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拼命越焦慮,該如何排解內心的焦慮?

用戶1261845523210744


你好,我是張滴滴,一名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一起用心理學美好生活。

首先想提出一個反問,因為焦慮的不斷增加,所以你在不斷的努心,這成就今天的你,不是嗎?

可以反角度思考,焦慮產生的努心,讓你更加上進,而不是頹廢、沮喪、失去行動力,這其實是焦慮感積極的一面。

這裡想說明一下焦慮的根本,焦慮是存在於每個人內心之中的,沒有一個人存在於人類社會,能逃離焦慮的情緒,所以不要把它想像成為惡魔,它其實也協助了全人類的進步。

從吃飽穿暖的焦慮到更高的精神追求,從滿足生理需要的焦慮感發展到社會比較的焦慮,終其一生,其實我們只是在用一種焦慮替代另一種而已。

那麼,要學會的,其實是如何與焦慮相處。

1、感受到焦慮感太強時,學會調整情緒,這裡有很多的方式,瑜伽的呼吸方法、運動帶來的多巴胺、社交正反饋中的腎上腺素分泌、甚至是戀愛帶來催產素,都能夠從行為影響到生理的變化,讓人的情緒得到緩解。

2、身份焦慮常常是因為過多地進行了上行比較,你永遠看著比自己好的、優秀的,適當的人,上行比較可以讓你進步,而如果感覺到壓力太大,適當的進行下行比較可以提升你的幸福感。

3、不要嘗試與焦慮對抗,而是理解它是你個性中的一個部份,適當調試,增加興趣愛的培養,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度。

希望以上這些能夠幫到你,也歡迎繼續討論。


諮詢師張滴滴


既然選擇了努力,就開心走下去。


現代生活中我們要應對各種各樣的壓力,無法迴避,因為迴避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問題。而如果我們希望過的更好,做更好的自己,無疑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或者說“拼命”。


人們對自己的努力總是期望一個好的結果,最好是很快能看到的成果。但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也會不斷髮現還有很多意料之外、不能控制的情況。這種差距會讓人產生新的挫折感,從而加重焦慮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越拼命越焦慮”。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焦慮情緒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焦慮情緒過多,會導致人的精力下降、效率降低,會抵消一部分自己的努力。同時,感受到自己的焦慮正在影響自己的生活的時候。焦慮本身也會造成一定的壓力,從而進一步加重焦慮情緒。


要擺脫“越拼命越焦慮”的圈子,可以從下面幾個地方著手:

1. 肯定自己的努力

可以說,“拼命”的人都是上進的人。既然已經選擇了努力,首先應該肯定自己。並相信自己的努力正在不斷的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

2. 適度的焦慮不是問題

適度的焦慮使人不至於過分鬆弛。適度的焦慮說明人們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需要努力,從而有一種緊迫感,促使人們採取積極的行動。

3. 調整自己的預期

人與人面對同樣的境況時,觸發的情緒卻會不一樣。就像有的人考試成績中等,依然毫無壓力,而有的人考試沒得第一、第二都會感到焦慮。

這麼說並不是讓你過分調低目標,而是建立一個相對現實的目標。目標一定要明確,並可以隨著自己的進展對目標做適度調整。

4. 設定階段性目標

有時候,目標太大,持續的時間太長。努力了很長時間卻看不到成果,從而導致焦慮情緒的加重。這時,可以設立一些階段性目標。讓自己努力一段時間就有一次成功的體驗。同時也會對整體目標的進度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評估。

5. 調整自己的節奏

不要把時間安排得太滿,太緊張。給自己留出來足夠的調整、思考的時間。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也要一件一件地做。保持足夠的耐心,努力的狀態才能持久,才更容易成功。

6. 學會放鬆,享受生活

人們常常會忘記了,自己的努力是為了什麼。所以經常問一下自己,自己的努力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借用一句流行的話,就是“不忘初心”。

平時騰出一定的時間來聽聽音樂、散散步,或者是重拾自己的業餘愛好。

7. 運動也有助於減輕壓力

適度的,規律的運動能讓人保持更好的精力。現代的研究證明,運動可以產生多巴胺,讓人產生愉悅的情緒,從而可以更好的應對平時產生的壓力。

首選的運動是戶外運動,但只要願意,隨時隨地都可以做一些伸展類的運動。推薦保持每週不少於三次中等運動量的運動。



結語


總結一下,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逐步改善自己的焦慮情緒:


