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茶莊曾有哪“四大金剛”?

一、萬里茶道第一鎮

河口鎮位於江西省鉛山縣境北部的信江和鉛山河交匯處。河口鎮在明清時期以紙張、茶葉之大宗集散,帶來了百業之繁盛,成為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齊名的

江西四大名鎮之一,素有“樟樹藥材景德瓷,河口茶紙吳城木”之說。

河口茶莊曾有哪“四大金剛”?

圖一:河口鎮的區位優勢圖

明代嘉靖中期的水部郎中費元祿在其所著《甲秀園文集》中記載:“河口,餘家始遷居時,僅二、三家,今閱世七十餘年而百而千,當成邑成都矣,……蓋其舟車四出,貨鏹所興,鉛之重鎮也”。河口之所以能在短短七十餘年時間,從一個只有兩、三戶人家的小村莊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大都市,跟明代嘉靖、萬曆年間鉛山造紙業的發達密切相關。明萬曆《鉛山·食貨志·第五》載:“(河口)以其通於江,達於河也,故凡天下之貨又集焉”。當時福建、廣東、湖廣、江浙、河南等地有百餘種較大批量的貨物,薈集於河口鎮。“江浙之土產由此入閩,海濱之天產由此而達越”。其中紙是最大宗的商品。當時贛東北的廣信府是著名的產紙區,而緊靠鉛山縣的浙江常山縣,福建崇安、浦城,長汀、上杭等縣的造紙業也很發達,這三省交界區所產紙張的外銷,需由小船運至河口重新包裝,而後運銷全國各地。

到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由於種種原因,清政府關閉了福建廈門等沿海港口,限定廣州一口通商。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七月二十六日,清政府又頒佈新的禁令:“(嘉慶)二十二年諭:……閩、皖商人販運武夷、松蘿茶葉,赴粵省銷售,向由內河行走……嗣後著福建、安徽、及經由入粵之浙江省巡撫,嚴飭所屬,廣為出示曉諭:所有販茶赴粵之商人,俱仍照舊例,令由內河(贛江)過(大庾)嶺行走,永禁出洋販運。”這兩條禁令的頒佈,直接導致了“武夷茶”經福建廈門等沿海港口出口的路徑被封堵,武夷山地域贛閩兩省16縣的條紅毛茶,被迫調轉運輸方向,從由北往南運往福建轉為由南往北運往江西,全部集中到鉛山河口鎮精製加工與轉運外銷,河口鎮由此聲名大振,迅速發展,而福建崇安縣下梅、星村的茶葉集散中心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曾經被稱為武夷茶的“江西烏”,開始真正迴歸江西,被外商稱為“河紅茶”,即來自河口的紅茶。

由於在限定廣州一口通商後的85年裡,是中國茶葉對外貿易的大發展時期,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鉛山河口鎮的空前繁榮與河紅茶的輝煌歷史。

清人袁幹《茶市雜詠》記載:“清初茶葉均系西客經營,由江西轉河南運銷關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資本約二、三十萬至百萬。貨物往還絡繹不絕,首春客至,由行東赴河口歡迎。到地將款及所購茶單,點交行東,恣所不問,茶事畢,始結算別去。乾隆間,邑人鄒茂章以茶葉起家二百餘萬。”從這條文獻資料,我們發現,即便是已經從上饒(所以稱為“邑人”)遷居福建省崇安下梅的大茶商鄒茂章等,在乾隆年間亦不得不到河口鎮來與山西商人進行交易。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俄簽訂《恰克圖市約》,恰克圖互市進入了鼎盛時期,中方買賣城成為漠北商業“都會”,清人何秋濤稱其是“百貨雲集,市肆暄嘯”的“朔漠之間一都會”,俄史稱其為“西伯利亞漢堡”,西方史界更稱其為“沙漠威尼斯”。南方的茶葉是恰克圖市場的大宗商品,這時的河口鎮成為了中俄萬里茶道的主要茶源地,因此,河口鎮自然也就成為了“萬里茶道第一鎮”。

河口茶莊曾有哪“四大金剛”?

