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派太極拳的差別在哪?既然都是太極為啥還分派?

滄浪漁夫


太極拳之所以分派,是有歷史原因的。

最早是陳式太極拳,也就是現在陳家溝的太極拳,注重纏絲勁,應該是最原汁原味的,創太極拳的人記得是行伍出身。後面的太極拳多是在陳式太極拳上發展起來的。

比如說楊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的創拳祖師是楊露禪,也就是當年北京城的“楊無敵”,他開始是去陳家溝學拳,陳家溝不外傳,他就偷學,後來收了他,得到了真傳。這段故事在吳京版的《太極宗師》中有體現。

後來楊露禪回到了北京,在練拳時根據自身的特點做了改動,改得更為舒展大方,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就成了楊氏太極拳,國家編創的競賽套路中,總體風格基本就是楊氏,因為比較好看。

後來楊露禪在王府當差教拳,那些格格貝勒跟他學,他不得不教,但一來真傳太極不能亂傳,二來,真傳的太極拳這些身嬌體貴的人也練不來,所以又做了改動,減少發力的動作,改成了健身操。有些所謂練太極的,練的不是拳,就是這種健身操。

後來有一位姓武的,想學太極拳,楊不教,他就自己去了陳家溝,拜了另一位陳式太極拳的傳人學拳,回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適當改動,就成了武式太極拳。武家是書香門第,知識水平很高,在學拳練拳中寫下大量的拳譜筆記,為太極拳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武式太極拳的特點就是功架比較高,左右相稱。

還有其他的就不細說,像孫式太極拳,創拳的是孫祿堂,在民國時期,孫祿堂號稱武聖,可想而知武功如何,三大內家拳,太極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他都學了,融會貫通,就成了孫式太極拳,因為精通八卦掌,所以孫式太極拳的步法很有特點。

還有吳式太極拳,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吳圖南,當年也是顯赫一方的名師,吳式太極拳的特點是斜中寓正,動作比較輕靈。還有和式太極拳,拿法比較出彩。

無論什麼派的太極拳,一致性的特點都是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只是現在練太極的很多都只是健身而已,所謂的推手練習成了兒戲。如果練的太極拳不見發力動作,沒有對抗訓練,實戰能力是不夠的。


八仙過海19


陳式太極拳之剛柔並濟,陽剛大氣;

楊式太極拳之柔若無骨,開展大方;

吳式太極拳之輕靜柔化,緊湊舒身;

趙堡太極拳之形氣相扣,法度森嚴;

孫式太極拳之身兼眾長,大巧若拙;

武式太極拳之緊湊嚴謹、簡捷有度。

····

太極拳不是單一的格鬥拳術,它是融合了傳統哲學,醫學,強調養生的拳術,格鬥只佔40%的內容,再說太極拳並不是以格鬥的勝負來判斷好壞,如果是擂臺的格鬥來定論太極技法的好壞,呵呵,你會發現動作幾乎會回到現代搏擊的範疇,因為人類的解剖學,運動力學決定了技擊動作是相似的。

既然是表演、展示、評估、評分、審美、感悟的規則,那麼每一個人的喜歡好不同,審美不同,需求不同,自然就有不同派別的太極拳。

生物學特徵包括:年齡、性別、形態、發育狀況及個人的生物節律。
心理學特徵包括:氣質、個性及參加訓練的動機等。
社會學特徵包括:家庭狀況、生活習慣、文化水平等。
訓練學特徵包括:訓練年齡、接受負荷能力等。

福州禪武


拳種,是從理論到勁法到練法到打法的成體系的東西。太極拳內勁用法都一樣,要捨己從人以柔克剛。主流的幾種太極拳都以太極拳命名,正式因為這個原因。但是為什麼要分式呢?陳,楊,武,吳,孫,這是社會普遍認可的。後面的洪,李,和,葉等等等等,多如牛毛。表面上大家各有特點,因此分出了各式。實際上這些區別也要分兩類!