  • 認知方面:肯定、接納自己;適度的焦慮不是問題;

  • 實現目標方面:調整預期;設定階段性目標;調整節奏,保持耐心;

  • 生活方法:享受生活;適度運動


真心希望你做得更好。



遇見慕平


一個會讓某些人(比如我)沮喪的事實是,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焦慮。早在希臘就有醫學家希波克拉底觀察到人似乎有著不同的氣質類型,而如今的科學家們也證明,人在出生之處就有不同的氣質類型。


有的嬰兒活潑好動,而有的嬰兒則表現出更多的行為抑制、敏感退縮,在3歲的兒童中,有些孩子更外向、願意社交,而有些則從小就表現出更多的害羞,研究也證明了如果孩子在3歲時表現得非常害羞的話,會在兒童晚期或青春期有更高的概率患社交焦慮障礙。


因此,從焦慮是否為一個人的人格特質來看,焦慮也可以分為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特質焦慮就如同某種人格一樣,是相對穩定的個體對威脅做出反應的傾向,表現在個體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而狀態焦慮則更像是在壓力事件下產生的暫時性的焦慮反應,焦慮的強度會隨時間和情境發生變化, 並伴隨著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如呼吸、心跳、血壓等)的喚醒與激活。通常來說,特質焦慮水平高的人,會在很多情境下都表現出狀態焦慮,並且狀態焦慮的強度也要高於一般水平。


特質焦慮高的人,也會有更高的概率患上各種焦慮障礙,尤其是廣泛性焦慮障礙。正如廣泛性焦慮一樣,高特質焦慮也是心理學範圍內的人為的概念,其內涵是指一種彌散性的焦慮的人格特點。


對於這些人群而言,他們對特定壓力事件的反應可能要遠遠超過一般人群,他們會有更多的焦慮反應,包括焦慮帶來的軀體不適和情緒痛苦,以及更多的迴避行為。而毋庸置疑最影響他們社會功能的,就是這些對焦慮情境的迴避行為。


緩解焦慮,從呼吸開始


有的焦慮水平高的人,可以察覺到自己的問題,但可能常常會苦惱沒有一個方法可以立竿見影地消滅自己的焦慮。


常常會有來訪者希望諮詢師有個更好的辦法去幫他消滅掉焦慮。然而,任何“緩慢”的方案可能都會讓他感到“焦慮”和“不滿意”,他可能會說,“我做了一些練習(也許只有幾周),但我還是很焦慮,我覺得這個幫不到我”。


不過這種表述本身就是一種焦慮的表達。如果一個人的人格底色是“焦慮”的話,那麼焦慮勢必是一個長期慢性的問題,而沒有任何方法是可以很快地去解決一個長期慢性的問題。長期慢性的問題需要長期的解決方法。因此,面對這樣的問題,耐心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我們要格外關注呼吸在焦慮中的作用。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容易焦慮的人的呼吸是更加急促的,在日常狀態下,他們很少能夠深長地呼吸。而我們也知道,焦慮常常引發呼吸急促的軀體感覺,而呼吸急促反過來也會帶來更高的焦慮感受。


因此,高焦慮的人似乎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他們急促的呼吸說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很難放鬆下來,而這樣的呼吸方式也勢必會讓他們的焦慮雪上加霜。如果你們有機會可以觀察初生的嬰兒的話,你會發現嬰兒的呼吸是非常深、非常慢的,我們要有意識地學習更加使人放鬆的呼吸方式。


學會緩慢深長的呼吸是幫助緩解焦慮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這並不是心理治療範疇的專利。其實很多非心理學的練習,比如禪修、瑜伽都有著對呼吸的訓練,也有無數的人們從中獲益。


當然,這不是神奇的方法,不會在你剛開始練習時就立刻讓你覺得所有的焦慮都消失了。甚至練習的過程可能會帶來新的焦慮——很多人會責備自己,為什麼不能夠很好地呼吸,為什麼還沒有見效。不過如果可以持之以恆地練習的話,這對高焦慮的人來說,是一個徹底改變生活方式的機會,真正地學會慢下來。


目前非常流行的,而且是大量研究證明對焦慮障礙(尤其是廣泛性焦慮或者特質焦慮)非常有效的“正念”治療中,有很重要的一個練習叫做“觀呼吸”。這個方法是要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練習緩慢深長地呼吸。


