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出現這4種行為,說明“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父母們多關注

現在的父母由於每天忙著工作,對孩子許多方面都忽視了,尤其是心理,很多父母覺得只要讓孩子身體健康,就可以成功地把他養育成人。

但是,想要把孩子撫育長大,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出現的一切問題都是因為大人的教育,所以,如果孩子心理出現問題時,大部分原因還是歸咎於父母。

3~6歲的孩子表達能力還比較欠缺,如果心理出現問題,他們不能全部的表達出來,父母要多加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才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若出現這4種行為,說明“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父母們多關注

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下這幾種行為,說明心理健康已經出了問題。

一、多動

1、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注意力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事物分散,做什麼事情總是三心二意的,平時覺得孩子也挺聰明的,但是學習成績就是非常差。 如果強制讓孩子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孩子也通常堅持不下來。

2、自我控制能力差

孩子寫作業還不到10分鐘,就喊媽媽要吃東西、要喝水或者要去廁所,常常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了他應該做的事情。

如何解決?

專注力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練成的,它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如果讓孩子每天都能夠保持10分鐘的專注時間,之後再慢慢的增加專注時間,孩子可以逐漸的適應這種習慣,多動的情況也會慢慢的好轉。


孩子若出現這4種行為,說明“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父母們多關注

二、對父母的批評無動於衷

1、對父母的打罵沉默對抗

有的父母脾氣比較暴躁,耐心不足,如果發現了孩子做錯事情,常常會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也不吭聲,只是默默的承受暴風雨的來臨。其實,孩子內心已經開始封閉父母和他們溝通的渠道。

2、反抗非常激烈

當父母進行責罵孩子時,孩子的反抗非常激烈,甚至會和父母大吵大鬧起來,更有甚至會和父母動手。


孩子若出現這4種行為,說明“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父母們多關注

如何解決?

每個孩子都是會犯錯的,首先父母應該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犯錯,考慮是孩子自身的問題還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對症下藥。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到心平氣和地教育孩子。要注意批評孩子的時候“對事不對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而不是發洩,不能對孩子本身造成打擊。


孩子若出現這4種行為,說明“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父母們多關注

育兒的道路上,很多爸媽也是新手,也需要學習,建議各位家長不妨自己也多看一些專業的育兒書籍,讓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正面管教》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被很多人奉為育兒寶典,裡面的很多育兒理論的確解開了很多父母的疑惑。《捕捉兒童敏感期》科學地講述了孩子某一階段的行為是由於敏感期的到來,這個時候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三、情緒起伏很大

孩子稍稍有一點不高興,他們的表現就非常的強烈,甚至會有些情緒失控,隨便亂摔東西,甚至還會哭鬧個不停。因為事情有一點兒不順心,他們就會自己生悶氣,一直沉默在那裡,任憑父母怎麼喊他,他都愛理不理。

如何解決?

1、平時可以多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父母在平時可以多組織一些家庭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可以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父母有時候太忙了,孩子年紀又比較小,孩子很難通過自己的方式平復心情,又不懂得怎麼去和父母說,所以,父母在平時要及時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

2、教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情緒不佳時,父母要及時的引導,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情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培養情商的關鍵。任由壞情緒堆積在孩子的心理,會給孩子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甚至影響他長大後的心理發育。

孩子若出現這4種行為,說明“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父母們多關注

四、孩子的人際關係惡劣

1、不合群

當別的孩子在一起玩時,他總是默默地一個人在獨自玩耍,即使有別的小夥伴喊他一起玩,他也會非常拒絕。

2、喜歡捉弄小朋友

在平時總是喜歡做一些惡作劇,捉弄別的小朋友,看見別的小朋友被驚嚇,大哭時,他會感覺非常快樂。

3、缺乏同情心

當別的孩子遇見困難時,他往往會袖手旁觀,從來都不會做一些事不關己的事情,即使別人向他求助,他也會拒絕。

李玫瑾曾經說過性格要比智商更決定命運,如果孩子善良,不僅僅可以幫助到別的小朋友,還可以讓孩子自身更加有福分。

孩子若出現這4種行為,說明“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父母們多關注

如何解決?

孩子出現這種問題大部分都是因為不會社交而引起的,所以父母在平時應該幫助孩子,學習怎麼樣社交。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基礎的社交能力,向孩子傳授社交經驗。如果父母也不是特別擅長社交,不妨藉助一些情商教育的繪本,來幫助孩子培養情商。

推薦大家可以給孩子看這套《勇敢做自己》繪本,幫助孩子學會情緒控制,進行情商培養,並學會自我管理。

孩子若出現這4種行為,說明“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父母們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