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給定資料要做到哪五個“必須”?


概括給定資料要做到哪五個“必須”?

肖飛老師講申論

申論知識百問百答(29)

概括資料,說到底是要抓住資料的實質。要想真正抓住申論試卷給定資料的實質,並非那麼輕而易舉。實踐告訴我們,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把握好概 括資料實質的“五必須”。

概括給定資料要做到哪五個“必須”?

肖飛老師講申論

一是概括的資料必須理順。要對資料進行概括,首先要把給定的資料搞清楚,否則,就會無的放矢。眾所周知,申論試題的給定資料不同於一般性質的材料,往往都是一塊一塊的稍做加工的“半成品”的無序組合,而且段與段之間並不一定有必然的聯繫,要想把這種資料的內容弄明白,必須要有一個無法捨棄的整合加工的過程,正是通過這種整合和加工,將這紛繁複雜的各類資料該歸納的歸納,該合併的合併,該提煉的提煉,使其渾然成為一體,從而理清資料的層次、段落,突出資料的內容、要點。可見,要概括的資料必須首先理順。理順資料是概括的前提,也是保證內容全面,要點清晰的基礎。

二是概括的角度必須一致。人們在對資料進行概括的時候,往往都要經過慎密的思維,選擇一個恰當的角度,然後再找一個合適的切入點進行實際概括。這一切入點實際上就是選擇的角度的最終體現。對於一個資料來說,概括的角度絕不止一個,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進行概括。但是,這裡我們必須懂得,考生無論選擇怎能樣的角度,角度一旦確定,就要確保這一角度的在概括中的前後一致。角度一致是對概括的最低要求,也是基本要求。如果不是這樣,概括的角度不一致,就會造成邏輯思維混亂,語言前後矛盾,內容彼此衝突。因此,在概括中,要想做到資料內容和要點的集中統一,達到“形散神不散”,就必須保證概括角度的一致。

概括給定資料要做到哪五個“必須”?

肖飛老師講申論

三是概括的方法必須靈活。一般來說,對資料進行概括,有很多方法。比如,人們常用的直接提取原文語句對資料內容進行概括的“提取要點法”,把貫穿資料的意思提煉出來或把零散的內容歸納出來的“抽象說明法”,把提取要點和抽象說明結合起來進行概括的“綜合歸納法”等等,不一而足。其實,面對申論試卷的給定資料,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萬能的“靈丹妙藥”,關鍵看它是否適用於眼前的資料,以及我們對其把握的程度。所以,考生大可不必迷信於什麼“萬全大法”,而要切實掌握一些概括的基本方法,不拘一格,大膽靈活運用。要記住,靈活是勝利之本,自己用來得心應手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考生通過應試實踐總結出來的方法最值得借鑑。

四是概括的內容必須全面。由於申論試卷給定資料的紛亂無序,使考生很難將資料的內容概括得恰到好處,漏“點”漏“項”的事時有發生。表面看來,試題要求概括“全面”,好似簡單的“一般要求”,實際上對於考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點。這裡的“全面”,是指在概要的前提下,囊括的內容要全,這是概括中“括”的涵義。如果不懂得這一點,丟三落四,以偏蓋全,就失去了概括的實際意義。因此,在概括時,所概括的內容必須做到全面,要縱觀全文,從大局著眼,全面掌握給定資料的內容和要點,認真進行歸納和提煉,準確地體現出概括內容的全貌,切不可再犯只顧一點,不及其餘的毛病。

概括給定資料要做到哪五個“必須”?

肖飛老師講申論

五是概括的文字必須準確。概括的答卷,不管概括得怎樣,最終要體現在文字表達上。所以文字表達是考生非常重要的一項基本功。概括,本來就文字不多,最多也就500多字,可是,在這短短的字裡行間,錯字頗多,用語不當,詞不達意,雜亂無章,豈不背離了概括的宗旨?概括的本身就需要準確的文字,是文字的精華,因為只有準確的文字,才能正確地表達考生的思想。不要說一個句子,有時一字之差,就將謬之千里,完全背離考生的意圖。因此,考生要認真把握詞語的用法,確保概括的語言文字貼切生動。只有選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才能使申論材料概括得準確、精當。

定期發佈申論概括題、申論對策題、申論綜合分析題、申論應用文寫作題各題型案例解析,公務員考試(國考,省考)相關資訊。

更多案例請關注微信訂閱號“肖飛老師講申論”。

概括給定資料要做到哪五個“必須”?

肖飛老師講申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