正念練習中非常強調自我觀察,所以在練習觀呼吸時,大多數人都能意識到自己有很多雜念,而這些雜念會讓人轉移注意力到這些雜念上。當注意力被轉移時,呼吸又跑到了我們的意識之外。

那麼這個練習中重要的是,你要接納自己的雜念,因為它一定會發生,所以不要去批評、評判它,不要因為雜念而感到自己做得不夠好,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是在意識到雜念之後,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你的呼吸上。


正念對雜念不評判的這個理念,也可以給高焦慮的人如何應對生活中的焦慮很多啟示。對於高焦慮的人來說,你需要接納自己的焦慮是人格的一部分,它勢必會時不時發生,讓你的軀體不舒服,或讓你的情緒不那麼好,但也不要去批評、評判它,因為這個評判不會帶給你任何好處,相反會讓你覺得自己更加糟糕。


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意識到你在焦慮之後,用呼吸的方法讓自己慢下來,並且在你的生活中,將“觀呼吸”當成是一件你永遠需要去做的事情,時刻對自己的情緒保持覺察,當你“焦慮”、當你的節奏太快的時候,用深長的呼吸讓自己慢下來。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臺,擁有8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通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4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來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臺體驗哦,私信 回覆“心理諮詢”即刻獲取更專業的心理援助吧~


簡單心理


相信點進來看的朋友,大概都跟你深有同感。我也不例外。

不努力也焦慮,越努力也越焦慮,焦慮的時代,怎樣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說到該怎麼辦,我們就先說說,自己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的怪圈。

我認為可以從“無效的努力”和“有效的努力”這兩方面聊聊:

一,“無效的努力”。努力的方向不對,越努力越南轅北轍。有一種努力叫“不撞南牆不回頭”。就是說,個性固執或偏激,自己認為對的,就懷著至死不渝的決心,不顧一切地堅持到底,就算全世界與自己為敵,也要堅持己見。殊不知,雖然堅持不懈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用智慧去分辨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放棄,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一味與別人打賭,或者試圖用堅持來彰顯自我的努力方式,都是被情緒控制的奴隸,結果也只能滋生更多煩惱。這就是接納承諾療法(ACT)所說的“心理僵化”,而與其相對的提升人的“心理靈活性”,才是出路。努力的方向對了,才能事半功倍。

二,“有效的努力”。越努力,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芝諾說過,“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親愛的朋友,你屬於這種類型嗎?當你越努力掌握更多知識和規律,知識的觸角就伸地更廣更遠,你就會發現自己不知道的反而更多了。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患上“知識焦慮症”了呢?如果患上了,那麼恭喜你,至少說明你是一個有追求的人。但患了這個病,畢竟身心不舒服,患病不可怕,怎麼應對這種焦慮、跟這種焦慮和睦相處,讓焦慮幫助自己而不阻礙自己,也是需要智慧的。同樣的,接納承諾療法(ACT)也給出了應對焦慮的藥方。ACT有一個完整的六邊模型,其中包含了千變萬化的好玩有趣又有效的方法,這裡就為大家舉個小例子,你來感受一下。

這個方法叫“感謝焦慮小淘氣”。(噓,別笑,人家很正經的呢~)操作是這樣的:閉上眼睛,想象著自己像孫悟空那樣跳出自己的身體,像觀察從沒見過的怪物一樣觀察自己的焦慮情緒,如果把它比喻為一個形象的話,你覺得你的小焦慮長什麼樣?幾隻眼睛幾隻鼻子?你想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它總會跟你說些什麼話呢?它什麼時候會蹦出來騷擾你,什麼時候又安安靜靜地讓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它什麼時候蹦出來是有用的,也就是能讓你努力做你想做的事?它什麼時候蹦出來是沒用的,老是阻礙你並且讓你心煩甚至分散你注意力?當它有用的時候,你可以跟它說“感謝焦慮小淘氣,感謝你提醒我要努力”;當它沒用的時候,你可以跟它說“焦慮小淘氣,我想一個人安靜地待一會,你先自己玩別打擾我哈”。當你能這麼做,其實就跟焦慮拉開了距離,你能自主選擇要不要受它控制,自己到底做些什麼才能奔向想要的生活。

你覺得這個方法好玩嗎?好玩就在下面留言分享吧!哈哈~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曹靜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您好!

非常理解您的這種內心焦慮!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弄明白為什麼會越想拼命的擺脫焦慮,而內心越是焦慮!

