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 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 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 議第六次修正,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1. 什麼是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個人所得稅納稅人,是指依照稅法以及相關政策法規規定負有直接 納稅義務的個人。 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參照國際通行做法,採用住所和居住時間 兩個標準,將納稅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分別承擔不同的 納稅義務。 扣繳義務人,是指按照稅法的規定,負有代扣稅款並向國家繳納稅 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個人所得稅法》的扣繳義務人是支付個人應納 稅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

2. 如何判定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

二者各負有什麼納稅義務?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均屬 於中國的居民納稅人,應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和境外的所得繳納個人所 得稅,負有無限納稅義務。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 人,屬於中國的非居民納稅人,應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 所得稅,負有限納稅義務。

3. 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項目包括哪些?

《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規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四、勞務報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八、財產租賃所得;

九、財產轉讓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徵稅的其他所得。

4. 我國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個人應稅所得項目不同特點和徵收管理的要求,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法採用了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兩種稅率。 為解決超額累進稅率計稅複雜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引進了 “速算扣 除數”這一概念,通過預先計算出的扣除數,即可直接計算應納稅額, 不必再分級分段計算。這裡的速算扣除數是為簡化計稅程序而按全額累 進稅率計算超額累進應納稅額時所使用的扣除數額,是指在採用超額累 進稅率徵稅的情況下,根據超額累進稅率表中劃分的應納稅所得額級距 和稅率,先用全額累進方法計算出稅額,再減去用超額累進方法計算的 應徵稅額後的差額。當超額累進稅率表中的級距和稅率確定以後,各級 速算扣除數也 固 定 不 變,成 為 計 算 應 納 稅 額 時 的 常 數。其 計 算 公 式 如下:速算扣除數=全額累進稅額-超額累進稅額 速算扣除數也可依據稅法規定的級距和每一級距的稅率,預先計算 出來。只要級距和稅率不變,速算扣除數也不變。其計算公式為: 速算扣除數=前一級的最高所得額×(本級稅率-前一級稅率)+前 一級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目前,《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十一個應稅項目適用的稅率分別是: 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三至百分 之四十五 (稅率表附後)。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 租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稅率表附 後)。三、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並按應納稅額 減徵百分之三十。 四、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個人一次取得勞務報酬,其應納 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 對前款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 算應納稅 額 後 再 按 照 應 納 稅 額 加 徵 五 成;超 過 5 萬 元 的 部 分,加 徵 十成。五、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 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 二十。

5. 如何確定納稅期限?

(1)納稅期限。指稅法規定的納稅人向國家繳納稅款的法定期限,每一個稅種都有明確規定的納稅期限,這是由稅收所具有的強制性和固 定性特徵所決定的。納稅期限通常包含如下兩個方面的含義:

①確定結算應納稅款的期限,即多長時間納一次稅;

②確定繳納稅款的期限,即納稅期滿後稅款多長時間必須入庫。

(2)納稅期限。要根據納稅人的生產經營狀況、課稅對象的特殊 性,以及應納稅稅額的多少來確定。納稅期限一般有如下兩種形式:

①按期納稅,根據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來確定納稅間隔期;

②按次納稅,根據納稅人行為的發生次數確定納稅期限。

6. 什麼是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僱而取得的工資、薪金、 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僱有關的其 他所得。

7. 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有何區別?

工資、薪金所得屬於非獨立個人勞務活動,即在機關、團體、學 校、部隊、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