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嗎?存在之虛無:記下這3條核心路徑

不惑之年真的就能無惑嗎?甭等到那個時候,無惑變成了無奈。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有兩次重要的得到,但同時也經歷了雙重的喪失。

第一次是人類意識的產生,使人脫離動物群體,成為智慧群體,但人卻喪失了能夠產生安全感的某些動物本能。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嗎?存在之虛無:記下這3條核心路徑

動物沒有精神世界,僅靠自然世界賦予其本能,其中某些本能能夠指導其行為併產生安全感,而人類卻永遠的失去了,只能靠找尋某些東西來填補精神上的空白,給到自己心理上的安慰,才能避免空虛和迷惑。

第二次是當代科技翻天覆地的發展,導致原本作為其行為根基的傳統文化迅速的消減。

傳統文化本來能夠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但由於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太多的事情是人們沒有遇到的,傳統的很多做法已經失去了效用,導致人們喪失了可以作為其行為準則的依據。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嗎?存在之虛無:記下這3條核心路徑

比如現在的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大大減少了人們的工作時間,卻導致人們產生“週末綜合症”。人們從勞作中突然解放出來,有了很多的空閒時間,卻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往往感到焦慮和空虛。



人們喪失了告訴他必須做什麼的本能,喪失了告訴他應該做什麼的傳統。

這種情況導致人們生活行為的兩種情況:

他要麼去做別人所做的事,比如隨大流,他考研是因為別人在考研,他創業是因為別人也在創業,別人倡導單身主義,他也跟著潮流壓抑著自己。

他要麼做被人希望他做的事,比如,父母希望他結婚生孩子,他就湊活著找個伴兒娶了嫁了,生了孩子,周圍親戚朋友勸他生個二胎,他上趕著就生了二胎,當他準備創業的時候,周圍的人苦口婆心的說創業不靠譜,希望在單位里老老實實拿著工資,交著養老保險,他也就順從了。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嗎?存在之虛無:記下這3條核心路徑

著名的“意義療法”的創始人維克多-弗萊克爾把這種精神上的喪失定義為“存在之虛無”。生活和工作中喪失了意義感,通俗的講就是沒有目標感,沒有希望,沒有盼頭。

很明顯的一個症狀就是厭倦,對周圍的事物提不起興趣。他也想改變目前的現狀,於是不斷的給自己定各種的目標,但只有三分鐘熱度,堅持了兩天就不了了之了,又會落入焦慮的狀態。經常躺在某個地方,長時間的盯著各種搞笑視頻、搞笑段子,不是消遣,而是強制向頭腦中塞無用的信息,使腦子暈沉麻木,也就可以得過且過了。

另外,還有對存在之虛無的補償替代行為,這個不容易分辨,它常常帶著偽裝和麵具出現。比如,“戰術上的勤奮,彌補不了戰略上的懶惰”,與其說是思維上的懶惰,不動腦子,不如說是目標感的缺少,看不到生活和工作上的盼頭,使得思考無所適從。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嗎?存在之虛無:記下這3條核心路徑

人們一旦找不到畢生的追求,很大一部分就會轉向對金錢和權力的瘋狂追求,來彌補內心的缺失。吳曉波曾經採訪過一位企業家,問他做企業的目的是什麼?他說他想看看這輩子到底能掙多少錢。



弗萊克爾畢生都在尋找幫助人們找到生命的意義的方法。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理論總結,他精煉出三個核心路徑,幫助人們尋找和重塑人生的意義,或者說讓人生活充實有安全感。

  1. 創立自己的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 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 在面對不可避免的困境和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這三個找到生命意義的路徑,基本上覆蓋了人的一輩子可能遇到的事情。

第一種途徑,說的就是人的成就或成功。

我們應該在人生中尋求自己的工作,當然如果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最好的了。同時,我們應該不斷制定和提升自己的工作目標,儘可能的提升事業上的成就。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基本的謀生問題,而且當我們沉浸於工作並不斷實現各個階段的目標時,財富、幸福感和優越感也會伴隨而來。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嗎?存在之虛無:記下這3條核心路徑

因此,我們最好儘早的找到自己一輩子的頂級目標,也可以叫人生使命,以免後期頻繁的更換工作,以至於不能在事業的高度上提升。比如,在20歲左右,也就是在大學階段,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確定好未來想從事的職業。這就需要我們在這個階段多關注、接觸和體驗一些事情,你的人生使命也許就在體驗當中靈光一閃被頓悟出來。

第二種途徑,說的是體驗自然、文化、藝術和體育等,以及體驗另一人的獨特性。

除了工作上的智力和理性行為,我們還需要感性上的寄託和體魄上的強壯,也就是我們的偉大領袖說的“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們在工作之餘,應該有一項自己的興趣,是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最好,如果不是,可以認真的考慮一下,可以帶上些實用性,慢慢的去培養,待到有一定的專業深度後,很自然的就會喜歡上。比如,可以學習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拿這項才藝,在集體活動中贏得更多的好感和機會。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嗎?存在之虛無:記下這3條核心路徑

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說愛一個人。愛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說深入瞭解對方的內心和本質特性。男女真正的相愛,是能夠發現對方的潛能,通過相互幫助,使對方能夠發揮出其最大的潛能,通俗的講,就是夫妻兩個相互支持和相互成就。

第三種途徑,說的是人的一生,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甚至是苦難和死亡,面對這些時,人們的反應、態度和行為,決定了這個人的生命的意義是否會被摧毀。

生命是有意義的,但是個人如果放棄面對苦難時的生命的意義,那就代表這個人的身體和心理已經被摧垮了,甚至死亡。弗萊克爾被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時,獄友的死亡不是因為食物的短缺、衣服的單薄和傷寒疾病,而是放棄了希望,看不到未來和希望。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嗎?存在之虛無:記下這3條核心路徑

在二戰的最後一年,也就是1944年到1945年聖誕間的死亡人數最多。造成這種結果的,不是因為戰爭末期加大了刻意的殺害,而恰恰是戰爭結束的好消息。當希望被點燃,卻沒能如期的兌現,心理上會遭到嚴重的打擊,囚犯們面對苦難中的死亡威脅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它們的免疫力漸漸的喪失,很快就死去了。

而弗蘭克爾是靠什麼活過來的呢。他說:“支撐我活著走出集中營的是對未來的希望,我的父母,妻子和弟弟,還有未完成的書稿。這些希望是我在集中營中生活的意義,在那種人類極端苦難的情況下,生活的意義使我沒有失去未來和目標,沒有很快的死亡”



總之,弗萊克爾畢生追求於人們生活中的意義的發現和重塑,創立了“意義療法”並應用於精神病學的臨床治療,很好的提高了人們生活的質量。為避免“存在之虛無”,提煉的三條找到生命意義的核心路徑,覆蓋了我們整個生命長河中的所有即將經歷的事件。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嗎?存在之虛無:記下這3條核心路徑

我們需要儘早的找到自己人生的頂級目標,或者叫人生使命,長期的堅持並深入進去;找到一位能相互支持和幫助,深愛一生的伴侶;在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境和苦難時,採取積極樂觀的態度,讓人生使命和深愛的伴侶成為你的後盾,幫助你堅毅的面對一切,你的人生將充滿色彩。

也就是說,無論幸運、困境和苦難,不要放棄目標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