先來舉一個例子,加入明天就要高考了,您做為一個考生,可能父母為了供您上學付出了很多,您想要用考上一個好大學來報答父母,不使父母失望,可是您又總覺得自己複習的不夠好,因此而產生了焦慮情緒。因此您想克服自己的焦慮情緒,使自己能夠平靜下來學習,您開始想:我不要再焦慮,我要安全的學習!可是您越是這樣想就越是靜不下心來。

原因分析:當您暗示自己“不再焦慮”的時候,其實您的潛意識接收的是“焦慮”,您大腦當中思考的更多是焦慮時候的樣子,比如這個地方沒複習好,那個地方也沒複習好,而經過這樣的暗示後,更加加劇了您的緊張和擔心,所以就變的更加焦慮。

解決方案:要克服焦慮,您要有這樣的一條信念“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因為結果並不是由您準備的情況而決定的,還和運氣有一定的關係,如果您總是想著要考好,其實是在無形中給了自己很高的期待和壓力,那您就很難平靜下來。而如果您降低自己的期望,反而能使自己平靜下來,而內心平靜下來以後,就可以超常發揮。這就是一種克服焦慮的思維方式!希望對緩解您的焦慮有所幫助!


如何提升自信


首先要找準焦慮的原因

什麼原因讓你焦慮呢?是外界的干擾?還是內心的恐懼、擔憂?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的原因,自己不能亂,深呼吸,一個人靜下來分析。找準原因才能解決問題。其實無論什麼原因就是現實與自己的想法之間存在差異而造成的,也就是說現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好,最後出現了焦慮不安情緒,看不到希望,努力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懷疑自己,嫉恨別人。還有就是對未來的恐懼,不知這樣努力下去有沒有結果,懷疑人生。

出現這種越努力越焦慮後該怎麼辦?

1、先讓自己靜下來。可以深呼吸;可以出去散步;可以聽音樂;可以做運動;可以約個知心朋友一起吃頓美食,談談心,傾訴一下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卡拉ok廳大吼幾聲;甚至可以哭出來,把那種焦慮情緒發洩出來。

2、獨處,寫下自己焦慮的原因。是什麼原因讓自己越努力越焦慮的,是不是自己選擇做的事情上出問題了。選擇很重要,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有發展前途的事去做。如果自己選擇出問題了,立即去修改,如果自己選擇是對的,那就要相信自己,堅持下去,要知道沒有一個人不經過失敗,不遇挫則是不會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堅持是成功的關鍵因素,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會成功。

3、克服恐懼心理。把自己做的事情會出現的最壞結果寫出來,由輕到重的順序標上序號列出來。然後想辦法,找渠道去一一解決,到最後你會發現不是你想的那麼可怕,可怕的是你腦海裡一片混亂,不去清理它,任它的負面情緒影響自己。讓自己看清前方的路該怎麼走。

4、迅速行動,不要拖延。什麼事,想好就立刻去做,不拖延,越拖越害怕,越焦慮恐慌。做了才踏實,才自信。例如一個孩子的作業沒有寫完,又怕第二天老師檢查,捱罵,但就是不去完成,那只有越想越擔心了喲。有你這擔心害怕的時間不如迅速去做,做完了多好,既可成長,又不會擔心未來。

5、給自己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我們不要想一口氣吃成個胖子,事要一步步的做,路要一步步的走。沒有一蹴而就的事,如果努力了一段時間而看不到自己的終級目標你當然焦慮了,你太浮躁。你先完成短期目標,嚐點甜頭,培養出自信來,然後再去實現中長期目標呀。

6、多學習,提高自己。當你學習成長後,你的境界合變高,你的抗壓能力會增強。你想問題會更透徹。做事情會有條理。

焦慮出現後要迅速解決,不要任其發展,否則你會出現連鎖反應,就像蝴蝶效應一樣,讓你心情越來越糟糕,生活亂七八糟。



周民偉


越努力,越焦慮的情況有可能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努力,是在勉強自己做自己不樂意做的事情。自己覺得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枯燥,無趣,但是卻又認為是正確的,是該做的,所以逼自己去做。也有可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事,然後希望通過量化的努力,和外在的痴狂,來安慰自己已經盡力了,結果造成了越努力越焦慮的情況。

