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水資源監管 促進可持續發展

樂山市是“百河之市”,河流水系發達,水庫湖泊眾多,是全省河網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15.5億m3,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為90.77萬m3,人均水資源量3542m3/人,耕地畝均水資源量3422m3/畝,人均、畝均水資源量基本處於全省平均水平。近年來,樂山市堅持“以水定需”發展思路,把水資源作為重大規劃佈局剛性約束,深入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三條紅線”,著重抓好了“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學調水、全面節水”四個方面的工作,不斷提高水資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水務要聞 | 強化水資源監管 促進可持續發展

一、多方管控,合理分水。

樂山“一總部三基地”工業均佈局於岷江、青衣江沿岸水資源豐沛區。我們堅持圍繞經濟發展主線,通過總量、用途、流域齊抓,統籌人口、耕地、工業產值三要素,實現合理分水。抓總量管控,依託市設計院、水文局等技術支撐,嚴格審核區縣用水需求,及時調整區縣的用水總量指標,實現全市用水總量可控,發展用水有保障。抓用途管控,堅持“優先保障生活用水、全力支持生產用水、充分留足生態用水”原則,將水質優、水量足的青衣江陶渡、大渡河安谷電站庫區水資源優先配置用於生活飲用水,年配置近1億方水量解決中心城區及周邊80餘萬人生活用水。通過大力開展工業、農業節水,留足生態用水空間,全市生態用水總量由2016年的4860萬方提升至2017年的5581萬方。抓流域管控,配合完成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水量分配,啟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跨區縣以及市內9條重要的跨區縣河流水量分配。通過流域與區域有效結合,進一步深化水資源用水總量管理,確保水資源高效利用。

二、補齊短板,管住用水。

加強對“取、用、耗、排”等環節動態監管,倒逼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強化取水許可監管,以長江流域取水工程設施核查登記工作為契機,完成取水工程登記3649個,制定整改計劃2894個,並將取水口監管納入河長巡河監管和信息化系統督導整改。強化取水在線監測,將國控系統所有權使用權移交區縣,按季度對區縣監控系統運行情況進行內部通報。目前我市55戶規模以上取水戶全部完成在線監控系統安裝,有效規範了取水行為。以“費改稅”促監管,水務、稅務等部門信息聯動、聯合執法,依託稅收的強制屬性不斷加大水資源管理力度。通過費改稅,規範100餘家取水戶取水行為;水資源稅由2017年的7405萬元增加至2019年的1.5219億元。

三、加強保護,科學調水。

按照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要求,全力化解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不平衡的矛盾。落實承載能力預警機制,建立縣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對預警評價發現的茫溪河流域水資源嚴重超載問題,取消了2戶高耗水工業企業取水,年取水量減少910萬方,結合系列綜合治理,茫溪河水質已由2017年的劣Ⅴ類改善為多數時候Ⅳ類。強化水資源調度,青衣江、大渡河梯級電站最後一級均在樂山境內,枯水期需水壓力較大。2018-2019年,配合水利廳編制完成了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等江河流域水資源調度方案,按照水利廳要求,按時完成了斷面流量監測設施建設,形成了全流域整體調度合力,枯水期“三江”最小下洩流量得到了有效保障。加強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管,開展水電站生態下洩流量系統建設,全市應整改的220座引水式小水電站工程措施、監控措施全部建成,河流生態流量充足,水生態持續改善。

四、豐富載體,全面節水。

始終把節水優先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生產全過程。重視評價,把節水評價作為水利規劃、項目建設、區域水資源論證評估等審批前置剛性約束,從源頭上把好節水用水關。狠抓創建,深入推進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通過實行超計劃加價水費徵收機制,年節約城市管網用水58萬方。完成9家全省節水企業、53家市級節水機關創建,樂山師院率先在全省啟動高校合同節水,起到積極示範帶動作用。通過大力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升至0.4836。廣泛宣傳,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活動,通過攝影、徵文等多形式開展宣傳,引領全社會形成惜水、節水、愛水的良好風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