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傳聞:跟隨太史慈,獨戰東吳十二大將的曲阿小將,正是趙雲

趙雲,字子龍,三國時期蜀國五虎上將之一。一生戰績輝煌,生平40餘戰,未嘗一敗,而且為人忠肝義膽,體恤百姓,不驕不躁。乃至後世一千多年,趙雲都被認為是最完美的武將。

野史傳聞:跟隨太史慈,獨戰東吳十二大將的曲阿小將,正是趙雲

趙雲為什麼又被認為是曲阿小將呢?

很多人都聽說過曲阿小將,並且被認為其武力值是高於呂布的存在。《三國演義》原話: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為什麼世人認為曲阿小將是武功蓋世的人物呢?

因為首先,這個人必須武藝高強,而且膽大。太史慈去會孫策,但孫策帶了十二員大將,太史慈獨帶一騎。這說明這個小將膽識和武藝不輸太史慈,所謂藝高人膽大,沒點真本事敢陪太史慈去嗎?雙方可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敵對關係!其次,這中間有個時間差。孫策帶的十二將,就是他的保鏢團,負責保護他的安全。雖然孫策意思是和太史慈單挑,但是關係到孫策生命安全的時侯,這十二人難免不會出手,甚至放冷箭。所以,太史慈將孫策引開,太史慈得以獨自戰孫策很久,孫策十二將才趕到。這十二將作為孫策的保鏢團,心繫孫策的安危,必定緊隨其後,為何來的那麼晚?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這個小將阻止了孫策十二將的行動,所以這位小將力敵十二將,所以,這個小將必須是高手中的高手才行。

野史傳聞:跟隨太史慈,獨戰東吳十二大將的曲阿小將,正是趙雲

不過,可惜的是曲阿小將在《三國演義》裡僅出場過一次,然後便銷聲匿跡再無音訊。可謂是極盡神秘,羅貫中先生可算是吊足了觀眾的味口。於是,這樣一個武功蓋世的人,後來卻默默無聞,甘於平凡,最後在亂世中了卻殘生。其實不然,這極有可能是羅貫中先生為後來埋下的伏筆,讓後人去猜測。

為什麼這麼說?有以下幾點原因。在冷兵器時代,能有一身好武藝,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尤其是身逢亂世,武將更是如魚得水,一身武藝也有了用武之地,進可群雄涿鹿,稱霸一方如呂布、孫策;退可以擇明主而侍,封侯拜將,青史名留如關羽、張飛。試想,一個和呂布武藝不相上下的人,會甘於平凡嗎?

野史傳聞:跟隨太史慈,獨戰東吳十二大將的曲阿小將,正是趙雲

再者,武將與文人有所不同。有的文人雖滿腹經綸,然好黃老之學,而且古代崇尚隱士,有很多有才的人選擇隱居山林。但儘管他們不出仕,卻依然名聲在外,如三國時期的司馬徽(號水鏡先生)、諸葛亮敬重的前輩龐統的叔叔龐德公,等等。文人出名,真才實學要有,還要靠朋友的相互吹捧,或者乾脆著書立說,通過這些途經,依然可以青史留名,還能給人一種世外高人的印象。而武將則大不一樣。正所謂行家一出行手,就知有沒有,是騾子是馬你得拉出來溜溜。一個武藝高強的人,你不露兩手,不去戰場上證明自己的話,會很難被人認可的,武將的名聲都得靠真刀真槍的打出來,所以一個身負蓋世武功的人,要想青史留名,唯有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而且,一個武藝高強的人,必定是個武痴,更何況一個初出茅廬血氣方剛的年紀,要印證自己的武藝,或者提升自己,唯有不斷與高手較量。三國時期最強的高手在哪?當然是在戰場上了!戰場較量,不同於街頭鬥歐,殺人不必償命,而且有重賞,戰場上以命相博,雙方必定全力以赴,施展武藝,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武功究竟有多強,不是隱居深山就能得出結論的。

所以,曲阿小將絕不可能歸隱。那就只有一種解釋:曲阿小將在當時名聲不大,後來成為了一代名將,但他為人低調,認為力戰東吳十二將是過去的事了,不值得吹噓。

野史傳聞:跟隨太史慈,獨戰東吳十二大將的曲阿小將,正是趙雲

那曲阿小將究竟是誰呢?最有可能的便是名將趙雲。有以下幾點為證。

1.趙雲有能力做到。

趙雲膽識自不必細說,被劉備稱為渾身是膽,身處劣勢依然絲毫不亂。趙雲身經百戰未嘗一敗,單槍匹馬,在當陽長板坡七進七出斬曹操五十四員戰將,而又全身而退,當然其中有曹操愛才,沒放冷箭的關係,但也足見趙雲之勇猛,武藝之高強。

2.趙雲有時間。

趙雲最先追隨公孫瓚,而後因為家兄去逝,辭了公孫瓚到投靠劉備,中間有七年時間趙雲一直默默無聞。正所謂良將擇主而侍,這期間趙雲可能一直在尋明主。而太史慈效力的劉繇是漢室宗親,為官清廉,也是個正直的人,趙雲投在他麾下也不是不可能,而且時間上和孫策與太史慈大戰基本吻合。後來趙雲發現他並無雄才大略,也不是個明主,所以又離他而去,直至遇見劉備。

野史傳聞:跟隨太史慈,獨戰東吳十二大將的曲阿小將,正是趙雲

3.後來的事也透露出一二。

劉備去江東娶孫尚香,帶趙雲去的。諸葛亮去東吳弔孝,也帶趙雲去。東吳眾將忌憚趙雲,不敢把劉備和諸葛亮怎麼樣,也從側面印證了趙雲便是曲阿小將的猜想。

所以,野史傳聞,趙雲就是曲阿小將也不無道理。各位有什麼看法?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