想要收穫內心的平靜,首先要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不適合做什麼後,就果斷拋棄,專注於自己能做好的事。減少內心的掙扎和內耗,就可以收穫內心的平靜。

另外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時候,需要先認可自己,回顧自己類似的成就事件,明晰並認可自己的能力之後,再提取相應的經驗,就會更高效的成長了。





策略催眠師毅君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這樣來跟你分享,希望大家喜歡。



01、一個重點

🌼誰的+“問題解決前的狀態”+變成/能不能+“問題解決後的狀態” 。

一條一條列出面對問題的當前事實即可,不用很長的句子,只描述不加主管評價的客觀事實。

這裡有一個小tip1🎒,就是在做一張紙的筆記術時,就要設定好時間。比如: 我要用15mins完成筆記術的整理,具體分配如下:

目的:2mins

事實:5mins

主觀分析:3mins

行動:2mins

行動1-3:2mins

結論:1min

注意:要按照設定好的時間來寫,時間到了,就進入下一項,這樣對時間的分配上才會有節奏感。



02、四個步驟

STEP1.主觀分析

從事實進入主觀分析的時候,用➡️過渡,在➡️上加入連接詞表示兩者的關係,比如為什麼/原因(問題處理場景)。

tip2🎒節奏感很重要,在寫主觀分析的時候,不要停下來,從A➡️B。

暫時寫不出來的,先放下,有想法時,再寫下來,補充上即可。

STEP2.行動

從主觀分析的格子換到行動的格子,同樣使用➡️,使用連接詞進行鏈接,在問題處理場景中就是“因此/so what”,這也是行動的思維方式。針對原因,列出執行的選項。

tip3🎒在這裡寫的行動方案並不一定都是可執行的,所有你能想到的“可能”的行動方案都用頭腦風暴的形式寫下來。

STEP3.行動1-3

接下來就是從所有頭腦風暴的行動中選出馬上可以做的1-3件,開始行動。

tip4🎒這裡的重點是選出最容易、可以馬上執行行動的動作,開始做!不要猶豫,馬上行動!

STEP4.一句話總結

以上就是問題解決的思路:反覆問自己,想要的結果狀態是什麼➡️列出事實➡️分析,為什麼是這樣,原因是什麼➡️因此,我要怎麼做➡️我現在馬上可以做的3件事是什麼➡️一句話總結。



03、三個筆記本

最後,分享我的3個筆記本,用於自我管理和成長學習,希望對你有啟發。

夢想筆記本—明確目標。

行動筆記本—明確行動。

思考筆記本—整理思想。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非常你說說你的看法,提出建議,一起交流學習!

我是明月,標籤:讀書,寫作,畫畫,自律管理,時間管理,英語達人,手帳愛好者,希望在文字中跟更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相逢!


在下明月


焦慮實際上是我們情緒的一種反應,一種普羅大眾都會有的情緒。我們為什麼會焦慮,是因為某件事讓你感到了一種威脅,而且這種威脅讓你有一種無能為力。如果有焦慮,真的不要壓抑焦慮的情緒,不要肆意發洩,也不要試圖馬上就消除它。

你需要做的是,覺知到這種情緒的存在,去感受它,或者進一步去想想我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緒呢?為什麼會感到焦慮、感到生氣、感到難過呢?

比如說,因為某項時間很緊的任務,你擔心完不成而感到焦慮。

這時候你可以停下來,去感受一下你的焦慮,去體會它:哦,我現在正在感到焦慮。

然後也可以進一步去思考焦慮的的原因。

“我為什麼感到焦慮呢?因為擔心任務完不成。

任務完不成會有什麼後果呢?事情進度會受到影響,老闆也可能因此很生氣。

任務真的會完不成嗎?我有什麼辦法可能先把任務完成了?

即使任務完不成,事情進度一定會受到影響嗎?還有其他解決辦法嗎?老闆一定會生氣嗎,還可以溝通嗎?”

這樣思考,有利於讓你把注意力集中到問題本身上,而不是困於無明的情緒之中。

當然,很多時候,即使不做這些思考,你只需要停下來去感知你的焦慮,觀察它,你的焦慮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西方心理學有一個觀點“人生苦難重重,這個是偉大的真理”,其實就是對無常的通俗解釋。.

人生充滿了無常,但是人的動物性本能卻是趨利避害,也就是人性的本能是抗拒無常的,所以人們很容易焦慮。

從這個層面上看,要克服焦慮,就需要擺脫對無常的抗拒,接受無常,並且時刻都準備迎接無常的到來。


人與人心理研究所


好像也沒有盡頭,一旦鬆懈反而有了內疚感,越來越焦慮,如何緩解?

