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4月8日,華為P40系列即將在國內發佈。和此前的多代產品不同,華為P40系列首次在除了Lite後綴的產品以外,海外同時推出了高中低三個版本的配置,最主要的目的毫無疑問是迎戰,或者是挑戰三星手機GalaxyS系列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當然,和S系列稍有不同的是,華為P40系列完全將攝影作為了劃分“階級”的一種手段——用戶對高刷新率屏幕的感知很強,但其成本遠沒有多出一顆攝像頭那麼高,尤其是華為P40系列上的攝像頭。

華為P40系列再次在手機攝影上刷新了DxO Mark排行榜的上限,不出意外今年將又一次成為霸榜的存在,即便是下半年的Mate 40系列也很難再撼動其地位——從定位來看,Mate系列如今若在攝影上的表現超過P系列,則會出現兩大系列產品定位喧賓奪主的情況。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華為P系列從最開始並非是以攝影功能為主打,畢竟在2012年,想要通過攝影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顯然是不現實的,在其它功能還未得到完善的情況下,進入一個當時並未受到消費者重視的領域,著實不智。但對攝影已經成為其標籤的華為P系列來說,如今再度回望P系列的攝影發展歷程,卻發現如今P系列在手機攝影中的地位似乎是提前就寫好了一般。

華為Ascend P1:攝影還未起步

2012年,華為P系列還沒有如今這樣大的名氣,對於當時仍然在“農村包圍城市”的華為來說,線下渠道仍然是最重要的銷量來源。華為Ascend P1在這種情況下發布,其實並未以拍照為主要亮點,攝像頭只有800萬像素,當時雖然不算差,不過當年有Nokia 808 Purview一座大山壓著,這樣的硬件顯然是不太夠看的。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作為P系列的開山之作,P1最亮眼的應該是它的外觀設計,厚度只有7.69mm,在當時有著全球最薄智能手機的名號,最終的銷量成績也不錯。或許正式因為這樣,P系列後面幾代產品都主要往輕薄時尚的路線走。

華為Ascend P6:繼續“堆參數”

從華為P1到華為P6,中間其實還有一款P2,不過這款手機因為4G網絡制式的問題,並未在國內上市。緊跟著P2發佈的同年6月,華為推出了P6,繼承了上一代產品的輕薄化設計,身從也從塑料實現導金屬一體化機身的轉變。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這時候的華為P6在影像上仍然屬於“堆參數”的類型,不過當時的市場環境決定了800萬像素已經足夠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讓P6的參數不怎麼好看。2013年下半年的小米3,其後置攝像頭也不過是1300萬像素,當時小米可還是“為發燒而生”的小米。

華為Ascend P7:攝影嶄露頭角

那幾年華為P系列最令人關注的是它的輕薄機身,當時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是因為輕薄入手了華為P7。不過當時P7的影像系統相較於之前有了不小的升級,後置採用的是索尼當年的旗艦傳感器IMX214,1300萬像素,配備有獨立ISP(如今都在SoC中)、LED補光燈,開始有美顏模式等功能,只不過關注到它影像升級的用戶並不多。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華為P7開啟了麒麟9系列處理器的“開掛人生”,雖然麒麟910(T)當年性能很一般,不過它在影像系統上也能發揮不小的作用,比如算法深度優化、專業圖像處理引擎2.0、智能降噪等。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2014年,國內消費者對手機到攝影功能關注度並不高。由於當時國內的互聯網手機浪潮開始滾滾向前,大部分廠商都將精力花費到宣傳其它硬件上,手機的部分玩法尚未得到完全開發,故而用戶對攝影也沒有太多的要求。

華為P8:堆疊更多功能

在P8這代產品上,華為首次取消了Ascend的命名方式,同時也讓華為P系列的攝影功能為更多人所熟知。

雖然像素相較於P7並無變化,但索尼IMX214的傳感器“底”卻大了不少,同時還加入了OIS光學防抖,這在如今旗艦手機上普遍都具備的功能,當時一些才興起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可沒有,能有的都是當時的“大牌”。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攝影功能上華為P8系列也進行了重大升級,比如延時攝影、光繪、流光快門、魅我、大導演模式等。這些玩法當時在市場上的話題比較火,除了華為之外也有一些品牌是以攝影玩法為主,比如中興旗下的互聯網品牌努比亞。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P8採用的是RGBW的傳感器,也就是在三原色之外加入了額外的白,用以提升成像的亮度和暗部環境的噪點,和如今華為採用的RYYB傳感器是不是頗有相似之處?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華為P9:第一次與徠卡合作

