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因為喜歡,所以專注

博易地理

2020.4.10

考點詳談

一、氣候特徵

由於我國地處太平洋和亞歐大陸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較大,所以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加上我國南北、東西跨度大,地形複雜多樣,所以導致氣候複雜多樣。

二、氣溫

1、冬夏季我國南北氣溫特點及原因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2、溫度帶

我國根據≥10℃積溫自北向南劃分五個溫度帶,即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同時另有一個獨特的青藏高原氣候區。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注意: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注意準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的溫度帶的區別。

三、降水

1、降水時空規律及原因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2、乾溼分區

按照降水量和蒸發量,可以把我國分為溼潤區、半溼潤區、半乾旱區和乾旱區。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注意:我國東北地區、天山北坡的乾溼分區。

拓展:降水分佈的三條界線:

a:800mm年等降水量線,它大致經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然後折向東,沿秦嶺——淮河一線,此線以東、以南地區年降水量大於800mm,為溫潤區。是我國主要的水田作業區,農業以水稻生產為主;此線以北為半溼潤區,以旱作農業為主;

b:400mm年降水量線,此線大致沿大興安嶺—長城一線到蘭州,向西南,經青藏高原到岡底斯山一線。此線是我國半溼潤區和半乾旱區的大致分界線,也是我國農耕區與畜牧業區的分界線;

c:2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經內蒙古中部——賀蘭山——祁連山經青藏高原一線。此線大致是我國半乾旱區和乾旱區的分界線。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區,多為荒漠地區,除有灌溉水源的綠洲以外,自然環境惡劣,人煙稀少,十分荒涼。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3、我國鋒面雨的推移規律及成因

(1)我國降水主要的類型是鋒面雨。

當夏季風的暖溼氣流登陸北上時,與從北方南下的冬季風的冷幹氣流相遇,較輕的暖溼氣流被抬升到冷空氣之上。暖溼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氣溫不斷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鋒面雨,從而在我國東部地區冷暖氣流交匯的地帶出現一條降水較多的鋒面雨帶。

(2)規律

受夏季風強弱的影響,5月,雨帶徘徊在南嶺一帶;6月,雨帶移到長江流域以後,在江淮地區擺動一個月左右(梅雨);7月上旬,雨帶開始向北、向西推移,7、8月份到達華北和東北等地。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注意:圖中陰影與非陰影的分界線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四、我國氣候特徵的評價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知識拓展:鋒面雨帶推移和我國的旱澇災害

我國鋒面雨帶的推移規律可以歸納為“三停”“兩跳”“一退”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①“三停”:“一停”是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帶(E),南部沿海進入雨季;“二停”是6月份停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D),長江中下游“梅雨”到來;“三停”是7、8月份停留在華北、東北地區(C),東北、華北多雨。

②“兩跳”:從南部沿海一帶跳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5、6月間);從長江中下游地區再跳到華北、東北地區(一般在6、7月間)。

③“一退”:9月份,雨帶受北方強大的冷空氣影響,迅速退回到長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國大陸地區。


重點

(2)雨帶移動是造成我國東部地區水旱災害頻繁的直接原因。


正常年份,從春季到初夏,南方多雨潮溼,北方普遍乾旱(即春旱);7、8月份,北方進入雨季,長江中下游地區則出現伏旱。但也有些年份,夏季風進退反常,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的移動規律也會發生變化。

當夏季風勢力強時,雨帶被迅速推移到北方地區,形成北澇南旱;而當夏季風的勢力弱時,雨帶長期停留在南方地區,造成南澇北旱。

從中國曆年水旱災害情況看,大致是東北洪澇多於乾旱;華北春旱十分嚴重,盛夏多洪澇;長江中下游地區春季和初夏多洪澇,盛夏多伏旱。


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

中國地理第二講:氣候


以上是這一期的中國地理,轉載需要註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