因為這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努力(尤其是努力方式)都是沒有希望的。

本來我想用這句話結束回答,卻看到了支持率最高的答案竟然是:“不要緩解努力帶來的焦慮!不要緩解努力帶來的焦慮!不要緩解努力帶來的焦慮!”於是,我決定多說幾句。

讓我們回到這個聽起來反常,卻又極其普遍的狀態:越努力越焦慮。這是知乎上關注度高達4萬多的一個問題,足見這種狀態的普遍程度。顯然,焦慮的原因並不複雜。

所有的焦慮都來自矛盾。

努力帶來的焦慮,自然是包含努力在內的兩種心理狀態之間的矛盾衝突:一方面相信努力是必須的,努力必有回報,另外一方面,卻又清晰的感知到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可能永遠都無法得到你想要得到的東西。無論這種東西是成績、業績、職位、愛情、金錢、或者是愉快的感覺,哪怕是短暫的回報、甚至僅僅是進步。於是,這兩種持續的相互矛盾的心理狀態,產生了焦慮。

簡單說來,沒有希望的努力讓人焦慮。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越是努力就越焦慮。因為,努力越多,白白浪費的光陰和感情就越多。

相反,如果你每努力一分,就感到距離目標進了一步,那麼這帶來的是成就感,繼而是越來越多的喜悅,而不是焦慮。

人生的一個基本事實是,我們身處迷宮之中,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在迷宮中尋找道路並走出迷宮。

越努力越焦慮的罪魁禍首是:“努力”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成了神話,而無視迷宮的存在。

如果想要從“越努力越焦慮”的境況中解脫出來,就必須打破這個神話。但是,如果完全扭轉過來,從越努力越焦慮扭轉為越努力越興奮、越愉悅,至少需要還需要5個步驟。我們一步一步來。

1.打破“努力”的神話

“努力”的神話的意思是說,努力必有回報,甚至你可以憑藉努力得到某些匪夷所思的東西。

“努力”的神話起初僅僅是某些諺語,例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或者某些成語,例如“天道酬勤”。但這些年有關“努力”的造句比賽已經把它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神話。

如果你在京東圖書上搜索“努力”兩個字,然後,屏幕上出現了N本有關努力的暢銷書,如下只列舉了出現在第一個頁面的大作(2017年2月4日的記錄)。

《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你的努力,終將成就無可替代的自己》

《你不努力,就別怪世界殘酷》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這世界承認每一個人的努力》

《越努力,越幸運》

《我比誰都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

《你做夢時總有人在努力》

《努力,是為了不辜負自己》

《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你受的苦總有一天會照亮你未來的路》

《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你的努力終將成就無可替代的自己》

《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比你優秀的人一定比你更努力》

《努力,只是遇見更好的自己》

《像一無有所有那樣去努力 》

《你那麼年輕,還不懂努力奮鬥的意義》

《沒有辦法一直努力的人生 》

《努力,才配有未來》

《沒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每一個女神都活得很努力》

以上全都是中國作者的作品。但如果你以為只有中國人才對努力情有獨鍾,那你就錯了。這第一頁的暢銷書中也包含外國人的作品。

例如韓國人諸葛鉉烈和金度潤寫的,《沒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寫給也被現實傷到的你》,副標題是:給有夢想卻沒資本的年輕人的社會生存指南。

再比如美國人託德·亨利(Todd Henry)寫的,《努力就是為了不苟且地活著》。這本書的額副標題極長:有一種努力叫做死而無憾,它既不為謀生,也不為讚賞,只為給自己暢快淋漓活一次的機會,激勵無數人努力奮鬥的年度勵志書。

“努力”的神話,從學校到職場,無處不在。因為,我們都有良好的願望,而且慾壑難填,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努力又何妨。凡是告訴我們一定要努力的句子準沒錯。這些年最著名的應該是這句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我看過咪蒙寫的《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這世界承認每一個人的努力》。其餘的書我都沒看過。每一位作者所指的努力的含義,我並不瞭解。但這些書的名字裡似乎都在告訴我們:努力必有回報。通過努力甚至能得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東西,例如“無可替代的自己”。

是的,“努力必有回報”這個印象在不斷得到加強,甚至在許多年前就已經提升到了自然法則的層次,例如“天道酬勤”。

但如果反過來問,你該如何作答呢?天道果然酬勤嗎?這個世界真的承認每一個人的努力嗎?或者,這個世界真的承認每一種努力嗎?

