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商家利慾薰心,看似只是為了某利,實則被利益吞噬了人性

說起商人,人們都會想到一個詞“無奸不商”,認為商人都是很奸詐的。但在古代這個詞沒有這層意思。

無奸不商: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銀貨兩訖成交之後,商家會另 外在米筐裡氽點米加在米鬥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儘量讓利。

部分商家利慾薰心,看似只是為了某利,實則被利益吞噬了人性

可見古代商人在誠信這方面做的還是很好的,而現在部分商家為了眼前的利益,拋棄中華民族的美化品德,唯利是圖,甚至還喪失了人性。

生活中的缺斤短兩,處處可見。

平時去菜市場買菜,可能你會有疑惑:我怎麼沒覺得有多少,怎麼就有三斤了。有時候拿回家一稱果然,稱少了。當然我平時沒有再稱的習慣,也覺得沒必要,我奶奶每次買了菜提著感覺重量不合適就會去稱,下次就不到那裡買了。

部分商家利慾薰心,看似只是為了某利,實則被利益吞噬了人性

上次買了個柚子3元錢一斤,覺得還便宜就挑了一個。拿的那個看起來一般大的柚子花了我15元,不過我想著可能水分比較足,重也正常,沒想那麼多。回家後奶奶覺得我被敲棒子了,拿去稱發現才3斤多點。我突然明白:原來只是一個價格戰術,用低價來吸引你去購買,實際稱的重量偏差大些,讓你誤以為降價了。

記得我小時看到買菜的和賣菜的爭吵,起因是買菜覺得沒稱夠,叫賣菜的把稱拿給她稱。結果買菜拿到稱立馬發現了秤砣有問題:秤砣中間本來是實心的,被掏空了,填上白紙然後用墨汁塗黑的。

何必呢,為了一時的利益毀了信譽,下次別人還光顧你生意嗎?這種盈利方式不可取。

部分商家利慾薰心,看似只是為了某利,實則被利益吞噬了人性

商家沒有正視自己的不足,反倒通過自己的方式試圖掩蓋。

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網上購物,下單漸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個網絡平臺上的賣家競爭力也越來越大了,於是沒有競爭優勢的賣家,也逐步被淘汰。優勝劣汰,這本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則。

但有的商家不甘於被淘汰,但又不願做出改變,不會去反思為什麼我做的不好,而是投機取巧給佣金,讓人刷單。這就出現了一個矛盾:大家都在網上下單去這家評價最好的店,結果發現味道還沒有評價中上的好。當然現在對於刷單,打擊的比較嚴厲,但還是有漏網之魚。

部分商家利慾薰心,看似只是為了某利,實則被利益吞噬了人性

商家被利益矇蔽了雙眼,看不到背後隱藏的危機,

前段時間,液化氣中摻二甲醚事件幸好及時發現,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二甲醚價格是便宜,商家想要更多的盈利,節約成本也是獲取更大利益的一方面。但是並沒有考慮到成本便宜背後隱藏的危機,只是聽說同行在煤氣中加了二甲醚便跟著效仿。

也並沒有從消費者安全考慮,只想著自己利潤會增加。真是一種悲哀。

部分商家利慾薰心,看似只是為了某利,實則被利益吞噬了人性

商人愛財應取之有道,不去觸碰底線,心中應有自己的一把尺子,衡量到底有沒有違背原則。在利益的誘惑下能夠,堅守自我。

部分商家利慾薰心,看似只是為了某利,實則被利益吞噬了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