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文化,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過去購買農產品講究“土”,地理氣候因素決定的土特產成了地方優勢產品的象徵。

但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優化,市面上同類型農產品越來越多,同質化不僅擠壓著產地間的利潤,也讓農產品品牌打造成了難題。商超裡琳琅滿目的米油蔬果酒,如何才能脫穎而出讓消費者一見傾心?從文化內涵入手會是不錯的選擇。

傳說故事拉近農產品與人距離

80、90兩代人的童年一定都少不了一部國產神劇——“西遊記”,其中孫悟空在王母娘娘蟠桃宴會上吃的那些水靈靈的蟠桃可是饞哭了當時不少小朋友。

而在寧波奉化,就有人將神話傳說中的“仙桃”搬到了現實生活中。奉化是中國水蜜桃之鄉,又是“彌勒道場”布袋和尚的家鄉,相傳奉化水蜜桃是布袋和尚從瑤池蟠桃宴會上帶來的仙桃。神話人物與神話傳說相結合,奉化水蜜桃區域品牌“歡喜奉桃”應運而生。

農產品+文化,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歡喜奉桃結合祥雲、桃子等元素設計出“祥雲託仙桃紋”,還根據布袋和尚的形象打造卡通IP,將當地神話融入包裝盒中,設計出一名手捧桃子,樂呵呵神似彌勒的返鄉創業的青年模樣。包裝造型憨態可掬,觀賞性強,符合現代年輕人審美。粉色的包裝紙上還印著有關奉化水蜜桃的神話傳說,讓消費者在品味“仙桃”美味的同時,看著包裝紙上的神話傳說,回憶年少時做過的那些光怪陸離的夢。

農產品+文化,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小小一顆桃,蘊含著幾千年的文化。短短一則傳說,也為奉化水蜜桃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文化之於農產品,為其注入了獨有內涵,提升了品牌文化;農產品之於文化,則是在新時代用新方法對歷史故事的再書寫。

農產品傳承美好民俗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農產品不僅是果腹之糧,更是親人間寄託情感的託思之物。

古有婚俗,女兒出嫁時,父母親在嫁妝中隨上一袋米,寓意孩子日後在夫家可以衣食安康,若有不濟,也可解燃眉之急,彼時的米不拘泥裝於何種容器,沉甸甸的是父母的關愛和期盼。而如今,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很少會有人還為一袋米的溫飽發愁,但隨上一袋“喜米”伴女兒出嫁的習俗,卻流傳了下來。

農產品+文化,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文化不僅是一個個動人的美麗傳說,也是人們生活中延續下來的民風民俗,飽含著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祝願。

“滄海一粟有了相愛的運氣,米米相惜,心心相印。”臺灣掌生穀粒品牌因這一傳統習俗推出了“喜米”,為現代婚嫁送的米做了全新解讀。千年篆刻印體,連字不斷,盛裝百年米場種的米,父母對子女的祝福也在這連續的字體中連綿不絕,希望他們能夠“幸福米滿”。

農產品+文化,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有好事,就要分享喜悅。“婚禮的祝福”應運而生。運用花布,這一在臺灣五零年代最華麗的代表,以團團牡丹造型,裝點在雪白的喜米之外,與大家齊享幸福的甜蜜。這時的米蘊含著父母的祝福,對出嫁女兒的留戀,以及新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粒米微輕,飽含的情意卻沉甸甸。變化的是大米的包裝,不變的是對新人美好的祝福。文化不斷浸潤著我們,民俗在現代發展中也以新的方式傳承下來。與傳統民俗相結合,農產品的文化價值以及溢價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如此一袋“喜米”的市場價格動輒就好幾百元,可面對血濃於水的親情時,誰又會在乎價格呢?

有文化的名增添農產品韻味

名字對於人來說多重要不言而喻,好聽的名字讓人過耳難忘,農產品亦然。

梅子是臺灣省南投縣信義鄉的特產,為打響當地梅子知名度,信義鄉梅子夢工廠將部落裡傳承的故事融入產品,給每款產品冠以不同的名字,而這些名字又是一個個故事的縮影。

農產品+文化,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梅子跳舞便是其中的一個。盛產梅子的4月,農民背上揹簍上山採摘鮮梅,顆顆鮮梅經採摘人之手拋入身後的揹簍中,發出此起彼落“咚咚”聲響,在山間迴盪,每每這猶如鼓點的豐收之樂響起時,連農民身邊的小狗都會情不自禁的吠鳴奔跑,像是與人一同歡慶豐收。

以上充滿畫面感的名字,也有富有禪意與詩意的雅稱。歡喜奉桃用“亦桃亦歡喜”作為品牌口號,諧音“一桃一歡喜”,源於禪語中的“一花一世界”。

而掌生穀粒品牌旗下的荔枝蜂蜜酒則取名“當初”和“如今”,喜酒之人往往心地柔軟,愛憶往昔,常盼明朝,與朋友開一瓶“當初”酒,用時間副詞說酒話,回憶千金不換的美好時光;與同事飲一杯“如今”酒,用手中這時間濃縮的產物,見證彼此共拓明日的決心。美好的酒名讓簡單的農產品變得神采奕奕,酒不醉,人已醉。  

獨有匠心的農產品讓人忠於顏值

故事、習俗、雅稱源於農產品體內,而精巧的文化包裝,則是農產品底蘊的外在體現。

通道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廣西、貴州三省交界處,境內生態環境極為秀美,民族文化保存完好,被譽為“侗族文化聖地”。湖南大學學生杜娟著迷於這裡的非遺傳統手工藝,結合調研當地農產品,設計出一款“通道農產品包裝設計”,巧妙地將侗族標誌性的藍染技藝與地方手工藝竹編相結合,讓農產品顏值迅速提升。

農產品+文化,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再以馬祖芹壁村為例,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的古村落有著豐富的海洋文化,又有閩東花崗岩石屋特色建築。當地人將蝦皮脆餅、芝麻海菜酥以及當地特產金銀花組合包裝,設計了一套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文化的農產品包裝盒。運用地方文化元素,將鄉村民俗和特產一起打包宣傳。

農產品+文化,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無獨有偶的還有市面上的一些蜂蜜產品,設計者們認為它是花開爛漫時,蜜蜂們出遊賞花,帶回來的大自然的紀念品,他們將蜂蜜產品的瓶蓋設計成可跟隨擰開動作綻放的紙質花朵,有時是梨花、有時是桂花、有時是不知名的野花,花朵的形狀即標誌其採自何種花朵,匠心獨運的設計,讓人過目難忘。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潛移默化中滋養著我們。而來自大自然的農產品與人文氣息濃郁的文化相碰撞,更是激發出別樣的迷人火花,有“文化”的農產品不僅顏值高,寓意好,也讓人在品嚐的同時欣賞,吃的是風味也是品味,傳承的是工藝更是民俗。

用巧思挖掘農產品特色、用文化和創意賦予農產品與時俱進的深刻內涵,不僅能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價值,產品溢價,還能將農業生產、生活、生態更加完美地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引發富有詩意的聯想,以此塑造農產品獨特的魅力。


來源 | 鄉產天下

作者丨包睿 唐瑞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