說起華為P系列的攝影史,德國徠卡一定要被重點提及。

2016年,華為正式推出P9,這也是華為P系列首次與徠卡開啟合作;從此以後,每一代P系列的機型上都被打上了徠卡的烙印。徠卡認證並不代表攝像頭就來自於徠卡,不過在徠卡的調教下,華為P系列的攝影表現確實有所提升,比較明顯的是,華為的樣張在色彩上會顯得更為濃豔一些。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華為P9首次採用了後置雙攝像頭,兩顆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是當年比較常見的彩色+黑白方案,最大光圈為f/2.2。全新的Portrait人像模式當時頗受好評,因為代言人是斯嘉麗·約翰遜的緣故,所以當年有不少“素人”稱有了它也能成為好萊塢明星。

不過他們顯然是想多了。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華為P10:進一步加強自拍

現在說起自拍,我們一般會想到美圖、OPPO、vivo這種以美顏算法著稱的廠商,但是在2017年的華為P10系列上,自拍表現同樣不俗。作為全球首款搭載徠卡前置攝像頭的手機,其Pixel Binning技術可大幅提升畫面亮度,再加上經徠卡調校在色彩上的表現力,自拍效果再次實現跳躍式的升級。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不過P10精研自拍的做法在P系列中只能算是曇花一現,雖然P10之後自拍的硬件越來越強,但卻並沒有搶去後置攝影的風頭。

從華為P8到華為P10,P系列主要在攝影的玩法上下功夫,硬件上主要有兩大亮點,一是用上了雙攝,而是開啟了與徠卡的長期合作。不過相較於如今像素、感光元件尺寸的爆炸式增長,當時的硬件提升效果還是顯得太微弱了一些。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華為P20:技驚四座

2018年3月,華為P20系列在巴黎發佈,正式開啟了華為P系列對DxO Mark榜單的“統治”。

P20系列在硬件上配備了索尼定製的IMX600傳感器,這顆傳感器屬於華為獨佔,其高達102400的ISO、1/1.7英寸的感光元件面積,讓華為P20 Pro在當時被人稱為“夜視儀”,與同年的三星旗艦可一較高低——此前三星S系列和Note系列的旗艦,是當之無愧的夜拍王者。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當然,對消費市場來說,P20 Pro也正式讓攝影開始成為產品競爭最大的差異點,奠定了華為P系列高端影像旗艦的地位。另一方面,P20系列的出現,也加快了手機攝影專業化的進程,普通用戶也能使用手機獲得貼近專業級的攝影體驗。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華為P30:一覽眾山小

如果說華為P20系列在攝影上實現了對主要競爭品牌的超越,那麼華為P30系列則是將友商們遠遠甩在了身後。

DxO Mark的分數自不用多說,僅從硬件上來看就能感受到華為的誠意。4000萬像素主攝改用了RYYB全新色彩濾鏡矩陣設計,大幅提升進光亮,還有409600的感光度,夜間表現比上一代提升得更多。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其中一顆副攝採用的是潛望式攝像頭,可實現5X光學變焦和50倍數碼變焦;在功能和玩法上它也不斷精進,微距、手持超級夜景、雙景錄像等,緊跟時代潮流。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麒麟980處理器NPU模塊對華為影像系統升級的推進作用,正是有了更好的AI性能,在算法、場景識別等環節,華為P30 Pro才能有更好的表現。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華為P40:開拓無人荒地

P40系列少見地推出了三個版本的機型,在原本的Pro上有更高配置的Pro+,從定位上來看,它顯然是為了狙擊三星Galaxy S20系列去的。總的來說,P40 Pro+除了擁有更強大的硬件、更好的算法和玩法之外,最大的升級在於進一步開拓了手機影像系統變焦的無人荒地。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受限於手機內部的空間以及鏡頭長度的問題,手機的變焦倍數一直行業難題,去年P30系列,OPPO Reno都曾將手機推到5X光學變焦的高位上已經令人歎為觀止,而華為P40 Pro+則通過橫放長焦模組、多反射潛望式光路折射實現5次反射,實現了更高變焦倍數和手機內部空間的平衡。

華為P40 Pro+突破的技術難點有很多,比如光路畸變、對焦馬達等,這些影像技術上的無人荒地的首次開拓,華為就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而我們,則進一步在手機上看到了專業攝影的可能。

八年,華為P系列如何從追隨者蛻變為手機攝影的拓荒者?

結語

縱觀華為P系列的影像史,大致經歷了硬件、功能和專業化三個階段,這既可以說是市場規律,也可以說是消費者需求促使華為帶來了這樣的改變。華為最開始通過線下渠道在一、二線市場以外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隨著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推進,華為需要更貼近互聯網人群,尤其是更受年輕人喜歡的產品,從P系列最開始的時尚輕薄設計以及不算差的攝影硬件,到逐漸豐富的攝影功能和玩法,再到如今的一站式“傻瓜”攝影操作,P系列在攝影上打出了一片天。

即便P系列是商業產品,越發強大的攝影表現是華為在市場上突破同質化的一種手段,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讓普通用戶在不需要購買額外的硬件,學習更多、更麻煩的技術和概念的情況下,享受到與專業水準相近的攝影體驗。

從這個角度來看,功德無量。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歡迎私信我們,我們將竭誠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