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biāo zhǔn jìng tóu]

標準鏡頭Standard lens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今天的瞎聊的話題是:標頭

也就是我們攝影所最常接觸的50mm焦段的所謂標準鏡頭.

攝影江湖裡傳聞著攝影大師篤信的一句名言:

“攝影始於50mm,終於50mm。”

理由是:等效50mm是人眼的視角,使用50mm鏡頭,能得到相對自然的視角和透視關係。因此被認為最符合的人類看世界的眼光,所以50mm鏡頭就被圈內認定義為“標準鏡頭”了。

先看看50mm標頭的兩個重要依據:

一: 最接近人眼視角的鏡頭。

二: 最接近人眼透視比例的鏡頭。

這看似真理的知識實在是誤導小弟多年,隨著自己開始發育懂事了,實踐多年後逐漸對此“真理”開始有了困惑,然後開始懷疑,直到電閃雷鳴後,突然悟出了真理,卻實實在在是一個繆論啊!

原來,50mm從根部上來說,就不是標準鏡頭

咱是有證據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看第一條:人眼視角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大家簡單實驗一下,我們張開雙臂用堅定的目光直視前方,然後優雅的晃動手指,我們用餘光是能同時看到自己的兩個手動彈的,也就是說,我們人眼的視角幾乎有180度的視角。

what is 啥?人眼能看見180度?那豈不是魚眼鏡頭的視角咩?那50mm是個什麼鬼?

為了進一步找到理由,我們看看50mm是個什麼視角?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好傢伙,有數據了,

真相是:

50mm標準鏡頭的視角是45度。

那麼是否可以證明出,標準鏡頭等效人眼視角這一說法是胡說八道咧?

再看第二條:最接近人眼透視比例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疑惑一:古時候因為沒有鏡頭這種玩意,看世界肯定是以作者肉眼所見為依據,畫師當然也不可能畫出廣角頭或長焦頭的那樣的畫面張揚感跟壓縮感,所以哈,古畫應該是比較接近人眼透視,但是看這類畫面是不是有點點長焦鏡頭的感覺咧?是不是感覺有點不太接近我們平時用“標頭”拍出的即視感呢?

為了實際證明出50mm鏡頭是不是接近人眼的透視比例,於是小弟做了另一個實驗,大家可以照此方式試試。

步驟一:首先我們拿出一臺全畫幅的單反數碼相機,然後裝上一支涵蓋50mm焦段的變焦鏡頭。比如24mm-70mm。

步驟二:我們一個眼睛看相機取景器,另一個眼鏡直接看外界。

步驟三:然後調整鏡頭變焦,直到取景器裡的影像與我們肉眼所見的兩個影像能夠儘可能重合。

這時候我們看看焦段是?what is 又啥?

80mm?

有木有搞錯?再把試驗重複一次,居然還是80mm!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那麼是不是又可以證明出,最接近人眼透視比例的焦距應該是80mm。而不是我們一直沒懷疑過的50mm鏡頭咧?

但是為毛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咧?

為了搞清楚這個事情的緣由,那還得從歷史故事說起。這得從攝影發展歷史說起。。。

我家小公主有一天問了我一個問題把我問倒了。

女兒:老爸你搞攝影那麼久,問你個簡單問題哈,相機是誰發明的?

我答:法國人,達蓋爾。

女兒:錯了,是我們中國人。

我說:放屁!!!

女兒: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國的《墨經》,詳細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現象。

宋代,在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中,還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我頓時無語......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這就是發明(現)照相機的中國人:沈括?

奶奶的,貌似世界上所有好東西都跟中國沾邊。

扯得有點遠了,說近點的事。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100多年前,那時候沒有啥規範,誰能搞攝影誰說了算,也沒形成行業標準。

然後直到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叫—柔軟、其實就是“膠捲”啦。因為可以卷繞起來,所以當時的名字就叫柔軟。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安裝膠捲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那時候開始,因為商業普及,逐漸形成了行業的標準。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那時候膠捲的規格是120(也就是中畫幅相機所用的膠捲),所以行業標準就是是按照柯達120膠片規格來制定的,所以哈,那時候的用接近人眼透視的焦段,就是80mm ,80mm,80mm 說三次,作為攝影標準的鏡頭。這個標準沿用至今。

那為毛到了如今,就感覺不是那麼回事了咧?

繼續掰一掰後來的歷史故事。。。。

1913年有條德國漢子叫 : 奧斯卡·巴納克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他比較沉迷於拍電影用的35mm膠片。於是設計了一個小暗盒,把24×36mm規格的電影膠片裝進暗盒裡,試拍以後發現效果卻出奇地好,而且非常輕巧,自此之後,他便不斷地著手研製新一代的輕型相機。於是誕生了第一臺使用42mm的鏡頭、1/40秒的快門速度的“測光機”,就是歷史上第一部135(35mm)照相機,也就是後來攪亂江湖的Leica徠卡相機。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再後來,就有了給135相機專用的35mm膠捲。

(也就是現在數碼相機全畫幅的祖宗)

攝影標準鏡頭之歪理斜說

(請注意這一很重的重點,在35毫米膠片上,42mm焦距相比較接近80mm的標準焦段,這點僅僅是因為鏡頭角度接近於45度,相當於80mm標準鏡頭的拍攝角度,但實際不等於是標準鏡頭,

這點是不是有點熟悉?前幾年我們用數碼單反截副機的時候,不也是拿著35mm鏡頭來相當於50mm來用麼?)

好嘛,就這麼出事了。

故事的結尾:

因為中畫幅120膠片時代還僅僅屬於少數人理解的東西,尚不為大眾所熟悉,到了135相機時代,相機開始普及走向普羅大眾,為了方便大家儘快認知攝影知識,而規避生澀的理論知識,特別是那段複雜的攝影標準鏡頭與相當於標準鏡頭之間的關係,為了儘可能快的賣更多的東西,商人們於是咬牙切齒,斬釘截鐵的昧著良心撒了一個彌天大謊:

50mm就變成是標準鏡頭

故事就是這麼回事了,所以哈,當我們習慣把謠言作為真理來對待的時候,對於一些較真的友而言,知道除了135相機的世界,我們的攝影江湖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世界。

這次瞎掰結束,不喜歡我那些瞎逼逼的,可以不相信,喜歡我寫的東西的,一定,歡迎關注俺老陳的微信公眾號,老陳會不定期有一些反動的攝影理論跟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