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計時決戰

➤疫情不會改變脫貧攻堅總體進程

➤疫中戰貧,信心來自於我們對困難挑戰的充分估計、準確把握和精準施策,更來自於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呈現出的顯著效能

➤要取得2020年收官之戰的勝利並不容易,要向著最後的碉堡奮力衝刺

脱贫攻坚 计时决战

精準扶貧改變了山西省靜樂縣康家會鎮新開嶺村的貧困面貌。這是靜樂縣第一中學學生李彥昀在新開嶺村的山坡上一邊放羊一邊複習功課(3月24日攝) 曹陽攝/本刊

初春的呼和浩特,草木尚未返青,大棚裡已綠成一片。58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田吉喜穿梭在香瓜大棚裡,封頂、繞頭、掐葉,把瓜秧子收拾得井井有條。

“疫情發生後,最擔心沒活幹、沒錢賺。”田吉喜說,“黨員幹部衝在前面為我們想辦法,安排我在大棚務工,上個月收入了3000元。”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衝鋒號角已經吹響。截至2月底,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尚未摘帽、2707個“硬骨頭村”要啃、551萬人口尚未退出貧困序列。鉚足一股勁,與貧困較量,到了滾石上山、向頂峰衝刺的最緊要關頭。

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突如其來的疫情又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人們關心,今年的脫貧任務能否如期完成,現階段從何處發力。

在3月6日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這是一份信守不渝的承諾,這是一場真刀真槍的硬仗,越到最後關口越要繃緊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3月底,新華網對3900名扶貧幹部、295個貧困戶、39名專家學者所做的網上問卷調查顯示,87%的受訪者對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充滿信心。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幹部群眾和專家認為,隨著各地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疫情影響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將是短期的、可控的。

不足9個月、僅剩200多天,脫貧攻堅已經進入了“計天”的決戰時刻。

千方百計開闢扶貧綠色通道

“疫情阻擋不了脫貧攻堅的決心和腳步。”這是記者在四川、雲南、江西、寧夏、陝西、內蒙古、廣西、吉林、新疆等多地調研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貧困戶外出務工增收受阻、農戶生產經營困難增大、扶貧項目開工時間推遲……疫情來襲,脫貧攻堅難度增大了,但記者看到,各地正在千方百計開闢各種戰疫扶貧“綠色通道”,克服疫情影響,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

——點對點開通脫貧勞務輸出通道。

勞務輸出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柱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鐵桿莊稼”。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2019年全國有2729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來自外出務工,涉及三分之二左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疫情下,今年的“鐵桿莊稼”能否順利“播種”,將關係到全年的收成。

43歲的吳愛國是廣西樂業縣邏沙鄉邏瓦村村民,這幾年他靠在外地打工脫貧摘了帽。春節後,疫情突發讓他一時無法返崗,吳愛國急得團團轉,不能出門打工,家裡就要斷了收入。

2月下旬,吳愛國接到了鄉里的電話,第二天,他就坐上了縣人社局、工會等多部門統一組織安排的免費大巴車,和其他赴粵返崗的257名農民工一起前往廣東。

“很快又要發工資了,現在我一個月能收入四五千元。”如今已在廣東省中山市一家燈飾公司工作的吳愛國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四川、陝西、雲南、貴州、寧夏等多個勞務輸出省份運用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主動與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對接,開通就業專車、專列、專機,簡化復工手續,點對點、門到門、一站式幫扶,護送農民工“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並加大了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補貼力度。

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吳華介紹,截至3月27日,全國跨省“點對點”輸送貧困勞動力已達138萬人。

——將家門口扶貧車間擴大再擴大。

復工群眾出去了,貧困戶家門口的重要就業陣地——扶貧車間也“轉”了起來。

“一聽到縫紉機聲,心裡就踏實。”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扎巴鎮本康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車間工人”韓新莊姐說。

“嗒嗒嗒……”縫紉機發出的聲音,在並不寬敞的車間迴響,停工一個多月的本康溝村的扶貧車間恢復了繁忙景象。為克服疫情影響,當地政府對帶動貧困戶發展的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社和扶貧車間及時給予政策扶持和金融扶貧產業貸款貼息支持。如今,青海80%以上的扶貧車間已恢復正常生產。

在甘肅,5萬個新增的鄉村公益性崗位,給無法外出的貧困勞動力添了“飯碗”;在重慶,暫時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被當地優先安排就近就業;在貴州,分時段、分散靈活的復工復產“戰法”有序推進……各地摸需求、搭平臺,建機制、送返崗,優服務、幫招聘,為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精準搭橋。

省外轉移就業一批、通過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就地就近就業一批、在村內通過公益崗位安置一批,“鐵桿莊稼”順利播種。

——網上開闢空中脫貧商路。

貧困戶增收,靠就業,更要靠產業。

疫情發生後,人流物流的阻斷、消費需求的減少,讓部分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從採收到銷售鏈條受阻,賣不出產品,也運不進物資,增大了農戶生產經營的困難,農村小微企業面臨困難。

“多虧駐村第一書記當‘代購’,我家的笨雞蛋才都賣了出去。”吉林省公主嶺市雙城堡鎮黃花城子村貧困戶陳作文去年剛養了100只蛋雞,春節期間,眼瞅疫情阻斷了雞蛋的銷路,一家人發起了愁。駐村工作隊瞭解情況後,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等平臺幫著農戶找銷路,全村貧困戶家裡滯銷的6000多枚雞蛋被“一掃而空”。

滿載著牛羊飼料的卡車開進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新發嘎查委員會大院,建檔立卡貧困戶們高興地擁上前卸貨。疫情期間,當地幫扶隊在摸排中發現,貧困戶牛羊飼料出現短缺,就立即對接市場,投入幫扶資金4萬餘元,為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了12.34噸飼料。

協調城市社區和超市採購,讓農產品賣得出去,給正在努力脫貧的村民吃了定心丸;採用統一訂單生產模式,團隊作業,分散貧困戶的經營風險;發起電商愛心助農計劃,用直銷破解滯銷難題……在多地記者看到,幫扶隊員化身網上推銷員、村幹部當上了農資物流配送員,千方百計暢通渠道、對接產銷、用活電商平臺,為貧困地區農產品“出山”、農資進村,搭建空中橋樑。

硬核措施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到位

戰疫又戰貧,不僅考驗著應變能力,亦考驗著信心與韌勁。

信心從何而來?

