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鄉村文化的守護者“好”大夫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李娟娟)在交城縣西社,有一個人,他一會兒是鄉村文化站負責人,一會兒是鄉村衛生所醫生。“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隨著這清脆悅耳的聲音,激昂明快的節奏,在他的守護和帶動下,交城縣西社鎮文化站已經逐漸成為了聚積文藝人才的海洋,展現文藝骨幹的天堂,聚眾歡歌笑語的樂場!他就是交城縣西社鎮文化站站長、西社鎮衛生所醫生郝金湯。

郝金湯,1969年生於交城縣西社鎮東社村,2016年被選為交城縣西社鎮文化站負責人,如今,51歲的郝金湯,談起文化站工作時,依然神采奕奕,他說與這份工作永遠“若只如初見”。

普通鄉村醫生變身文化能人

2003年,郝金湯被呂梁市人事局評選為呂梁鄉土人才,從此,他開始了他摯愛的文化員工作。“我出生在農村,對於土生土長的故鄉,我總是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結,如今故鄉農村日益空心化,過去的熱鬧難以再見,村子裡的常住人口不及以前的十分之一,許多傳統文化正在慢慢消失,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隨著鄉村振興的提出,如何能讓鄉村文化的發展更快些、更好些,是我一輩子努力奮鬥的動力、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東西。”郝金湯經常和人這樣說。

郝金湯通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會做群眾工作、會指揮唱歌、會舞蹈編排、會樂器演奏等技能,剛開始,在做好醫生工作的同時,通過自發組織各類鄉村文化活動,贏得鄰村上下群眾的一致好評和認可,踐行著文化愛好者的初心和使命,從普通鄉村醫生變身文化能人。

守著小小基層文化站

鄉村文化工作千頭萬緒,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好鄉村文化員的作用?為此,近年來,交城縣文化和旅遊局在交城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拓展思路、探索創新,於2019年出臺了《交城縣2019年鄉村文化振興實施意見》,提出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大力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隊伍、壯大村級文化、發揮鄉賢和文化骨幹作用、擴大鄉村文化志願者隊伍,為建立鄉土文化人才隊伍發展格局理順了思路、明確了方向,更好滿足了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極大推進了社會主義鄉村文明建設。

西社鎮文化站修繕投入運行以來,以夏天廣場文化活動及農村舞臺歌舞晚會為特色,郝金湯積極引導農民親自參與,以“我就是主角、我就是明星”作為參與活動口號,推動農村文化娛樂發展,極大的振奮了農民的精神、鼓舞了群眾鬥志、增加了村民自信、凝聚了民族力量、激發了社會活力、助力了脫貧攻堅,收到了最大的社會效果。先後在交城縣西社鎮米家莊、大巖頭、西社、東社、會立鄉神堂坪村組織了農民自己參與的大型歌舞晚會數十場,在東社村文化廣場、文化站多功能大廳組織了小型文藝活動40餘場,參與人數眾多,受益群眾數萬人次,反響強烈。

帶火鄉村文化

節假日往往是郝金湯最忙的時候。每年的節假日郝金湯都開始馬不停蹄的組織各類文化活動,編寫三句半、雙簧等的臺詞。

“每天都能看到站長忙碌的身影,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從大型的活動策劃到點滴小事,他都任勞任怨、親力親為,是我們的好榜樣。”西社村委幹部說。

由於組織文化活動一年四季勞頓,長期的基層辛苦工作,2019年郝金湯患上中風,住院期間,他並沒有請辭,帶病一直堅持幹到現在,彰顯了他高度的工作熱情,“雖然快乾不動了,但是心裡對文化工作還是充滿了熱愛,也不捨得崗位。”郝金湯說。

西社鎮文化站在郝金湯的帶動下,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的區域核心作用,狠抓文化民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很好地發揮了鄉鎮文化服務的作用,有效帶動其他鄉鎮文化站的發展。

交城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東維為郝金湯點贊:“群眾文化工作不好做,郝金湯非常不容易,他為當地群眾帶來了豐富的文化生活,並能夠結合本地的特色開展不同的文化活動,工作非常出色,輻射面極其廣泛”。“鄉村振興工作正因為有了鄉村文化員這支隊伍,才使得基層文化鋪開到每一個村落,更好地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可及性,村裡有了傳統文化的自覺傳承者,農村文化活動才有了品牌建設者”。

是的,文化需要有人堅守,文化也並不是單一地滿足人們的娛樂要求,而是要在更大範圍內為經濟發展提高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扶貧不僅要扶物質,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才能更好的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建設美麗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