圖二:萬里茶道中國段路線圖

清朝乾嘉年間(1736-1820),河口鎮的茶葉貿易進入鼎盛時期,鉛山從事茶業人員達三萬之眾,河紅茶向外銷售金額“年不下百萬金”(《廣信府志》)。雖然清咸豐年間(1850—1861年),由於受太平天國兵火影響,河口通長江水運的茶路一度中斷數年,湖北的漢口鎮取代河口鎮成為了南方茶葉加工和貿易的新中心,但河口鎮仍是閩浙贛茶區的外銷中心。據鉛山縣令梁樹棠呈文:“光緒廿年前,河口仍有大茶莊四十八家,所產茶可售四、五十萬元。”當時年產河紅茶四、五萬箱,鉛山河紅茶仍暢銷國外,供不應求。

二、河口茶莊的”四大金剛“

伴隨著河口鎮東南五省茶業貿易集散中心地位的確立,茶界就有了“河紅茶葉通四海,河幫茶師遍天下”之說。在河口鎮,也一直盛傳著實力最為雄厚的茶莊有“饒呂郭莊,四大金剛”的故事。

不過,傳歸傳,能真正說清河口茶莊有哪“四大金剛”故事的卻沒幾人。

2015年到鉛山縣調查萬里茶道文化遺產時,我們特別採訪了96歲高齡的原鉛山縣文化館老館長滕振坤。據他介紹,清代河口有茶商100多家,其中以江、葛、呂、莊四家資金實力最大,號稱“四大金剛”。而鉛山縣博物的楊必源先生在其《古道照人的河口富商“饒百萬”》一文中又說:“在我們河口,民間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句老話:“饒呂郭莊,四大金剛”。這樣,關於河口茶莊的“四大金剛”,就有了兩種說法,一個是:“江”與“饒”的問題,一個是“葛”與“郭”的問題,誰對誰錯呢?

經過調查與分析,我們發現,“江”與“饒”的問題是因為“饒”家在清末退出了茶莊生意,“江”家後來居上,取代了“饒”家,成為四大金剛之首;而“葛”與“郭”的問題,是口誤,應該是“郭”而不是“葛”,因為河口鎮有“郭家弄”等地名,與“葛”沒有一點瓜葛。因此,河口的四大茶莊,也即“四大金剛”應該是“饒(江)、呂、郭、莊”四家。這從河口流傳的另一句俗語:“饒呂郭莊,四大金剛,不如後來一口泔缸”也可以得到證實。這裡的“泔缸”與“甘”、“江”兩字土語的讀音相同,寓意甘、江二姓後來居上,到清末其財富漸漸超過了早期的饒、呂、郭、莊四大茶莊。

1、饒家:饒指饒廷標,安徽旌德人,是個徽商,人稱“饒百萬”,出生在清乾隆五十九年 (1781),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5)逝世,享年六十有五。他在道光初年隨父親饒懋(號濟萬)來到河口從事茶、紙貿易。父親回旌德後,他便一個人在這裡發展。據說他在鉛山發家始於在陳坊種香菇,之後開了一家招牌為“興隆典當”的典當行,利用錢生錢的方式賺來更多的錢。該典當行應該是當時河口最大的當鋪。其理由是該典當行發行了匯兌用的“興隆券”,表明它還兼營了錢莊的借貸業務。除此之外,饒家還在河口買了許多店面和空地,將店面出租、空地轉售,收取租金和賺取差價。由此銀元滾滾而來,其家境日益富有,只七、八年的功夫,原來很平常的饒家,一躍而成為了河口工商界的首戶。

據說他還與旌德同鄉呂家合夥開了一家“天和布莊”。但他私下裡還做販賣茶葉、土紙和筍乾、香菇等鉛山土特產的生意。賺到錢後,遂與呂家拆夥,單獨開店經營布匹和茶紙等,招牌為“天成布莊”,地點設在二堡街的金家弄口。饒百萬的財產多得數不清。如他嫁女兒(女兒的夫家在玉山縣城),陪嫁的嫁妝就裝了二十幾只船。據說女兒出嫁的那天,正好趕上河口萬壽宮等幾個大會館,為慶賀嘉慶皇帝六十壽辰上演大戲。然看戲的人聊聊無幾,大都跑到獅江河邊去瞧饒百萬嫁女兒的婚船了。

發家致富後的饒百萬,行善積德,專做好事。饒百萬最令人稱道的是,他在晚年將所有的借據、會券悉數燒燬,免去了借貸他錢財的人的這筆資金。為此,當時的知縣大人吳林光在得知了饒的散財行善之事,題寫“古道照人”匾額一塊,以旌表饒百萬清古的風範和高尚的氣節。此事清同治版《鉛山縣誌》還為其立了傳,用以彰顯後人。

饒百萬晚年在石塘、永平二鎮置買了一些房產田地,安排大兒饒宗源(字號佩珍、覲南)到石塘居住,二兒饒宗溧(字號佩勳、枚訪) 到永平居住,靠收租金和乾點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生。如此他們有吃有穿,安安穩穩的日子。可能饒百萬有遺言,此後饒在石塘和永平的後代,都再沒有經商。對此,96歲的老文化館長滕振坤先生經過多年考證,也證實了這一點,說饒家人後來不再開店做生意。