如果你還有些猶豫,那讓我們從“努力”神話的理想王國回到殘酷的現實吧。

在職場上,要是在以前,只要你努力工作,老闆就會注意到你,“有個人應當提拔一下”。而現實情況是,幾乎所有人都在加班,你不加班都會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說,你不加班,你都不能確定你將失去什麼。

於是,用不了多久,其他人每天工作7小時,你會工作8小時。如果其他人每天工作8小時,你就會幹上9個小時,週末還要加班。這就是所謂的鞭打自己。

根據路易斯-哈里斯公司(Louis Harris and Associates)的調查,與1973年相比,如今美國人平均每週的工作時間多了20%,而閒暇時間則少了32%。顯然,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斯蒂凱斯(Steelcase)辦公傢俱公司做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49%的辦公室員工表示他們已經工作到了極限。注意,不是更加努力的工作,而是“工作到了極限”。在職場競賽中,這樣的鞭打實屬常見。顯然,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通常奮鬥者們在剛剛步入職場(或者剛剛步入高中)的時候每週額外工作一兩個小時,隨後慢慢加量。如果加班沒有帶來晉升,也沒有贏得表彰,他們就會拿出鞭子,更加用力地抽打自己。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覺得疲憊不堪了。

你不會感到好奇嘛?這麼多人如此努力,大家過得很好嗎,如願以償了嗎?顯然不是啊。不然“越努力越焦慮”這個問題怎麼會受到如此多的關注呢?因為,確實有很多人越努力越焦慮啊。

那麼,為什麼他們依然一如既往的努力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麼多書都在告訴他們必須努力。包括支持率最高的答案,甚至直接繞過問題,告訴你:“不要緩解努力帶來的焦慮!”而那句「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直接讓你羞愧難當。

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條定律告訴我們努力就一定有收穫。

不是說,成功人士往往都努力工作嗎?是的啊。任何時代,對市面上的成功人士(無論哪種成功)做一次大規模的調查研究都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非常努力的。我們觀察自己周圍比較成功的人,也能發現這一點。所以,我們自然會相信努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於我們願意相信我們相信的,以及我們只想看到我們想看到的,所以這些書才暢銷,所以你會看到越來越多你想看到的。直至,我們相信了努力的承諾:努力能帶來我想要的東西。

但問題是,努力的人裡面成功的比例究竟有多大?同樣,我們再在各個時代的人裡面調查,我們一定會得出同樣的結論,比例不大!即便觀察周圍各種各樣努力的人們,也能發現這一點。但我們卻往往選擇忽略這個事實。

你不覺得很奇怪嗎?我們寧願相信努力就有回報,卻選擇性的忽略許多很努力的人並不怎麼成功(甚至沒有多少回報)。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前者太容易理解了。從很小的時候,我們跌跌撞撞的學走路的時候開始,我們自身的經驗就在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了。我們的所得,是通過努力獲得的。

相比而言,而後者實在令人費解:努力卻不成功,為什麼?努力卻沒有顯著的效果,為什麼?

這個問題會有無窮無盡的解答。即便在“努力”這兩個字上,文章都大了去了。世界上努力的方式千千萬萬,方式不對,絕不可能成功。如果努力方式如果對頭,那麼,不但可能取得顯著的效果,還可以不需要像“狗”那樣的努力。

“企業家們工作得太努力了。我二三十歲的時候,把大部分時光都浪費在了毫無必要、完全神經質的工作中了。我陷入了拼命加碼、努力工作、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企業家神話中無法自拔。那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態度,根本沒有必要。那種心態不夠健康。你不用那麼做,一樣可以成為成功的企業家”。

說這話的人是克里斯.惠特爾(Chris Whittle),惠特爾通訊公司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1988年,他把這公司賣給了時代公司,獲得了1.85億美元。他所說的極具破壞性、不健康指的是什麼呢?這個不難理解。例如,用戶量上千萬的“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卻累死了。

還有一個人態度更明朗,

“如果有人跟我說‘我每週工作90個小時’我就會說‘那就可大錯特錯了。’我週末會去滑雪,週五則與朋友出去玩兒,參加晚會。你也得這麼做,不然你就虧大了。列出20件讓你工作90個小時的事情,其中有10件肯定毫無意義。”

