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黃人?黃疸退散

剛懷孕那會兒,檢查的醫生說O型血的媽媽和非O型血爸爸結合是容易發生胎兒溶血的,而且孩子出生後還可能出現溶血性黃疸。最嚴重的後果是傷到腦子甚至死掉。黃疸這個詞就深深印在了我們全家的腦海裡。

黃疸的概念

黃疸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有成人黃疸和新生兒黃疸之分。我們只談論新生兒黃疸。

醫學上把出生未滿28天的新生兒出現的黃疸叫做新生兒黃疸,也就是說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

既然是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我家寶貝出生第二天也沒跑掉,黃了。隨後黃疸指數緩慢爬升,第四天該出院的時候最高值到了13mg/dl,大夫表示沒事,回家多吃多拉就可以。至於我們一開始擔心的溶血問題,具體被稱為ABO型溶血,被大夫堅定的否決了。我家寶寶是生理性黃疸。

那黃疸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血液裡的紅細胞是有壽命的,死掉的紅細胞裡的血色素會被分解成血紅素和正鐵血紅素,這個正鐵血紅素會在一定的作用下生成膽綠素,膽綠素再經過一定的作用就生成了膽紅素。

膽紅素是膽色素的一種,是橙黃色的,有毒性,也有抗氧化劑的功能,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也是臨床判斷黃疸的重要依據。

家有小黃人?黃疸退散

膽紅素在進入肝臟前被稱為間接膽紅素,進入肝臟和一種叫做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酶反應生成結合膽紅素,隨著膽汁進入腸後又變回膽紅素,腸裡的膽紅素生成膽素原,膽素原經過一系列加工就形成了糞便和尿液的顏色。當其中任意環節出了問題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時,就出現了黃疸。

寶寶在母體內是靠臍帶吸收養分,大家都知道養分的運送是靠血液裡的紅細胞。母親懷孕後為了給身體裡的寶寶供給足夠的養分,身體內的血液量是增加了將近50%的,紅細胞、血紅蛋白當然也有增加。

簡單來說寶寶出生後臍帶剪斷,體內的紅細胞數量是相對過多的。這些多出來的紅細胞壽命短,寶寶體內出現了較高的膽紅素,再加上新生兒運送膽紅素的能力有限,肝腸循環的特異性和肝功能發育不完善,也就出現了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分類

生理性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黃疸是生理性的。這種黃疸一般在出生後第2到3天出現,第4到6天達到高峰,然後就會在第7到10天逐漸消退。寶寶一般身體沒有不適,精神狀態良好。

只要黃疸指數沒有超過15 mg/dl,一般無需治療,只要讓寶寶多吃多拉就可以排掉多餘的膽紅素。

家有小黃人?黃疸退散

另外,皮測膽紅素儀為無創的檢測方法,操作便捷,但存在一定的誤差值,就算出院後發現寶寶黃疸指數達到了臨界值,家長也不要擅自用藥,請尊醫囑。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出現早,一般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指數上升快,黃染程度嚴重,持續時間長。寶寶精神萎靡,厭食,嗜睡甚至易激怒、高聲尖叫、呼吸困難等等。基本分為溶血性黃疸,多伴有貧血、肝脾大、出血點、水腫、心衰。感染性黃疸,多伴有發熱、感染中毒症狀及體徵。梗阻性黃疸,多伴有肝腫大,大便色發白,尿色黃。

新生兒黃疸的嚴重併發症為膽紅素腦病。當血清膽紅素重度升高或同時存在高危因素時,可使未結合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入腦,導致腦損傷。也就是過去說的核黃腦。

母乳性黃疸

之所以將母乳性黃疸單獨列出來,是因為母乳性黃疸一般對寶寶沒有傷害,但它持續時間長,消退慢,加上黃疸不退影響打疫苗,容易讓家長著急心慌,引起過度治療。

母親母乳性黃疸分兩種,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1 . 早髮型母乳性黃疸是母乳餵養失敗的結果,因母乳攝入不足而導致黃疸加重。