第一類是真有區別,比如說楊氏於陳氏,還有孫氏太極拳,從裡到外內勁和練法都有創新,因此這一類名副其實。

第二類是造神,牽強的區別。為了彰顯自己的水平,在原來自己還沒登峰的太極拳水平上,刻意造極,胡亂變變招式動作,速度,就膚淺的認為自己創了一種拳法,要臉的不吹自己,吹已故的師父。師父姓王,就叫王氏太極拳,自己是一代弟子,通過抬高師父來達到抬高自己的目的。不要臉的就會直接吹自己創了一派,其實自己連門都沒入。典型代表就是雷公太極,不用我多說了吧。

還有練過幾天形意,又學了兩天太極,就創個形意太極或者太極形意的,鼓吹用形意勁練太極招式,用太極勁練形意動作,我勒個去!這樣混搭比純太極高明?比純形意高明?這就是嫁接創拳法了。最後出來的一定是四不像。拖拉機的發動機,寶馬X6的其他配件,能出完美的效果?割裂了一種拳內在和外在的客觀聯繫,即便此人有功夫,也是個糊塗蟲。

因此,儘管前幾年中國武術協會發文,要求禁止亂給自己和他人加宗師封號,不能亂創門派,但是也當不住越來越多的人“創立門派”,因為,膚淺的糊塗的人實在太多太多。






問勁閣黃裳


陳氏太極拳難度大,不過現在太極屆多少敢動動手的,也就陳家溝那一撥的,

楊氏太極拳公認健身效果最理想,打著比較舒服,

孫氏太極拳像放慢了節奏的八卦掌,不常見到習練者,

吳氏太極拳與武氏太極拳都架小,

吳氏太極拳是川字步,

武氏太極拳有不少女性很推崇。

我們都知道殊途同歸的道理,因此很多人說拳練到最後是一回事,這話也對也不對,"同歸"不一定見得,但是重要的其實是"殊途",所以才有了分派吧。


顫動的丹田


楊氏太極拳,勻緩柔和,舒展大方。


陳氏太極拳: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吳氏太極拳:柔和緊湊,大小適中。


武氏太極拳:動作靈活,步法輕捷。


孫氏太極拳:與武氏太極拳特點相近,開合鼓盪,小巧緊湊,步活身靈。


至於為啥要分派,就要追溯到太極拳的起源了。

有人說元末明初,武當道人張三丰開中國“內家拳”之先河。其後發展出“太極十三勢”,為太極拳的原型,後發展成為武當太極拳。

也有人說,太極拳創自陳王廷。陳卜善武藝,精拳械,曾設武學社於村中,始開陳氏世代習拳舞械之風。明朝末年,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諸優秀拳種之精華,結合導引、吐納術、中醫經絡學,創編了一種新的內功拳種,按陰陽轉換之意取名太極拳。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廣開傳拳之門,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後,陳氏太極拳逐步演變出全國有代表性的“楊、武、吳、孫”等諸大流派。


有些一下沒有具體考證,無法確定真實性。瞭解即可


功夫季


各派太極拳的差別在哪?既然都是太極為啥還分派?答:現在世上流傳的五大門派,還有一些相對小一些的門派太極拳,都屬於太極拳之門類。因為它們的宗旨都是一樣的,都是建立在道家學說,陰陽理論,剛與柔的陰陽變化之中。都是主張意,主張松。主張在意的統領下而緩慢,外柔內剛,剛柔並濟的剛柔陰陽之變化。都是在太極大的理論宗旨,八門五步十三勢之中。所以都統稱謂太極拳。但是雖然都遵奉太極的陰陽之理,遵奉太極陰陽剛柔之變化。而它們的拳路,它們的拳架,它們的表現形勢,都已有了不同,有了分別,有了從外觀而表現不一的形象。所以也就因此而產生了門派,產生了不同的分支。其實這都很正常,也是屬於自然之理,比如一棵大樹,它有主幹,而長到一定時候就會分枝分叉。在主幹上,它是太極,是太極拳。在分枝上是現在的大的流派。而那分枝還會誕生出很多小小的分支。如現在的陳式太極拳,在大的支派中,現在有人又給分出了,北京的馮志強老師的馮架,山東濟南洪鈞生老師的洪架,秦皇島李經悟老師的李架,等等。而楊式太極拳,也分出了內府太極拳,楊班候的小架太極拳,還有現在流行甚廣的傅仲文老師的拳架等等,而不能一一道來。而這都是自然而然中的發展之中的合理現象。俗話講,樹大分枝,枝大分叉。而又如我們人生中的家庭,國家之中的省份,市縣鄉村鎮街道等。都是自然之理,不可能都一而統之。回答完畢。





