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機會又來了?為何國內經濟政策四月份卻突然加速?

3月份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石油價格戰爆發,引發了風險資產的拋售從而導致了美元流動性的枯竭。美聯儲將利率下調至最低水平並開啟了無限量化寬鬆,其他主要國家央行迅速跟進,達到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在國內除了3月16日普惠定向降準外,幾乎所有政策都按兵不動,為什麼呢?


“投資”機會又來了?為何國內經濟政策四月份卻突然加速?

財政、貨幣政策協同

首先,人民幣的基本面與美元不同,美元在歐美主要國家市場都出現了流動性枯竭,但國內的人民幣流動性恰恰相反,甚至可以稱之富裕。這從哪裡可以看得出來呢?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就能有效衡量。如圖所示,1M的同業拆借利率從2月以來一路下行,直至上週五4月3日仍在下滑,說明了流動性一天比一天充裕。問題在於,超發的貨幣一直在銀行間市場打轉,沒有流向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國內的經濟問題,不是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力度就能有效解決的。


“投資”機會又來了?為何國內經濟政策四月份卻突然加速?

2月份以來,shibor一路走低


為什麼市場上的大量的貨幣沒流向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市場的自由資金永遠是趨利避害。明明經濟就不景氣,企業還向銀行借錢進行擴產、新的投資?股市受疫情、外圍股市影響一路狂跌,資金還有興趣湧入資本市場?所以2月份以來,央行投放的流動性能流出銀行間市場的數量不大,大量的資金寧願收益降低也僅在同業市場拆借出去。

如何才能讓流動性進入到實體經濟,拉昇低迷的經濟狀況呢?需要一位逆週期進行投資的人出現,這位逆行的人只能是由國家財政以及央企、國企來擔當。所以說,3月27日中央政治局的會議是關鍵轉折點,會後公告了三點: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三點都是通過財政手段把氾濫的貨幣借過來進行投資,而且會議確定的三點已經涵蓋了能動用財政手段的極限。與此同時,貨幣政策的機器也在3月底積極開動起來,在本來流動性富裕的貨幣市場繼續投放貨幣,與財政政策一道協同實施,讓政府發債成功而且在較低的利率水平上進行:

1、提升財政赤字率:3.27會議公告沒有明確數字,主流紅色經濟學家的預測,從2.8%提升至3.5%-4.0%之間,規模大約7000億-1.2萬億。中國長期遵守3.0%的赤字率紅線,但這一紅線是《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對歐盟成員國財政紀律的軟約束,並非硬性約束。

2、發行特別國債:收支同時進行,不納入財政預算赤字,但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可對比規模,我國曆史上只有兩次發行過,1997年、2007年特別國債,分別為2700億、13500億規模,本次規模預計不會比前兩次低。

3、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截至3月27日,全國新增地方專項債券10343.85億元,疊加新增地方一般債券,發行新增債券將達15453.14億元,佔提前下達額度的83.6%。而根據主流紅色經濟學家的預測,本年額度增至4萬億,從項目資本金25%上限調整至20%,約撬動10萬億-15萬億投資。

相信政府打出了系列財政政策組合拳,在貨幣政策的配合下,能有效對沖疫情給經濟基本面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有經濟社會基本面改善了,證券市場才可能迎來陽春天。

用最生活化的語言表達最專業的的金融知識,是我努力追求的方向。歡迎大家關注並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