說白了就是寶寶餓得,腸蠕動就少,胎糞排出延遲或者少,從而導致胎糞裡的膽紅素經腸道再吸收增加。飢餓可以使肝臟處理膽紅素的相關酶的活力不足,導致體內增多的膽紅素得不到及時的處理。膽紅素排不出自然黃疸值高了。通過充足餵養就可以避免。

2 . 母乳性黃疸目前並沒有方法能檢測出來,母乳餵養的寶寶,精神良好,能吃能拉,睡眠沒有問題,但是黃疸就是不退,一兩個月沒有退乾淨的寶寶現在呈現上升趨勢。我家寶寶三個月還沒有退完黃疸,但是生長髮育良好,醫生表示就是母乳性黃疸。

這種黃疸的成因目前還沒有定論,基本認為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這種醇抑制了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不飽和遊離脂肪酸的含量高會抑制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產生。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於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結合的膽紅素再分解,小腸重吸收增加,以至腸-肝循環增加。

確定母乳性黃疸一般採用暫停母乳兩三天,黃疸值能迅速下降,再吃母乳會有小幅度回升或者下降變緩就是母乳性黃疸。但現在兒保科醫生不提倡暫停母乳,更不要提停止母乳餵養了。因為無論是純母乳餵養還是換人工餵養,膽紅素水平都會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而降低的。因此母乳性黃疸也被歸為生理性黃疸。

益生菌應該不算退黃藥物,但它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腸道菌群平衡,也就可以促進寶寶多吃多排,因此護理黃疸寶寶的時候大夫一般都讓吃益生菌。

家長能接觸到的退黃藥物就是茵梔黃口服液或顆粒,這藥因寶寶體質不同效果不同,但對於生理性黃疸還是挺有效的,服用此藥一定注意照顧好寶寶的小屁股,很容易拉紅了。我家寶寶吃這藥除了拉肚子還起皮疹,乾脆淡定下來慢慢退吧,不就是晚點打預防針嘛。

請注意一定不能打茵梔黃注射劑!其他藥物多用於治療病理性黃疸,尊醫囑就可以啦。

最常用的是藍光照射。將新生兒臥於光療箱中,雙眼用黑色眼罩保護,以免損傷視網膜,屁股用尿布遮蓋,其餘均裸露,持續2~48小時(一般不超過4天),可採用連續或間歇照射的方法。

家有小黃人?黃疸退散

其實對於生理性黃疸,曬太陽也是輔助退黃手段。早上九十點鐘,下午三四點鐘,同樣保護好寶寶的眼睛和肚臍,儘量不透過玻璃窗,直接曬太陽。原理和照藍燈一樣,適用於數值不太高的寶寶。但要注意陽光強烈就不要曬了,曬傷寶寶就得不償失了。

一般光療失敗時,換血能有效地降低膽紅素,換出已致敏的紅細胞和減輕貧血。但換血需要一定的條件,亦可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因此需要嚴格掌握指徵。

4. 不要誤信偏方

民間總有各種偏方治病,對於黃疸,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是喝水。但是喝水會減少寶寶吃奶量,過度喂水還會加重腎臟負擔。關鍵是膽紅素主要是隨大便排出的,喝多了沒用啊。

還有說白蒿水去黃的。有身邊的人親自試過說管用的,有沒有用姑且不論,白蒿是種涼性中藥材,對於沒恢復好身體的產婦來說是有傷害的。

誤信偏方耽誤時間精力和金錢是一回事,要是造成不可挽回的身體損害就是另一回事了。


黃染的順序和輕重程度一致,都是從面頸部開始,向軀幹、四肢蔓延,一般手腳心不會黃,但嚴重者會全身染黃。退黃的順序正相反,等寶寶面部、眼白都不黃了就是徹底退黃了。願黃寶寶們最終都白白胖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