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方方日記想到的:難道“問題”就是“問題”嗎?

庚子年的武漢,因疫情為中國乃至世界關注,同樣在武漢,一個叫“方方”的作家因疫情日記出了名,就在前天,她的60篇疫情日記完結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再度吸引眼球,尤其是文末略帶武漢口音的視頻,聲情並茂地述說了文學的力量、個人記錄的力量,聞罷猶如詩人杜甫《游龍門奉先寺》所言:“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由方方日記想到的:難道“問題”就是“問題”嗎?

也許“冒天下之大不韙”個人偏頗之愚見,假若就舉世矚目的疫情,在文學上設置“諾獎”的話,方方日記或許就是首選的上乘之作,可我堅信這絕不是作家方方的初衷願望,因為這個血淚代價太慘重!文學的繁榮豈能建立在生命之上!

一位阿姨輩的作家方方疫情以來,間或被推上熱搜,時不時成所謂“文人”、大V等口誅筆伐的“活靶”,當然亦有微博被封等的甘苦自知滋味,可百般經歷仍“吸粉”無數,其箇中緣由,也許生於斯長於斯的武漢情愫,也許作為“戰士”第二故鄉的她,見證了個人成長與心路歷程,也許作為作家的正義良知註定她不能“袖手旁觀”作個冷漠的“看客”。

由方方日記想到的:難道“問題”就是“問題”嗎?

特別是疫情下的武漢,縱不能馳騁疫戰疆場,可她以“筆”作“槍”竭全力“拼殺”,堅持以60篇日記的形式,真實還原再現了眾生相的武漢,為市井平民大聲“疾呼”,為問責官方瀆失職“討要說法”,篇篇日記以反映揭露“問題”見長,足見作家的初心與膽識,責任與擔當,執著與堅守;足見文學的力量、文字的力量、個人記錄的力量!

憑著多年文學老辣經歷,方方完全可以選擇隨聲附和歌頌形勢一片大好,完全可以選擇保持沉默居家隔離,之所以選擇還原事實真相的日記方式,緊盯著疫情問題揭短亮醜而把自己置以眾矢之的所謂“問題人”,她並非“另類”的作家,她也不傻,或許憂國憂民心之切切,她別無選擇!

細細品讀方方日記,並非僅僅揭露疫情下的社會“陰暗面”,而是以一位老作家飽含深情的筆觸走進社會底層,用事實探究真相,歌頌人性的美好,從而喚醒正義與良知,以期避免減少更大的災難與失誤!這正是作家文人職業操守的使然。

透過方方日記反映的“問題”,不由使我想起多年前曾經聽空軍老報人講述的真實故事,時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將軍對空軍黨委機關報《空軍報》的“硬性”要求,每次刊發的空軍報必須至少要有一篇反映“問題”的報道,可見老一輩革命家秉承了毛澤東老人家“實事求是”的思想與作風,空軍建設在劉亞樓將軍在任史上輝煌榮耀,成績有目共睹。可見,如何看待“問題”,不談“問題”色變,視“問題”為洪水猛獸;如何正視解決“問題”、如何吸取教訓、糾正改進“問題”,確是值得每一個人警醒的,尤其是當政者警醒的!

方方疫情日記已是歷史的記錄與見證,但願“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歷史的悲劇不復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