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盛世的消逝——麓川之役

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在靖難之役後成為明帝國新的主人,他繼位後為使自己的皇位更加穩固和合法化遂大興武功。明成祖先是將安南納入明朝版圖,之後親自率軍五次入漠北攻打韃靼與瓦剌,又據史書記載:

“ 永樂九年春特遣內官亦失哈等率官軍一千餘人、巨船二十五艘復至其國,開設奴兒干都司。......依土立興衛所,收集舊部人民,使之自相統屬。”在東北地區建立統治。

明成祖一改明太祖時期閉關自守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開始派宦官鄭和七下西洋,向各國交往、宣示威德以及建立朝貢體制。永樂年間天下大治並且大力開拓海外交流,有學者將這段時期稱為永樂盛世,亦有史學家評價成祖遷都北京之舉是“天子守國門”,清朝官修史書《明史》中描寫永樂帝在位期間“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


明朝盛世的消逝——麓川之役

哈佛大學出版的1415年明代地圖

然而任何盛世終有遠去的一天,明成祖在位期間雖大有作為,但他頻繁發動戰爭、不計成本的對外遠航加上其本人好大喜功的性格,對以農業立國的明朝帶來了極大的負擔,正如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湖廣佈政司左參政黃澤上言所說:“向也,南征北討,出師連年,輜重牛馬,耗散鉅萬,又江北困於營造,江南疲於轉輸”,“土木屢作,勞者弗休”,“丁男疲於力役,婦女困於耕耘,富者怨征斂之繁,貧者罹凍餒之苦”,“人民流離,餓殍盈路,稅糧逋負,盜賊橫生”。

明成祖駕崩後其長子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仁宗在位期間任用“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等賢臣輔佐朝政,同時停止鄭和下西洋、緩和同蒙古的關係、暫停對外戰爭以積蓄民力,恢復永樂年間被過度消耗的國力。然而明仁宗即位僅一年就駕崩,其長子朱瞻基即位為明宣宗,他基本繼承父親的路線實行德政治國,但是明宣宗在位期間打破明太祖留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規矩,太監如王振等人開始干涉朝政。

1435年明宣宗去世,年僅九歲的朱祁鎮繼位,即明英宗。明英宗寵信自小服侍左右的宦官王振,自此開始明朝的宦官專權行為。當限制王振權勢的張太皇太后、元老重臣“三楊”去世後(據《明通鑑·卷22》:“(張太皇太后言)皇帝年幼,豈知此輩自古禍人家國?我聽帝暨諸大臣留振,此後不得令幹國事也。”),王振更是專橫跋扈,將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鐵牌撤下,舉朝稱其為“翁父”。土木堡之變后王振被抄家,據《明史紀事本末》(卷29):“報至,廷臣請族誅振......振家當京城內外,凡數處,重堂邃閣,擬於宸居,器服綺麗,尚方不逮,玉盤百面,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餘株,金銀六十餘庫,幣帛珠寶無算。”,足可見其飛揚跋扈,目無國紀。

王振專權致使朝廷外臣與內臣相互勾結、朝綱敗壞、官員陷入黨爭,明朝自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明成祖時期的永樂盛世以及明仁宗與明宣宗時期的仁宣之治以來的興盛局面就此終結。西北的吐魯番與青海蒙古部在15世紀30年代之後日益強大,明軍困守哈密衛;東北的奴兒干都司並持續犯邊在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廢棄,韃靼兀良哈部與建州女真部南遷並不斷侵犯遼東都司;北方的蒙古再次崛起;西南的安南重新獨立,緬甸等國不斷蠶食邊疆,而小小的邊疆土司竟也成為明朝大患

(麓川之役)


明朝盛世的消逝——麓川之役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英宗睿皇帝御容

明英宗正統年間國勢轉衰,而此時的西南土司勐卯(麓川)不斷內侵,明朝由此發動對勐卯(麓川)國君思任發、思機發父子的大規模戰爭。勐卯原為元朝的一個土司,在元末戰亂之時趁機入侵雲南並佔據雲南西部,洪武年間明軍進攻雲南時歸順明朝,朱元璋授其首領思倫發為麓川宣慰使。正統初年,思倫發次子思任發宣稱勐卯王國要統一雲南西南的各個族群,據《明史紀事本末》(卷30):“英宗正統二年冬十月,雲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叛,侵南甸州......於是擁眾叛於麓川。先是,侵孟定、灣甸,大殺掠,雲南總兵黔國公沐晟以聞。至是復侵南甸州土官刁貢罕地,命沐晟遣官齎金牌信符,諭還所侵地,思任不奉詔。”

明軍先後發動四次大規模征討,分別發生於正統四年(1439年)、正統六年(1441年)、正統七年(1442年)、正統十三年(1448年),明朝在征討期間連續發動數十萬人的進攻,致使大軍疲憊、國庫虧空,而拒不採納刑部侍郎何文淵、侍講劉球的“罷麓川兵,專備西北”

的正確建議,以致忽略西北邊防,坐視瓦剌勢力的崛起。

正統十三年(1448年)三月,思機發再反,明軍第四次征討,據《明史紀事本末》(卷30):“覆命靖遠伯王驥提督軍務,都督宮聚為總兵,張、田禮為左右副總兵,方瑛、張銳為左右參將,率南京、雲南、湖廣、四川、貴州土漢軍十三萬討之。”同年十月,明軍擊敗麓川軍後佔領孟養等地,思機發也不知蹤跡,“思機竟失所在,或謂死於亂兵也。王師逾孟養至孟那。孟養在金沙江西,去麓川千餘里,諸部皆震怖,曰:“自古漢人無渡金沙江者,今王師至此,真天威也。”王驥等考慮大軍連年征戰不平,認為無法徹底消滅麓川軍,於是與思任發之子思祿達成盟約,讓其統領孟養周邊的各部落,再與其約定以金沙江立石為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


明朝盛世的消逝——麓川之役

勐卯最大統治疆域

關於麓川之役,《明史》記載稱:“以一隅騷動天下。” 明朝為對抗這個土司小國而調動大量人力和補給,擾亂了西南諸省的經濟秩序。這場戰爭以明朝最終獲得慘勝而告終,明軍在洪武以及永樂年間的強盛一去不復返,而西南諸土司也見證了明軍的無能和浪費,導致明朝在諸土司中喪失了威信。就在此戰結束後的同年,長江以南五省爆發多起土司起兵和其他叛亂事件。更為糟糕的是明廷將防禦蒙古人的軍隊以及資源調往南方,導致北方防禦空虛。不久后土木堡之變爆發,1449年也成為了明朝歷史的轉折點。

此為個人見解!歡迎交流與討論!求贊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