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如何與家長溝通-開啟家園共育之門,溝通誤區

以陳鶴琴老先生的話作為開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關於溝通這件事,從多年經驗的專家這裡已經得到了肯定,但對於依舊年輕,剛剛工作不就的老師們,別說是和家長溝通,即使和周圍人用良好的方法溝通都很困難。困難並不是他們不會說話,而是說話的“度”。

儘管在我們聽說的中國近代史上,說話這門藝術都被深刻的表達。一個人成熟的表現就是客道的套路的與人互動。但這件事並不屬於年輕人。越累越多的年輕人更加直率,知無不言。特別是當他們摒棄方法,只重視表達的時候。所以我們在很多幼兒園看到年輕老師頂撞園長,和同事相處不當。並不是她有多麼可怕的惡習,而是她還沒有接受過說話的教育。

與家長溝通,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所以“由著性子”那可是要毀掉名聲的。

原因:

1、家長與幼兒園之間有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由於兒童年齡小,特別是3-6歲階段,經常是真實事情與個人想象還分不清楚,表達更是在不斷學習中這樣的一個狀態下。家長很難從他們那裡拿到真實信息。而我們教師,每天就是在面臨這樣一群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這就導致信息的嚴重缺失。家長不知道幼兒園一天發生的事情,儘管他們非常關心、在意,但他們無法陪伴左右,產生各種擔心、焦慮。

所以很多幼兒園開放視頻監控,目的也是為了解除家長的焦慮心情。

2、孩子的成長更需要專業人士的分析與建議

父母都是沒有“領導父母資格證”就緊張上崗的,他們或許是醫生、警察、服務員、網絡工程師,但他們可能在此之前從沒接觸過兒童教育,他們唯一的經驗就是,自己曾經是個孩子,自己的父母是怎樣對待自己的。

臨時抱佛腳,所以很多家長在準備懷孕或者,孩子出生開始,讀大量的育兒知識。然而這些知識不繫統,沒有針對性,或者家長並不能客觀的認識到有針對性的內容。有句話叫做“當局者迷”不管怎樣。

那麼關於兒童的教育,又不是幼兒園自己可以完成的,家長需要知道,需要指導。這個責任就又回到了幼兒園身上。所以現在的幼兒園不僅擔負著教育3-6歲兒童的責任,還有指導擁有3-6歲兒童的家庭教育身上。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溝通能起到很明顯的輔助作用。老師的告知和有效的指導,不僅能讓家長放心,更能提高我們在家長心中的專業地位。所以一個幼兒園口碑如何,在某種程度上,老師溝通能力是佔很高比例的。

接下來我們就說說老師的溝通。

【溝通的誤區】

1.忽視溝通

中一班的陳老師帶班能力很強,孩子們也都非常喜歡她。但她很少與家長溝通,家長多數從孩子的“表演”中瞭解到老師對他們的教育。她認為,只要自己真誠對待孩子們,指導好日常的生活與教學工作,這就足夠了。

不久一位家長主動找老師約談。在交談過程中,家長表達了很多孩子在家“表演”的故事,原來老師日常的樣子,都被孩子們學會家裡,在家展示給父母了。但其中一個環節,讓家長頗為擔心。“表演”中有一個場景。一個孩子在課堂上總是和別人說話,於是老師對他實施了魔法,將他的嘴變成了小豬佩奇的大嘴巴,因為他實在太喜歡說話了。這引起了家長的擔心。家長分享,“知道老師不會對孩子做什麼不好的懲罰,但如果班級裡自己的孩子因為愛說話被老師懲罰變成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其他人物,怕對孩子心理造成傷害。”

這聽起來有些互不相干,但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事實的真相是,這件事從來都沒發生過,小豬佩奇的故事也從來都沒被老師講過。但由於老師很少和家長溝通,孩子在幼兒園的經歷都是靠孩子自己“表演”出來的,而在以往的過程中,孩子表演的老師似乎都很真實。所以這次,家長也相信了。並且家長也提出,他們不反對孩子看動畫片,但希望在幼兒園可是看的時間短一些。而真相是幼兒園只有每週五放學前,才給孩子們播放動畫片大約15分鐘。

2.過度自卑

前面我們也說過,由於老師和家長接受教育程度不同。加上我們現在大學的普及率。家長們的學歷越來越高。在他們等領域可謂專家云云。而目前學前教育的發展還未完善,我們的學歷都不高,就早早踏上工作的行當。同時現在信息發達,家長對於孩子的重視和焦慮也讓他們讀了大量兒童教育相關的文章、書籍。這些都讓我們的老師不免產生了自卑心理。

剛畢業的小美老師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班長安排他與家長說明孩子在園的情況,他總是說著說著臉就紅了。特別是家長如果反問一句,她就立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工作多年的小張老師也有這個問題。她最怕家長提問,或者如果自己給家長建議,家長有自己的理由,那她就不再回應了。因為她覺得自己更本沒有能力說服家長。所以每次班級親子家庭活動,他們班交回的作業單是最少的。

