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公鏈是怎麼解決“性能”問題的?

主流公鏈是怎麼解決“性能”問題的?

近兩年區塊鏈發展迅猛,籠統的可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1.0:數字貨幣出現,實現去中心化,具備了支付流通功能,其代表是BTC,區塊鏈2.0:智能合約的出現,打開了對商業和非商業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其代表是ETH,在以太坊平臺上可以利用其提供的模塊搭建應用,開發各類智能合約。區塊鏈3.0:將區塊鏈應用到除金融外的各類場景,能夠滿足更加複雜的商業邏輯。目前的區塊鏈由於其性能和實用性的侷限,並不支持大規模的商業應用落地,總體可歸結為三點,性能,隱私,跨鏈。今天悟能要做的筆記是,目前市場上性能的主流解決方案 總結。

對於性能的解決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共識機制的改進,二是驗證機制的改進。

主流公鏈是怎麼解決“性能”問題的?

一、共識機制的改進

我們知道比特幣是採用的POW(proof-of-work工作量證明),它的典型特徵是對資源的浪費,性能差,需要所有節點達成共識才能記賬,為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們開發了POS(proof-of-stake權益證明)、DPOS(delegated proof-of-stake委託權益證明)、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t實用拜占庭容錯機制)、SPOS(supernode proof-of-stake超級節點權益證明,這個是新提出來的,具體是什麼鬼,還不清楚)。

POW的代表是BTC,ETH

POS的代表是ADA

DPOS的代表是EOS, CMT,TRUE,BTS,STEEM

PBFT的代表是NEO)

現階段各種共識機制的提出都是針對區塊鏈性能的改進,以後也一定會出現新的共識機制。個人覺得,只要沒有 滿足大規模商業場景 落地的公鏈出現,共識機制就會不斷創新。

主流公鏈是怎麼解決“性能”問題的?

二、驗證機制的改進(重點)

在驗證機制方面,目前主要有以下幾重方式,母子連、測鏈、分片、狀態通道、分層架構。市場上採用最多的是母子鏈,因為母子鏈搭建起來相對簡單,很多騙人圈錢的空氣幣喜歡採用這種驗證機制。在解釋這幾個機制之前,先弄清一個概念,傳統區塊鏈網絡既要負責交易清算,智能合約的執行,又要負責各類狀態的存儲,負擔多,所以性能差。

主流公鏈是怎麼解決“性能”問題的?

1母子鏈。為減輕整個網絡負擔,母子鏈將其分成母鏈和子鏈,母鏈負責交易清算和部分狀態存儲,子鏈負責智能合約的執行,子鏈可以擁有和母鏈不同的共識機制,不同的執行模塊,子鏈只需要按照一定規律與母鏈定期通訊,彙總信息就可以了,一個區塊鏈網絡可以擁有很多子鏈,子鏈之間互不影響,可以併發運行。母子鏈典型的代表是ONT(本體),NXT(未來幣),這兩個幣都不錯。

2側鏈。相信你一定聽過比特幣的閃電網絡,以太坊的雷電網絡(Raiden Network,代碼RDN),還有小蟻的TRINITY,這些都是側鏈。測鏈主要是將交易轉賬和智能合約脫離主網絡運行。比如A要給B支付2個代幣,他們的支付通道是在鏈下建立的,此外智能合約也是通過鏈下執行的。區塊鏈網絡只需要作為清算層,確認結果就可以了。應用側鏈技術的項目,悟能只知道上述三種,而且技術還不夠成熟。之前一個技術大咖告訴我,側鏈還沒有真正實現,然後將了很多技術性的東西,我也聽不懂。

主流公鏈是怎麼解決“性能”問題的?

3分片。分片主要是將區塊鏈網絡分成很多區域,每個區域中有一定數量的節點,這個區域就是分片中的”片“。一個節點支負責維護自己所在區域的事情。比如:一個項目共有10000個節點,可將其分成10個區域,這樣就是可以實現併發交易。分片主要包括兩種:交易分片和狀態分片。交易分片:一筆交易只需要其中部分”分片“來處理,這樣就提高了整個網絡的運行效率。狀態分片:需要存儲的數據也是隻需要部分”分片“來保存。需要注意的是:智能合約的執行是在一個分片中進行的。分片的典型代表是Zil,以太坊的團隊也在研究。補充:對於跨分片交流,目前技術尚未實現,有一些項目也在功課這個方向。

4狀態通道。對於狀態通道,悟能查了一些資料,簡介和側鏈技術差不多,舉例都是一樣的,比特幣的閃電網絡。對於非技術人員,個人覺得只要知道有這個東西就可以了。

主流公鏈是怎麼解決“性能”問題的?

5分層架構。分層架構主要是將網絡分成結算層(csl)和計算層(ccl),其中結算層是整個網絡的基礎,主要負責資產的流動和交易。計算層主要服務於智能合約,身份驗證,消息通信,遊戲拓展等功能,計算層也就是給各類分佈式應用程序提供高速度,智能化的底層技術平臺。分層的方式實現了在生態內建立清晰、有邊界的系統運行秩序。典型代表是ADA。

無論以上一種方式,其中心都是將主網絡的任務分散開來,或分成兩部分,或分成鏈上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