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致歉:曾將病毒與武漢關聯

英國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7日發表社論《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曾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道歉,並願為此承擔責任。

文章說,世衛組織2月宣佈將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同時委婉地提醒了一下曾在新聞報道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包括《自然》。《自然》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世衛組織在2015年發佈指引,要求停止將病毒性疾病與首次暴發的地區相關聯,以減少汙名化和惡劣影響。指引強調,病毒會感染所有人類,一旦發生疫情,所有人都有風險。

但是,少數政客依然抱守舊辭不放。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再將新冠病毒與中國關聯在一起,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之子、巴西眾議員愛德華多稱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國的錯”。其他地區政客,包括英國在內,也在說中國應為此負責。

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顯而易見的是,自從疫情暴發以來,世界各地亞裔成為種族主義攻擊的對象。執法機構表示正在重點調查仇恨犯罪,但是對一些人來說可能為時已晚——包括70多萬在海外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中的大部分人。許多沒有回國的中國留學生左右為難:一方面害怕繼續遭受種族歧視,一方面擔心未來學業的不確定性,加上國際航班的恢復時間也未知。

幾十年來,各個學校一直在努力提高多樣性,各個國家也在制定政策鼓勵國際學術流動性。多樣性的價值不言而喻,它鼓勵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對話,鼓勵共享不同的觀點和存在方式,而且始終是推動研究和創新的動力。一個多樣性的校園也是改進政策和體制所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讓高校以及研究成果發表變得更具有包容性。

許多領導人都希望聽取專家的科學意見,據此採取行動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挽救生命。來自專家的意見很明確:必須竭盡所能避免和減少汙名化;不要把COVID-19和特定人群或地方相提並論;病毒不會歧視,所有人都有風險。

如果新冠病毒引起的汙名化導致亞洲年輕人離開國際校園,縮短教育時間,放棄自己和他人的機會,讓科研環境每況愈下,在這個世界依賴科研尋求出路之際,將不啻為一個悲劇。新冠病毒汙名化必須停止,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