綜合多位受訪專家和幹部群眾意見,從短期看,信心來自對疫情的及時有效應對。疫情發生後,國務院扶貧辦和相關部門聯合出臺了包括產業、就業、資金、金融等十多個方面的硬核措施,這些政策正在逐步落實,併發揮效力。

根據國務院扶貧辦最新調度分析,東西協作協議資金已超計劃撥付到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扶貧項目開工、扶貧車間、扶貧龍頭企業開工復工等工作進一步提速。

統計顯示,目前全國25個省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已達2000多萬,並繼續保持增長勢頭,52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已外出打工的人數為211.78萬人,佔去年外出務工人數的83%;中西部的22個省份,扶貧企業2.8萬個,復工2.7萬個,復工率超過了95%,扶貧車間復工率超過90%。

“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正在得到化解。總體看,貧困地區的疫情不重,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按時完成今年的脫貧攻堅任務。”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司副司長王春燕信心滿滿。

她介紹,截至3月27日,在全國832個貧困縣中,831個縣都是低風險地區;除湖北以外,貧困人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清零。“52個最後一批脫貧摘帽的貧困縣、1113個掛牌督戰的貧困村,都是低風險地區,有條件抓緊復工復產。”

從貧困戶類型細分來看,受訪專家認為,疫情對脫貧攻堅總體進程的影響是有限的、局部的。“疫情主要影響部分貧困家庭收入,對‘兩不愁三保障’的影響不大。”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認為,從貧困戶的抗風險能力來看,已脫貧的貧困戶平均收入高於貧困線,受疫情衝擊收入會有一定降低,但絕大多數不會返貧。

一組來自國務院扶貧辦統計的返貧數字,也印證著這一點:2016年的返貧人口為68.4萬人,這一數字在隨後的三年持續走低,分別為20.8萬人、5.8萬人、5400人。“返貧人口數量逐年下降,說明脫貧質量不斷提升,貧困人口抗風險能力正在逐步增強。”王春燕說。

當前,各地正在努力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戰貧戰疫勢頭良好。

從長期看,信心更來自於脫貧攻堅已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和強大制度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日漸成熟,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這一制度體系嚴密科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發揮出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辛向陽說,這正是我們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的信心與底氣所在。

脱贫攻坚 计时决战

4月8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村民在鄉級道路建設工地上勞作 張愛林攝/本刊

掛牌督戰 全力攻堅

疫情衝擊下,脫貧攻堅還要打更硬的硬仗。

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國務院扶貧辦對沒有摘帽的52個縣和2707個貧困村中任務比較重的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記者瞭解到,目前,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甘肅、寧夏、新疆等7個省區均制定了實施方案,52個掛牌督戰縣、1113個掛牌督戰村均制定了作戰方案,集中兵力打一場深度貧困的殲滅戰。

在四川涼山,今年的第一輪督戰在大年初七就已經開始。涼山村社鄉鎮形成多級網格,一方面收集勞動力信息,一方面通過網格調配勞動力,既保春播春種,又助力貧困戶就近找到工作。

在寧夏,查損補失、查漏補缺、查短補齊、查弱補強的“四查四補”行動全面鋪開,重點排查解決疫情影響以及“兩不愁三保障”、產業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扶貧項目開工復工、防止返貧等影響脫貧質量與目標實現的突出問題,缺什麼就補什麼。

在廣西,對剩餘8個未脫貧摘帽的貧困縣、2019年底貧困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其他7個縣(市)和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在5%以上的138個貧困村實施分級掛牌督戰,視疫情發展情況開展實地巡迴督戰,及時預警,著力防止返貧致貧。

不達標的用“紅色”預警、有問題的用“黃色”提醒、已完成的用“綠色”鞏固,在陝西平利縣的多個鎮村,記者看到,“紅黃綠”三色管理清單正在發揮效力。清單對照村退出7條標準、戶脫貧5條標準和群眾反映訴求,逐戶逐項對標查驗,定點打擊、各個擊破,確保脫貧攻堅不留死角。

“清單簡單明瞭,一看到紅色,心裡就急了。”長安鎮雙楊村駐村第一書記黃開華說,他們村曾因道路破損,達不到整村脫貧退出標準,被縣裡納入貧困村基礎建設“紅黃綠”管理清單中,並被標註為“紅色”。“三色清單督戰,震懾力強,必須下功夫,力促標紅問題轉黃變綠。”

下一步,為全力向頂峰衝刺,國務院扶貧辦還將進一步推動生產發展和扶貧產品銷售,在6月底前補齊“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短板,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

衝刺階段,要鞏固9300多萬人的脫貧成果任務很重。

“2020年的脫貧攻堅任務,不僅是完成當年的脫貧摘帽計劃,還要確保所有脫貧摘帽對象穩定脫貧。”四川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說,四川各地已著手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通過農戶申請、鄉村核實和部門大數據分析預警等方式,對脫貧人口、貧困人口、邊緣人口進行監測。(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採寫記者:程姝 陳晨 陳地 董小紅 吳光於 何偉 王靖 熊家林 楊靜 張亮 周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