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考試題型已變,還在讓孩子死做題?是親媽就不能這麼幹。

  • 三年級語文期末考試閱讀專題解讀

課外閱讀文章篇幅變長了,怎樣才能拿滿分?


原題

九、閱讀。(15)分

秋的原野

①窗外飄進了一片梧桐的落葉。我對它凝視了一會兒,恍然領悟到:那是大自然給人們的訊號,秋天已經來臨。

②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遊蕩,享受著徐徐吹來的涼風,感到渾身說不出的舒暢。我貪婪地吸了幾口新鮮空氣,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了一支輕快的小調(diào tiáo)。

③天空像 ,它已經給秋風抹拭得非常潔淨而明亮。村外的那個小塘,也睜著碧澄澄的眼睛,凝望著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邊開滿白花的蘆葦叢裡,忽然鑽出了一對白鵝,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著。它們顯得天真爛漫,或許嫌這兒過於寂寞吧,於是伸出脖頸“哦!哦!”有節奏地叫著,把水面蕩起一圈圈的波紋,也為大自然的畫面平添了不少生氣。

④山谷裡楓樹的葉子,不知道是喝了過量(liáng liàng)的酒,還是為了向秋天表示他們無限的熱情,不然,它們為什麼紅得像 似的呢?

⑤村前村後,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 。一陣微風吹過,泛起一排排金色的波浪;稻田深處,也不時傳來一陣陣農民的歡笑聲。

⑥當七彩的晚霞在天邊編成了瑰麗的織錦時,村裡屋頂的煙囪上也升起了縷縷的炊煙。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們,唱著抒情的歌謠,歌聲在晚風裡飄得很遠很遠……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2、選擇恰當的句子填到文中的橫線上。(填序號)

①一片金黃色的大海 ②一團火焰 ③一塊覆蓋大地的藍寶石

3、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景有 、 、蘆葦叢和 。

4、秋天的原野是一幅幅迷人的圖畫。第3~6自然段分別是怎樣的圖畫呢?請你連一連。

第三自然段 牧童晚歸圖

第四自然段 稻田歡歌圖

第五自然段 楓林紅葉圖

第六自然段 池塘秋色圖

5、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通過細緻觀察,發現了秋天原野獨特的美。

B.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原野的美景。

C. 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原野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美麗語文老師為你解讀

【第1題】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正確答案:

小調(diào)、 過量(liàng)

滿分訣竅:

這是對多音字的考核。都知道多音字的讀音是靠平時的積累,但是很多同學平時抄抄背背做了很多,到考試的時候還是會錯,一是平時沒有背到,二是平時背過但是又忘掉了。

沒有背到,那是平時對課本上的生字詞整理得不夠有條理,不夠規範,特別是到了期末複習的時候,逮到什麼背什麼,不成體系,就容易漏掉。

背過就忘掉了,那就是學習的方法出了問題,只停留在死記硬背上。雖然只是多音字的不同讀音,但是這不同讀音後面是這個字不同的用法,在接觸這個多音字的時候,就要查字典,把不同的用法全部捋一遍,結合生活體驗講一遍,這樣做的話,當多音字放在不同的詞語中時,就更容易分清讀音。這是因為,考試時出現一個多音字,多音字所在的詞語不一定是課本上的那個詞。

【第2題】

2、選擇恰當的句子填到文中的橫線上。(填序號)

①一片金黃色的大海 ②一團火焰 ③一塊覆蓋大地的藍寶石

正確答案:

天空像 ③ ,它已經給秋風抹拭得非常潔淨而明亮。

它們為什麼紅得像 ② 似的呢?

村前村後,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 ① 。

滿分訣竅:

這個題目難度並不大,但也需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常識的積累,才能填得對。比如天空是藍色的,火焰是紅色的,而等待收割的水稻已經變成金黃色的了。然後要認真看題,根據對應關係一一填入。

有些小朋友做題的時候很馬虎,一看這個題目,以為就是把序號移到文章的空格填上,於是就按序填上①②③,這就答錯了。

也有些小朋友不把題目看完整,題目中只是要求填序號,可是卻把①②③的內容對應抄在了空格上,這個也可能被判錯的,因為不符合答題要求。

【第三題】

3、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有 、 、蘆葦叢和 。

正確答案:

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景物有 天空 、 小塘 、蘆葦叢和 白鵝 。

滿分訣竅:

這個題目雖然是要求找出描寫了哪些景物,但是景物並不是以一個詞的面貌出現,而是隱藏在句子裡,所以需要對句子的邏輯進行最基礎的認知:這一個句子到底是表達什麼內容的?

