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有人說,西方音樂的代表是交響樂,是刮到天際的狂風,將人的心靈也一同颳走;中國的音樂則是秋日從樹上飄落的樹葉,僅僅撥弄心靈的一根細弦,卻同樣動人心魄。

這是中國式的優雅。而古琴,無疑是最好的代表。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絃琴,是中國傳統撥絃樂器,屬於八音中的絲。其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深受古代文人雅士的喜愛。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0 1

古琴的前世今生

中國古琴文化歷史悠久,傳說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絃,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絃;中華古琴文化源遠流長。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周朝時,古琴除用於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也盛興於民間。

《詩經》中有大量關於琴的文字記載,如《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等。

春秋戰國時期,琴師輩出,琴文化大為興盛。

儒學創始人孔子對琴十分推崇,曾向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琴藝高超)學琴,其在琴藝方面造詣頗深,能彈琴唱詩經三百首,成為後世士人典範。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學琴師襄,孔子聖蹟圖

魏晉時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士族階層出現大量文人琴人,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等,琴風盛行,他們不僅彈奏,而且創作大量琴曲。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東晉 顧愷之《斫琴圖》局部,宋人摹本

唐朝時,斫琴工藝(即制琴)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四川雷氏家族為斫琴名家,其製作的“九霄環佩”為傳世名琴。這一時期,琴被傳到了朝鮮和日本。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唐 周昉《調琴啜茗圖》局部

兩宋期間,達到歷代好琴的頂峰。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好琴,無不以能琴為榮。詩人范仲淹、歐陽修、蘇軾及僧人夷中、義海都是當時著名琴人。

宋元時期,琴開始出現明確的流派傳承。第一個古琴流派浙派出現於南宋晚期,代表琴家為郭楚望,其代表作有《瀟湘水雲》《漁歌》等。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宋徽宗《聽琴圖》局部

明清時期,流派紛呈,大量刊印琴譜,琴文化空前繁盛。

明清時期,從宮廷到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這一時期,湧現多個琴學流派,大量譜寫琴曲、編著琴譜,古琴文化進入了一個大發展時代。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清《胤禛行樂圖冊•松澗鼓琴》頁,故宮博物院藏

古琴雖然相對“小眾”,但至今不絕,被視為高雅藝術。2003年,中國古琴被聯合國選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古琴彈奏

0 2

古琴的形與音

古琴的美深沉含蓄,通體深色的髹漆,無過多修飾,置於室內,不張揚卻自有意境。

古琴有諸多形制,傳到今天還有仲尼、伏羲、神農、落霞、連珠、蕉葉等十多種,形態和音色的些微差異,寄託著琴人不同的審美情趣。

最早的古琴,以桐木為料,根據鳳凰身形斫制而成,緣自梧桐引鳳之說。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唐,“九霄環佩”琴,伏羲式,故宮博物院藏

古琴設計崇尚自然,琴身每一處設計都被賦予了深遠的象徵意義。

琴長三尺六寸五分左右,象徵一年365天;面板呈弧形,象徵天;底板是平的,象徵地;嶽山為高山,琴絃為流水;十三個徽位,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加一個閏月。初時,琴只有五絃,內合金、木、水、火、土,外合宮、商、角、徵、羽。後來,文王為紀念伯邑考,加弦一根,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為武弦,自此定下七絃的形制。

有山有水、有龍有鳳、有人有物、有天地日月和八卦五行。古琴被賦予生命的靈性,一張琴,便是天地萬物之縮影。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我們將古琴的形制看作天地萬物的寫照,這樣做出的琴,音色竟也像來自於天地間,自然飄渺,如同天籟。

“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古琴音色深沉,含蓄渾厚、餘韻悠遠,被稱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北宋,“萬壑松”琴,仲尼式,故宮博物院藏

《五知齋琴譜》中這樣描述:“凡散聲虛明嘹亮,如天地之寬廣,風水澹盪。泛聲脆美輕清,如蜂蝶之採花,蜻蜓之點水。按聲簡靜堅實,如鐘鼓之巍巍,山崖之磊磊。”

古琴的音色分為散音、泛音、按音三種。泛音清麗如天籟,散音渾厚像大地,按音豐富似人聲。一器具三籟,天地人合一,和雅悠遠。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明,“龍門風雨”琴,伏羲式,故宮博物院藏

0 3

古琴的格與道

古琴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位列於“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琴之為器也,德在其中”,在古代文人眼裡,琴不僅是一門修身養性的藝術,還與傳統的儒家、道家思想、佛教禪宗思想相互契合,高雅至極。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清 王肇基《夢樓撫琴圖》故宮博物院藏

“士無故不撤琴瑟”,古琴也成為了文人墨客最好的精神伴侶。

孔子酷愛彈琴,無論在杏壇講學,或是受困於陳蔡,操琴絃歌之聲不絕;

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元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嵇康給予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為生命的絕唱;

王維獨自靜坐深山幽林之中,“彈琴復長嘯”,攜古琴與自然天地為友,何等暢快。

劉禹錫在陋室“調素琴,閱金經”,彈奏清雅的古琴,與文人雅士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紅樓夢》中,黛玉以琴聲訴心聲,彈琴以解憂,給寶玉講琴譜、論琴道,令人感慨。

古琴 | 中國古代高雅藝術,千年流轉的天籟之音

▲87版《紅樓夢》林黛玉撫琴

古琴的曲調清雅、淳美,聲音靜遠、飄逸,既是先賢聖哲出塵不染、遺世獨立的品格象徵,也是高人雅士超世脫俗、寄情山水的精神依託。

孔子以琴教化人生,伯牙以琴得遇知音,蘇東坡以琴體悟哲理,諸葛亮以琴智退司馬,林黛玉以琴抒喻情懷......

古琴寄託了多少中國人的理想與情懷,成為中華“雅”文化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