作為一名專業的幼兒教師,我們應該通過不斷的學習,樹立自己的專業自信。家長雖然學歷很高,但他們僅是在自己的範疇內有所建樹。即便他們閱讀了大量的兒童教育類的書籍,但他們見到的案例遠不及你。你至少有全班30個小朋友的獨特案例。只要我們在工作中認真鑽研,對於3-6歲這個年齡段,你的知識與實踐儲備,每天都在呈指數的翻倍上漲。所以今天可能你還在成長中,但很快,你就已經從專業度上超過每一個只有1個或2-3個的家長。同時我們一天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在大大高於家長。幼兒在園每天近10個小時,一週近50個小時。與家長相處除去兒童睡覺的時間,一週差不多35小時。所以對於幼兒的瞭解,你有機會比他的父母更瞭解他。

3、過度自信

儘管我們有著眾多的優勢可以被利用,但過度自信也同樣會帶來麻煩。

一天,廖園長收到家長來信,說自己班級老師做事情非常認真,但就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家長來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與老師建立溝通,但迫於無奈,選擇了這樣的方式。

班級老師經驗豐富,同時也多次代表園所外出分享。帶領的課題組也是拿過市級獎勵的。可能正是因為這些,讓年輕的老師有些浮躁。

經驗的豐富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和平的態度更有利於一致教育。在與家長溝通中,我們要避免直接進行灌輸式的溝通方式,給人一種凌駕於上的感覺。多舉例子禮貌分析事情本身,用案例滲透理念。同時要學會傾聽,認同家長表達的需求在進行分析與交流。

【溝通不要越位】

1.距離

人和人相處,是有距離要求的

幼師如何與家長溝通-開啟家園共育之門,溝通誤區

幼師如何與家長溝通-開啟家園共育之門,溝通誤區

有的老師喜歡和家長講“悄悄話”這麼做看似拉近了與家長的距離,而實際上卻給他人造成困擾。人類學家為我們社交劃分了四種距離。每種距離都應與雙方的關係相對稱。當距離與關係發生不對稱現象,對於另一位溝通者會造成反感。45CM以內是親密距離,適合家人親友之間,表現為手挽手,肩並肩。45-120CM為個人距離,適宜熟人之間,120-360CM是社交距離。適用於面試,講座等。大於360CM為公共距離。我們與家長的關係一般也是從演講班會中的120-360CM,逐漸向45-120CM過度而來的。而再往近就不太適合了。

2、話題越位

老師們多都是女性,而面對媽媽、姥姥、奶奶居多,也都是女性。有很多女性喜歡聊天,常常會與老師主動聊起購物、美容、保健等各方面話題。現在有的家長在做微商,也會主動邀請老師加入。而這些並不適合老師形象的樹立,甚至對於老師專業形象有所印象。提升與部分家長的親密度的同時折損了老師的專業地位。這是得不償失的。遇到這種情況,建議老師迎合後以還有其他事情唯有結束談話。同時也不要因為與家長的關係影響到與孩子的關係,對待班級幼兒要公平對待。

3、權限越位

老師要能分清楚“公”和“私”的關係。不管我們與家長有多好的關係,只有孩子還在你的班級,都要劃清界限。私人的事情不可以請家長幫忙。當家長因為與你的關係幫助了你的私人事件,同樣家長也會希望在你對待自己孩子的身上出現私人事件。這不僅對其他孩子不公平,同時也會影響老師與其他家長的關係,對我們開展全班的家長工作極為不利。

我們要充分利用家長的資源與關係,但這些都基於“公”,哪些是公呢?就是那些可以受益於全班幼兒的事情。比如邀請家長到班級來講述自己工作專業的內容。例如王老師在口腔的主題活動中,得知班級裡一位孩子的爸爸是牙科醫生,於是主動邀請爸爸來為孩子們分享一節關於保護牙齒的活動。這就是積極的為全班孩子發展的“公”事,也是我們推崇的。

【溝通的目標】

1.理解

家長與幼兒園存在極大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幼兒園大門一關,裡面發生什麼全靠家長猜。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社會虐童事件一出,就引起眾多眼球關注和眾多家長的焦慮情緒的原因。因為他們不知道,也無從知道。所以溝通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要讓家長理解,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都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園會組織半日開放和課程觀摩活動。就是讓家長理解幼兒園教育是怎麼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

2.信任

信任是情感需求。家長把孩子送到你所在的幼兒園,首先就是信任這個園所,但能否信任你這位老師,要取決於你的努力。其中溝通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當你將幼兒在園情況完整真實的表達給家長,同時附上你的評價與建議,家長首先認可的是你認真的態度。所以一定要多交流。而那些不管孩子表的好的還是不好的部分都應該被家長知道,同時讓他們理解你的處理方式,做好家庭的教育補充。

3.合作

開篇在陳鶴琴老先生的那句話中,我們就看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老師和家長溝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請家長進行配合,與幼兒園達成一致性教育。30個孩子來自30個不同家庭,每個家庭的合作意識也不甚相同。所以老師更應該因人而異,有針對性的溝通。大家都處於一個目的,兒童的健康發展。在這個共同的目的上家庭和幼兒園必須是達成一致共同促進的。誰的責任也逃不開。而作為老師的我們更改承擔起專業的,倡導的角色。將每個家庭有效的調動起來,合力給孩子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以上內容來源於對晏紅老師《幼兒教師家長溝通之道》內容的理解與分享。

幼師如何與家長溝通-開啟家園共育之門,溝通誤區

晏紅老師是我們北京市幼教學科帶頭人,也曾經發表過多篇論文在全國獲獎。是北京家庭教育先進工作者。當然她的名頭還不僅僅如此,還有很多。我們接下來還會繼續分享她的這本關於幼師與家長溝通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