木蘭香馨


太極分派別就像寫字畫畫,或者表演相聲一樣,師出同門,風格不同,體悟不同,因此所體現的特點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流派。

陳氏太極既具備緩慢柔和、纏絲環繞的特徵,又崇尚剛猛,運勁發力動作較多,有跳躍、震腳、劈叉等動作。在套路練習過程中,非常直接地表現出了剛柔相濟的特點。

楊氏太極和吳氏太極如行雲流水、連綿不絕,運勁如抽絲。勿使有斷續處,勿使有凸凹處。由於吳氏太極直接源於楊氏太極的小架子套路,兩者的相似度較高。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吳氏太極的弓步使用“川字步\

大道無極法自然


無論是太極、形意、八卦,所有內家拳的核心功夫都是相通的,而且,其客觀規律(道)是唯一的。也就是說,真理是唯一性的,各家各派只不過是圍繞真理做出的不同解析。在太極拳歷史上有據可查的,最早傳世的是陳氏太極拳,在楊露禪父子身上聲名遠播。也可以說,楊露禪父子引領了太極拳最輝煌的時代。楊家後人完全沒有必要創什麼派,後面的吳武孫派同樣如此。楊吳武孫派太極並沒有對太極拳的提升和發展做出貢獻,反而丟掉了很多太極拳應該有的東西,從此,太極拳逐漸從武術變成了藝術、玩藝。


韜諱


其實,同一個老師、一起學習的太極拳,練成也不一樣。有人強調腿、有強調手;有關注弸出、有人關注引進落空;有喜歡發力、有喜歡化勁的;

武術,有一句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其實動手也就是一下子解決問題。沒現代搏擊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可觀賞性。

各個門派、關注的側重點不同。


阿力148785246


太極拳起源於道家,道家練內丹功法,須要有動功配合,一陰一陽之謂道,靜功為陰,動功為陽,附和道家思想。道家始於黃老,太極拳的起源於引導術,後由武當山張三丰承傳至今而為五派拳法。

現將太極拳五派拳法筒介如下:

陳式太極拳簡介:

陳式太極拳創始於明末清動的著名拳師陳王廷。

陳壬迋是河南溫縣陳家溝人,從陳王廷起,陳氏世代傳習太極拳,不斷對原有的拳法進行加工提煉,逐漸形成近代所流傳的一,二路拳法。二套拳法連續貫穿,動作都是精心編排,動作速度和強度不同,身法,運動量和難度也不同,但都符合循序漸進和剛柔相濟的原則。

第一路拳法的動作簡單,柔多剛少,以棚捋擠按四正勁為主,以採列肘靠皿隅手為輔,用力以纏絲勁為主,發勁為輔,動作力求徐緩。

二路炮捶動作較複雜,要求疾速,緊湊,剛多柔少。用勁以採列肘靠為主,以棚捋擠按為輔。動作力求堅剛迅速,著重彈性勁的煉習,套路竄蹦跳躍,騰挪閃戰的動作,具有快,剛,躍的特點。

揚式太極拳簡介:

楊式太極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揚露禪及其子揚健候,其孫揚澄甫等人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創編的。

揚式太極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煉法上由松入柔,剛柔相濟,形成獨恃風格。

吳式太極拳簡介:

吳式太極拳是從揚式太極拳所傳的拳式中發展創新的。

楊式太極拳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吳式太極拳在楊式小架拳式基礎上逐步修訂的,吳式太極拳始於滿人全佑,後經其子吳鑑泉,加以改進而形成一個流派。

武式太極拳簡介:

河北永年人武河清,出身小官家庭,兄弟三人習武,當揚露禪自陳家溝返鄉後,從學陳式老架太極拳,得其大概,後河清兄澄清中進士,官至河南舞陽縣知縣,河清赴兄任所,道經溫曇陳家溝,想拜師於陳長興,經趙堡鎮,知長興已老病,時陳青萍在趙堡教陳式新架,備悉理法,繼承,發展,創新自成一個流派。

孫式太扱拳簡介:

孫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河北完縣人,自幼酷愛武術,從師於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之師郭雲深,得郭老先生真傳,又從師程延華學八卦掌,經數年研習,功夫深厚。

後又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孫祿堂畢生習武,融三家拳為一體,創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的特點,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撒,動作舒展圓活,敏捷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