比如第1個句子:

天空像一塊覆蓋大地的藍寶石,它已經給秋風抹拭得非常潔淨而明亮。

這個句子的景物是寫天空的?還是寫藍寶石的?還是寫秋風的?前一個句子是用藍寶石來比喻天空,形容天空的藍,這當然是寫天空的。而後一個句子,用了個“給”而不是“被”,還是容易引起誤解的。這裡的“給”是一個口語的用法,意思就是“被”,是在寫天空的潔淨明亮的特點是怎麼來的,所以還是在寫天空。

後面小塘和蘆葦叢比較好判斷,但最後關於“白鵝”很容易混淆。因為寫白鵝的有兩個句子,第一個句子寫白鵝鑽出來浮游,後面還寫了一個句子,寫白鵝叫,還寫水面上的波紋,可能有的小朋友就會以為白鵝和波紋是兩個景物,而且看起來波紋更像景物描寫啊,可是題目中的蘆葦叢後面只給了一個空,是填白鵝還是填波紋呢?

其實呢,蘆葦從後面也只能給一個空。因為後面這個句子裡的波紋,是白鵝伸著頸項叫的時候蕩起的波紋,伸著頸項叫一聲,白鵝的身子也會動一下,當然就會蕩起波紋,所以這個波紋只是為了修飾白鵝叫的動作。當然這個句子還很很奇妙啊,讓人彷彿看到白鵝叫的聲音也像那一圈圈的波紋一樣盪漾開,才傳到我們的耳朵裡來,感覺白鵝的叫聲也變得很美了。

這個題目如果不對句子的邏輯進行基礎分析和判斷,而只是從中找看起來像景物的事物來填空的話,就有可能填錯了。

【第4題】

4、秋天的原野是一幅幅迷人的圖畫。第3~6自然段分別是怎樣的圖畫呢?請你連一連。

語文考試題型已變,還在讓孩子死做題?是親媽就不能這麼幹。


滿分訣竅:

這是對這4個自然段寫作內容的一個概括,僅從解題角度來說,小朋友們應該都是可以做對的,因為即使不會概括,也可以清晰地找出來池塘、楓林、稻田、牧童這4個詞分別在哪一段裡,關鍵是要到文中去找,而不要拿起尺子來就在這個題目上連。有的小朋友考試的時候,看文章是看文章,做題是做題,沒有認識到題目是根據文章來出的,所有的題目都要根據文章的表達來做,而不是憑著自己在生活中的理解來做。如果到了三年級還沒有這個做題習慣的小朋友,爸爸媽媽一定要陪著孩子實實在在地分析幾篇文章後面的題目,經過幾次分析,幫孩子養成這個基本的答題習慣。良好的答題習慣是要陪著孩子理解分析才能慢慢形成的,批評和指責肯定養不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但此題的這種概括方式,還是必須要理解的,到了高年級以後,這個題目就不是連線了,會變成填空題,需要同學們自己將內容概括表達出來。如果僅僅是從文中找到相關的詞語來連線的小朋友,一定要結合文章內容理解一下這種概括方法和概括表達的形式,試著把第2自然段也這樣用5個字概括出來,這才是真正的滿分能力哦。

【第5題】

5、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 作者通過細緻觀察,發現了秋天原野獨特的美。

B.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原野的美景。

C. 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原野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滿分訣竅:

這種選擇題的題型將會在以後的語文考試中作為常規題型出現,考核的是關於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方法的鑑賞能力,會隨著文章篇幅的增加、內容的豐富、審美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而逐漸變得複雜。

這個題目就考了一個關於寫作的專業知識點:寫作順序。常見的景物描寫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移步換景的順序、作者觀察的順序、情感變化的順序、思緒變化的順序等。如果根本沒有學過關於寫作順序的知識,這個題目就有點發懵了。

