些家長他們懂得反省自己,懂得去了解、傾聽、懂得把孩子想象的優秀,更懂得放下身段去孩子相處。

---------------------

持續更新性文章,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勵志於育兒方式的發現和探索,對育兒有想法的朋友,歡迎一起學習溝通。

關注【蘭媽談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