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論》(九)身法是拳的母法

《拳論》(九)身法是拳的母法


凡是練拳的人,絕大多數都希望自己有較強的實戰能力。為了做到這一點,有人在潛心研究拳法,有人在步法上大做文章,有人則注重體能訓練,凡是能想到的辦法基本上都用上了,而且每一種方法都有人推崇,都有人羨慕。

其實,以上這些都是重形式而輕本質的表現,並沒有抓住事物的根本。

關於拳的精髓、關鍵、核心、要求等內容在前文中已經有所論述。練拳就是要在理解精髓、把握關鍵、抓住核心、遵循要求的前提下練出全身的協調自然,達到整合快速、運用自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身法,是練拳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如果說技擊是拳的靈魂,那麼身法就是拳的母法,拳法、腿法、步法皆由身法而生,也是身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靈活性、力度和速度都來源於正確身法的訓練。

身法練好了,拳法、腿法和步法自然會水到渠成,應用時就能做到全身渾然一體、一動俱動、高度協調;身法練好了,才知道對抗應該是動著打、打著動,而不是直挺挺站在那裡擺著架勢打別人或者等著捱打;身法練好了,就會明白什麼是“用身打拳”、什麼是“以身帶步”。

“用身打拳”、“以身帶步”就是四肢未動身體先行,首先胯在腿腳的協助下進行對軀幹部分的驅動,然後通過根節帶動梢節來完成各種動作。對於拳來說,手不是直接伸出去的;對於步來說,腳不是主動邁出去的。所以,練拳是一種科學、是一個體系,絕對不是簡單的四肢伸縮運動。

做到了“用身打拳”,就會知道無論什麼拳法都是隨著情勢的發展、身形的變化和意念的要求瞬間將拳打出,無需考慮用直拳、擺拳、勾拳、翻拳還是組合拳,也不用考慮用拳還是用掌,怎麼順當便怎麼打,怎麼方便就怎麼用;就會知道打拳是用身體把拳送出去、拋出去,也是用身體把拳拽回來,不會有那麼明顯的蓄力過程和意圖徵兆。

做到了“以身帶步”,就會感受到身體飛出去是什麼樣的感覺;就會體會到什麼是步履輕盈,什麼是健步如飛,什麼是出腿如鞭,什麼是身體撞打,什麼是進跟退隨;才能看懂什麼是餓虎撲食,什麼是靈貓撲鼠;才能真正明白為什麼古人說打人如走路、打人如跳舞;才會知道“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其實是一句外行話,把身步分離的師父不捱打才不正常。

真正做到了“用身打拳、以身帶步”,才能做到運動狀態下的跟隨黏連、進退靈便、收發自如;就會明白只有身法和意念才是主動的,拳法、腿法、步法都是被動的,它們是隨著身法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只要有了進攻或者防守的念頭,身法一變,手、腳、步就會根據需要瞬間完成動作。

只有練好了身法,才會明白什麼才是發力,什麼才是速度;才會明白那些一上手就拼命打沙袋、踢沙包、嘴裡嗷嗷叫的野豬式的訓練方式是多麼的滑稽可笑。

練好了身法,學會了“用身打拳”、“以身帶步”,才知道練拳竟是如此的輕鬆和愜意;才知道練拳是一種享受、一種修行,以前人們普遍認為的練拳就必須吃大苦原來是對拳的一種很深的誤解。

那些設計、編排的拳法也好、腿法也好、步法也好,都是人為設定的,是程序化的東西。在沒有遇到對抗時,表演起來會很漂亮、很瀟灑、很嫻熟,但是在實戰中是拳打兩不知,面對進攻和防守,心理承受著一定的壓力,精神高度緊張,此時又要想著進退、又要想著用哪種步法、還得考慮用哪種拳法、哪種腿法,對方會配合你嗎?腦子能反應得過來嗎?速度從哪裡來?協調從哪裡來?如果老虎和貓天天練爪法招式、天天練虎步貓步,那麼惡虎也撲不著食、靈貓也逮不著鼠,恐怕它們都得活活餓死。不切合實際的想象和實踐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平時練的東西很難用得上。

要想做到“用身打拳”、“以身帶步”,就要嚴格按照動作要領修煉身法,學會運用意念,學會忘掉。要忘掉那些細枝末節,忘掉那些被動性的東西。

“忘掉”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估計很多人不會相信,但這是事實,是傳武練功的方法,是實現用身體打人、用根節打人、快速靈活、收發自如必須做到的前提。當然“忘掉”也是一種境界,需要平時的認真修煉才能做到。

練拳必須練身法,沒有身法再深的功力也白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