文章第1段也出現了一個表現時間的詞語:秋天,但是出現了表現時間的詞語,並不等於這篇文章就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最起碼要從全文找一找,有沒有關於時間前後變化的連貫性的詞語。如果全文有幾個表現時間的詞形成了時間連貫性,才能說這篇文章可能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

雖然在具體寫作中,出現有時間連貫性的詞語也不一定是按時間順序來寫,還是要根據具體內容的表達邏輯來判斷。但是從考試的角度來說,按表現時間連貫性詞語來判斷其寫作順序是否為時間順序,通常都不會錯。


這個題目考的一個關於寫作技術的知識點,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是考關於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內容邏輯的判斷,那就非得徹底讀懂文章不可,否則很難做出準確判斷。而在高年級到初中的考試中,這樣的題型通常都會考關於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內容邏輯的判斷。

如何掌握閱讀的滿分訣竅?

現在的語文考試,不僅考的是課外文本的閱讀,而且文章的篇幅也變長了,這對孩子的語文閱讀能力是一個真正的考核,孩子不僅要讀得快,還要讀得懂,才能把所有的題目做對。但這個說起來是矛盾的,讀得快就很難讀得懂,要想讀懂就沒法讀快。這個矛盾如果在考試的時候出現,那閱讀這一塊就要被刷刷刷地扣分了。

這裡簡單說一下解決這個矛盾的基本原理:要想讀得快,又要讀得懂,基礎是:理解能力強,一遍看過去就懂。也就是說,要提高理解能力,才能解決這個矛盾。

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美麗語文課的日常課堂也都在為孩子做這方面的訓練,這裡單講如何通過讀書來提高理解能力。

人們常常以為,書讀得越多,就越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可是如果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讀得再多也是沒有用的。讀書多可以積累更多的知識,豐富的知識的確也是理解能力的一個基礎,但是並不一定能轉換成理解能力,最終成為理解能力一塌糊塗的書呆子也是可能的啊。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最好的讀書方法是精讀。

1、選擇優秀文本

精讀,首先要選優秀的文本,在主題、結構、細節、語言、情感、思想等各方面都很優秀的文本。比如像這次試卷上的《秋的原野》這篇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來看,就不是一個優秀的文本,結構和語言上都有些小問題,不值得精讀。所以通常我們建議精讀要讀名家名篇,特別是經過時間錘鍊過的名家名篇,經過無數讀者篩選之後沉澱下來的名家名篇,相對來說文章的品質有保障一點。

2、反覆熟讀

其次要對一個好的文本反覆地讀,甚至能讀到熟讀成誦的地步。這樣的文本,我們就會常常想著它,它也會成為我們內心非常穩固的知識儲備,就特別容易與自己生活中的各種細節體驗發生碰撞,撞擊出思維的火化,來照亮我們深入探究文本的那條曲折幽靜的道路。我們每個人讀文章,其實都是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但是知識和生活往往沒法發生碰撞,精讀文本,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碰撞的機會。

3、精緻分析

再次,要對文本進行精緻的分析,能讀懂主題、結構、細節、語言、情感、思想等各方面的美,這是最艱難的一個環節,也是訓練審美思辨能力的關鍵。這需要經常練習,才能逐漸形成。我們通常遇見這樣的情況:很多人看過一篇文章,知道了這篇文章的意思,記住了這篇文章的情節,可 一旦探討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啊,文章的結構藝術啊,語言技術啊,卻一臉茫然,好像沒讀過這篇文章一樣。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是因為只讀過了文章,卻沒有進行精緻的分析。對一篇文章沒有經過精緻而準確的分析,不能算是精讀。

4、讀以致用

最後,要讀以致用,就是努力運用優秀文本中的審美去審視身邊的世界,努力運用其寫作技法去表達自己的生活。這不單是在提升寫作能力,也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地去理解文本,直到最終能夠深入作者的內心,與作者的情思形成共鳴。讀一篇文章,能夠讀出這篇文章背後作者的那個精神世界來,有這樣的閱讀理解能力,考試得滿分就希望很大了。

這種能力的形成,須跬步以至千里,方向正確,堅持下去,才有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