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實錄:衣食奔波共恩愛,風雨路遙同珍重,不負塵緣不負卿

那一年,陳叔一家在我住的宿舍大院裡經營著一間小飯館,大廚是陳叔的兒子。那時我剛來到這個城市,正經歷著各種不適和焦灼,想家得厲害。一個人生活,早出晚歸,晚餐基本上都是在陳叔的飯館裡解決。很簡單,一個炒菜,加一碗白米飯,十分鐘就搞定。有時,陳叔的兒子不在,就由陳叔掌勺。想不到平時只給兒子打打下手的陳叔,竟然也藏著一身好手藝。

陳叔做的牛肉鍋子是一絕。後來,我經常隔三岔五就點上一回,外加兩碗白米飯。吃鍋子的時候,日子就慢下來了,吃飯似乎就不再是一件那麼著急完成的事。陳叔總會端杯茶,坐到我的對面,不停問燙菜夠不夠,還要加點什麼的,或是隨便聊聊東西。聊到興起時,又進屋把自己喝的黃酒拿出來,說什麼也要倒上一杯。飯館小小的門臉,從沒有掛過一天牌子,無名無姓,卻整整開了十年。十年裡,幾乎每晚都要到深夜才會打烊。多少年以後,大概只有掛在屋簷下的那盞昏黃的白熾燈知道,陳叔曾經陪過多少像我一樣來自異鄉的遊子。

夫妻實錄:衣食奔波共恩愛,風雨路遙同珍重,不負塵緣不負卿

陳叔與崔姨的家常

在我們南陵,一入冬,幾乎家家戶戶都吃鍋子。別的菜一端上就涼了,只有鍋子不會的。鍋子吃到見了底,也是熱乎乎的。火鍋子是家常菜,做法也最簡單,但一定要選上好的原料。這周邊的菜市場都很難買到正宗的牛羊肉,要去清真館,因為不會注水,也更新鮮。我們這的清真館離得很遠,還在市區,我每次都要倒幾趟公交車去買。做牛肉鍋子,得買那種帶點肥鏢的,最好再加些牛筋,燒出來的口感才好。

常常是從頭天晚上就開始燒牛肉。先用高壓鍋壓到半成熟,再改用燉鍋開始小火慢慢燉。配料再簡單不過:生抽、老抽、黃酒、生薑、八角,吃辣的,再加一小勺家裡磨的辣椒糊。我有時連八角也不放,原汁原味倒好。從頭一天晚上燉到第二天早上,就能聞到滿廚房的牛肉香了。燉好的牛肉湯汁表面是有一層薄薄的紅油的,肉軟糯而不爛,也不會油膩。等這一鍋牛肉上了凍,表面結了一層奶白的牛油,就好了。以後每頓燒鍋子,挖上幾勺牛肉,在鍋底鋪上些小菜、豆皮、千張、粉絲,方便得很。

夫妻實錄:衣食奔波共恩愛,風雨路遙同珍重,不負塵緣不負卿

你崔姨就喜歡吃鍋子。

說這些的時候,崔姨就一直在旁邊看著陳叔笑。陳叔說,別看你崔姨年紀不小了,還是改不掉喜歡傻樂的毛病。她經常說一句話: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好也是一天,壞也是一天。不過想想也是。好吧,既然好著一天,我就搞給她吃。

夫妻實錄:衣食奔波共恩愛,風雨路遙同珍重,不負塵緣不負卿

崔姨又笑了,抿著嘴用手捶著陳叔,像表情天真的女孩子。其實牛肉並不便宜,但他們幾乎一個冬天都在吃。這種“捨得”裡,也藏了他們的小心思:趁著一個冬天多給對方補補身體。陳叔胃不好,崔姨有慢性病,長年吃藥,體質弱。於是這牛肉鍋子,在對彼此的“捨得”裡,也是一種相互成全,更多了一種暖老溫貧的味道。

陳叔和崔姨都不是本地人,年輕時幹過很多行當,吃過很多苦。雖然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但其實早在幾年前,陳叔就拿出了一輩子的積累,幫襯兒子媳婦在這個城市買了一個大套,後來又買了車,而老兩口一直是居無定所。說到房子,崔姨和陳叔一樣,也很知足。崔姨笑說:房子是什麼,不就是由幾個房間串連起來的冰冷的宿舍麼,哪比得上一個知冷知熱的人呢。人到了我這個年紀,大約他們就懂了。你生個病,他比你都難受,你還得反過來安慰他。

夫妻實錄:衣食奔波共恩愛,風雨路遙同珍重,不負塵緣不負卿

要說陳叔的知冷知熱,最常見的表現方式還是做飯。不是一頓兩頓,也不是一天兩天,這一做,就做了一輩子。在他們住處的廚房裡,掛著一副粉紅色帶蕾絲邊的護袖和一條碎花圍裙,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兩樣都是陳叔的專屬。看看,帶著紅色蕾絲邊護袖的陳叔站在灶前炒菜,絲毫沒有違和感。雖然做了一輩子的飯,可他仍舊願意花許多許多心思和功夫對待每一頓飯,每一個菜,半點不曾含糊。

夫妻實錄:衣食奔波共恩愛,風雨路遙同珍重,不負塵緣不負卿

現在,陳叔退休了,不再和兒子一起開飯館,又和崔姨找了個給人看門的活兒。選擇這份工作沒有其它的理由,僅僅是因為對方同意讓他們倆人在一起做事。如今,老兩口守著一間簡陋的小屋子過活,工作和吃住都放在了一起。雖然是二十四小時工作制,但說起來,陳叔卻是一臉滿足:兩個人都在這裡,也就沒有別的地方可惦記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