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好壞?

如何判斷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好壞?

2019年,交易所百家爭鳴依舊,公鏈生態此起彼伏。

不管是先知先覺,或是後知後覺,終於都踏上了公鏈這條路。

有些是為了講一個好故事,有些是為了政策的合規,還有些是看到了區塊鏈不遠的未來。

公鏈之爭是技術、資源、資本、生態的綜合較量,多少項目會眾志成城的成為炮灰呢?

所幸,重重的炮灰下,一批dapp(去中心化應用)才會破土而出。

模式橫行

熱點,意味著注意力和熱錢。

今年的熱點無疑是模式幣和平臺幣。

百倍幣的暴富神話一個接一個,主流幣減半的利好一個接一個,傳統機構入圈的消息此起彼伏,政策開始放鬆,牛市的共識已經達成,紅綠K線圖的轉換變得急切而又萬分焦慮。

新型技術突破做掩護,“模式”成為了一路領跑的先鋒。

魚龍混雜又如何,

資金盤又如何,

被騙又如何,

太多的人沉迷於一個個項目的翻盤,暴富和財務自由,即使這條路鐮刀遍佈、虎狼環伺。

“模式”成就了一批人和一批平臺,也毀了很多很多的人。

一將功成萬骨枯,但願人間真情在。

好項目之迷

任何一個帶有標準“評判”的話題,都很難探討,除了理論層面的嚴謹,更需要分析者拋開一切的相關利益,此謂:一心為公。

有人說,不管什麼項目,能讓投資人賺錢的項目就是好項目;

有人說,為實體世界或者區塊鏈世界做技術研發和突破的項目是好項目;

還有人說,只要在做事,不跑路的項目就是好項目。

站在項目的利益相關者角度,無論是“項目方”,機構投資者,二級市場投資者,或是項目周邊生態,好項目的評判標準似乎都很難協調。

這是當下的無奈,但絕對只是暫時的。

一個只做市不做事的團隊,眼看他樓起,人來,轉眼間,人去樓空,沒有實體的價值創造,只是二級市場的財富再分配,一地雞毛,算不得好項目;

一個只做事不做市的團隊,要麼缺乏通證系統的設計,要麼就是不顧短期投資者的利益,這樣的項目只能算一個遠觀而仰慕的戀人,很好,卻很難愛上它。

唯有,做事也做市的團隊,才是目前優中選優秀的項目。

然而讓做事的項目做市,這是當下階段的無奈:技術突破不夠、市場不夠成熟和一二級沒有合理的強需求聯動關係。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做事也能造市的好項目是有路可循的。

做事不能僅僅專注在技術創新,一定要設計更加成熟的通證體系,實現一二級市場聯動的價格機制,畢竟,從本源上來說,幣價的上漲,來源於供需關係的變化。

傳統來說,項目token的使用場景受限,於是,銷燬、回購、主動分紅、staking、超級節點認購等人為通縮模式成為唯一的必然,畢竟稀缺才能造成幣價基本面的上漲。

項目的落地,如果加之有大量成熟的強需求場景消耗token,而不是靠娛樂、賭博等偽需求帶動,那麼幣價的穩步上漲是一個必然趨勢,最終投資者、使用者和項目方的價值標準才會實現完美的統一。

但願這樣的區塊鏈項目越來越多,畢竟,這個嬰兒般的行業需要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