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骨科手術機器人,看到這樣的企業有些“頭疼”


主營骨科手術機器人,看到這樣的企業有些“頭疼”

傳統骨科手術受制於醫生經驗和術中設備,存在操作精準度不穩定、複雜術式難普及等不足,亟需精準治療解決方案。隨著微創外科手術和智能外科手術的快速發展,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技術代表了骨科精準治療的未來方向。最近科創板過會的天智航就是國內骨科手術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那麼,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來了:

骨科手術機器人是怎樣的生意?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競爭格局如何?

醫療機器人,到底是怎樣的?

醫療機器人是機器人技術與醫療技術的結合產品,屬於高端醫療器械。醫療機器人技術最早在神經外科活檢和髖關節置換領域實現了應用。1985年,研究人員藉助工業機器人平臺完成了機器人輔助定位的神經外科活檢手術,這是機器人技術在醫療外科手術中的首次應用。1986年,美國IBM公司的ThomasJ. Watson 研究中心和加利福利亞大學合作開發醫療機器人技術,並於 1992 年推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醫療機器人——RoboDoc,該機器人主要用於髖關節置換,並通過了 FDA 認證。

相比較於國際同行,北美市場已漸入成熟期,歐洲因各國發展而異,亞太地區發展較晚,處於低水平的起步階段。在醫療機器人市場份額的分佈上,2016 年,美國和歐洲分別佔據全球醫療機器人63%和25%的市場份額,而亞太地區市場份額只有12%,仍處於較低水平。

市場雖然大部分被國外佔據著,但是各個國家的公司具體的醫療機器人業務方向是有區分的:

基於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以及先進的機器人工業基礎,歐美等國家在手術機器人的研究路徑上,通常以關節損傷、老化為切入點,集中於對膝關節、髖關節的置換手術研究。

我國基於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以及現代交通工具發展的國情,我國骨科傷病和脊柱疾病數量較大,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而天智主要是針對骨創傷進行治療。

天智航與國外巨頭沒有直接的競爭的壓力,那麼細分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生意做的如何?

業績“過山車”

近年來,天智航業績狀況並不盡如人意,其淨利潤增速呈“過山車”態勢,且或面臨鉅虧的風險。

2013-2018年,天智航營業收入分別為4,176.18萬元、3,877.16萬元、2,397.52萬元、2,557.61萬元、7,329.47萬元、12,672.2萬元,2014-2018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16%、-38.16%、6.68%、186.58%、72.89%。

同期,天智航的淨利潤分別為630.62萬元、-1,576.27萬元、-1,399.4萬元、-2,471.98萬元、2,128.23萬元、-366.04萬元,2014-2018年同比增長率分比為-349.95%、11.22%、-76.65%、186.09%、-117.2%。

到了2019年上半年,天智航實現的營業收入為4,457.85萬元,淨利潤為-6,204.96萬元。

天智航主要為醫療機構提供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中心專業工程、配套設備及耗材以及專業技術等四方面服務。

其中以銷售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主,該項產品佔報告期內銷售總額的比重不斷提高,分別為42.87%、75.66%、78.76%以及91.12%。

天智航主要為醫療機構提供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中心專業工程、配套設備及耗材以及專業技術等四方面服務。

其中以銷售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主,該項產品佔報告期內銷售總額的比重不斷提高,分別為42.87%、75.66%、78.76%以及91.12%。

主營骨科手術機器人,看到這樣的企業有些“頭疼”

圖表:收入結構(道科創整理)

從營收來看,公司似乎已經要開始盈利了,那麼錢虧哪裡了?天智航產生虧損的最大原因,是資產併購失敗。

為延伸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產業鏈佈局,天智航先後圍繞骨科手術機器人投資了國內外眾多相關領域企業。

2017年天智航為開拓脊柱醫用耗材類業務,投資了法國SPW公司;

2018年,天智航投資了美國GYS(持有2.44%股份)和美國MOBIUS公司(持有1.19%股份),二者主要從事移動CT領域工作,均未上市;

2018年天智航下屬公司水木東方投資多家醫療機器人領域相關公司:英特美迪、上海謙邁等(均未上市)。

其中一筆最為標誌性的投資,是對法國SPW的二級市場增持投資。天智航早期主要向SPW公司採購脊柱手術螺釘,用於搭配手術機器人對外銷售以及少量用於研發。2016年天智航投資2000多萬,但到2018年底,由於SPW公司股價大幅度下跌,天智航確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損失2169.11萬元,對2018年當年的淨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產品市場接受度差

資產併購失敗是一方面,不幸的是,近年來,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產能利用率及產銷率情況,亦不容樂觀。

2016-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天智航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24%、10%、12.67%;同期,其產銷率分別為50%、66.67%、66.67%、42.11%。

而令人唏噓的是,2016-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天智航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產量合計79臺,銷量合計47臺。

除了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雙低,天智航的骨科手術機器人還面臨著諸多侷限性。

據招股書,骨科手術機器人作為大型醫療設備,醫院購買費用相對較高。2016-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天智航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平均售價分別為364.1萬元/臺、346.39萬元/臺、493.62萬元/臺、492.21萬元/臺。

除此之外,使用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的骨科手術收費要高於傳統手術模式。且目前使用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費用多數尚未納入醫保報銷範圍,該部分費用需要完全由患者自行承擔。

據安徽醫科大學官網,除高昂的售價外,天智航的骨科手術機器人還需要一定的開機費,其在安醫一附院的手術開機費大約為2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骨科手術機器人進入臨床手術尚處於起步期,增進醫院、醫生、患者對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認知程度尚需要一定時間。

結束語

業績“過山車”、核心產品或存“侷限性”等問題始終是天智航的痛點。既有醫療概念又有高端裝備概念的天智航,未來發展還要逐步提高產品認可度才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道科創平臺。文章觀點僅供交流、分享,不構成對投資人的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