至於饒百萬在河口的房產,包括戴家弄老法院的原饒家“興隆典當”號典當鋪,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辦過菌肥廠的饒氏老屋,後來都委託給了旌德同鄉饒氏本家居住管理。

2、江家:江老保,建昌(今撫州南城)人,清嘉慶年間來到鉛山,開始做學徒,後發家致富,經營河紅茶。江老保的發家還有一段他在上海灘與一妓女的傳奇故事,正是靠著這位妓女提供的信息,江老保避開了東印度公司打壓茶葉價格的陷阱,賣到了好價錢。據說該妓女的“三寸金蓮”繡花鞋目前還收藏在鉛山縣博物館。

江家的家產主要分佈在今天的街背弄,當時又稱江家弄,包括今河口鎮鎮政府大院及其背後一條街都是江老保家的。江家有六棟大房子:一棟招待所(潘家),一棟自己住(新江家),其餘四棟就是大夫第(開過交通旅社)、老江家、黃家、大中華旅社(丁家),當時用於製茶,為茶葉製作場及職工所居。每棟宅子都是三進兩廂,天井開得特別大,以利於揀選茶葉的採光。大門均砌成八字型,外圍有封火磚牆。另外,江家在一堡街還有兩個茶葉門市部。在武夷山的下渠還購了山地種茶,田地30多畝,設了茶莊。

河口茶莊曾有哪“四大金剛”?

圖三:滕振坤老館長手繪江老保茶莊位置圖

河口茶莊曾有哪“四大金剛”?

圖四:江老保茶莊舊址照

江家敗於其大兒子,被退休回來的一位叫潘彬的翰林設計引誘其賭博,首先輸掉的就是帶招待所與後花園的大宅子,改稱藩家,解放後,潘家打成地主,潘家大屋被沒收,成為河口鎮人民政府駐地。以後又把一棟抵押給了丁家錢莊,一棟給了程家,最後只剩下兩棟自用。

3、郭家:從楊必源先生的《河口棋盤街》一文中可知,郭家應該就是清朝乾隆年間的郭得喜。乾隆時的河口鎮已經是個繁華的商業重鎮。鎮上最熱鬧去處,除了一、二、三堡街,就是二堡街與三堡街之間的那段街。此街大約一百米長,兩旁開有店鋪四十餘家。其中近六分之一的店鋪,屬於郭、孫兩個工商大戶。郭姓大戶戶主名叫郭得喜,所開的四家店在街南,依次為“益成當鋪”、“光裕紙號”、“廣仁布店”和“廣利百貨店”。其中益成當鋪擁資近二十萬,為河口鎮典當行業當時的老大。另一說是郭氏為晉商,家在藥王廟坪,晚清時從茶行轉為藥行。

至於,呂、莊兩大茶商,目前瞭解到的情況較少。從滕振坤老館長提供的資料,說呂氏在金家弄。但從其畫的江老保家的茶莊圖上,江家隔壁就是呂家。從當地熱心古物收藏的毛誠先生提供的銘文磚來看,呂家建築的青磚上有“呂啟承”、“呂天祥”的名字,但不知是否是呂家茶商的姓名。

河口茶莊曾有哪“四大金剛”?

圖五:呂、莊兩姓銘文磚

莊家在油簍弄附近。據說莊家原來守棧房,聽說有位客戶,不知哪裡人,做生意的,叫水客。停了幾百擔油在這裡,後來客戶一直沒回來,莊家怕食油壞了,伸手到裡面一摸,全是銀元。於是,莊家就靠這筆飛來的橫財發家致富,成為富甲一方的鉅商。據其後代介紹,莊家祖上也是來自安徽,與楊村鄉的莊家不共祖。楊村莊家祖上來自福建。

河口鎮除饒(江)、呂、郭、莊四大茶業鉅商外,福建朱榮春亦來河口開設“朱大全”茶號,擁資三四十萬元;中國著名的洋行買辦和工商業活動家徐潤也於咸豐十年(1860)自上海來河口開設茶莊,就地收購精製“河紅”茶運滬外銷。

另外,江家附近的金家,祖上是河幫茶師的頭頭之一,叫金王庭,在上海做茶葉。中國茶葉銷到外國,要經過評茶會,他是評茶會的主任。只有經他評茶以後,才能出口,所以他的權力很大。金家原來可通藥王廟,牆磚上有“金榮德堂”銘文。

更多內容,請查閱肖發標、鍾文良著《穿越河口——鉛山縣萬里茶道文化遺產調查》,江西省高校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河口茶莊曾有哪“四大金剛”?
河口茶莊曾有哪“四大金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