說這話的人是通用電氣的董事長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

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你需要考慮的是:你做的哪些事情是毫無意義的?或者,你的哪些努力方式是毫無效果的?還有,韋爾奇的滑雪,或者玩而,或者參加晚會,難道不是一種努力生活(或者工作)的方式嗎?只不過這種對生活和工作起促進作用的努力,也是一種享受。

回到那個基本事實:導致成功或者不成功的因素都是無窮盡的。

如果,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一定能得到,想要的效果一定能實現,那你要知道,你需要滿足的條件是無以計數的,你所做的努力只是其中之一,包括你所作出的努力方式也只是其中之一。這就是人生的事實。接受這個事實的人,常常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曠達著,心胸開闊,頭腦更加靈活。無奈著,垂頭喪氣。而不接受的人,必然屢屢受挫。

智者的態度是,盡力而為,不斷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如何讓努力的過程不焦慮?

當你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這遠比相信努力必有回報並且一如既往的努力要困難的多。這種認知的努力,變革思維方式的努力,變革努力方式的努力,與那種蠻力的努力迥然不同。

2.構建你的認知地圖

為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除了那件事情具體的努力方式,例如學習方法、工作方法、知識管理方法等等知識和必要的技能需要學習之外。還有另外一類重要的知識,我稱之為認知地圖。

其中一類認知地圖,是關於事件本身的。例如當年超火的美劇《越獄》。

弟弟為了救被陷害身處牢獄而且馬上要處死的哥哥,策劃了一個驚天的逃獄計劃。在哥哥反覆的重申自己沒有殺人的情況下,弟弟決定救哥哥出來,逃過死刑。

弟弟調查了監獄裡所有關鍵人物的資料。接受監獄的翻修工程,獲得監獄地圖。用三個月時間將地圖紋在身上。銷燬所有準備資料。舉槍搶銀行。等警察到來。在法庭上不辯護。被判5年。進到監獄。監獄地圖,是所有行動的基礎的基礎。

看看這兄弟為了畫地圖花了多少功夫。與跟其他人拼命相比,這種努力需要何等的耐心、何等的思維、何等的遠見?

如果是知識學習。既然你要在知識的疆域上攻城略地,為什麼不畫一畫地圖,或者流程圖呢?例如這樣的。

即便小孩子做一道題目,都懂得畫圖了啊,例如這樣的:

所以那句話是對的,不要用戰術上的努力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戰術上無論多麼正確、多麼努力,如果戰略錯了,那就是死路一條。而之所以絕大多數人都寧願用戰術上,甚至更低級的行動上的努力來掩蓋戰略戰術上的的懶惰,是因為,後者需要動腦子!那是一件更痛苦的事情。

如果你曾親手繪製過類似認知地圖這樣的東西,或者寫過一篇很長很長的文章,你就會發現,你此前的思維究竟是何等的混亂。在混亂的狀態下,再大的努力,又能產生多少效果呢。

另外一類認知地圖,我稱之為人生地圖,它們是經驗之談,但卻是總結了許多人的經驗,花費大量時間、人力得出的研究結果。

例如,《人生定位》是在人生地圖這個意義上的罕見作品。特勞特用輕鬆幽默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通向成功的方法。更努力地工作、更堅定地相信自己、更積極地思維,並不能讓你取得成功。成功不是你能自發產生的結果,成功的關鍵是你能與外界因素產生怎樣的合作、聯姻和耦合。

特勞特不惜用下面的話來警醒那些傻傻努力著的人們:

沒有人能夠讓你成功,但是其他人的所作所為能夠幫助你成功。教皇不是他自己推選出來的,董事會主席也不是他自己任命的。

如果你覺得這樣看待人生這場遊戲堪稱冷酷、愚鈍、陰謀,那麼你的感覺沒錯。

冷酷、愚鈍、陰謀,但卻有效。

特勞特把人生比喻成賽馬。每一種學習、工作、生活類型的人,度賠率都不同。例如完全依賴努力型的人,賭賠率只有100:1。也就是說單靠個人努力,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幾率。

特勞特把人生旅程分成高中低三大類風險類型。

高風險賽馬

努力型賽馬:100∶1

智商型賽馬:75∶1

教育型賽馬:60∶1

企業型賽馬:50∶1

中等風險賽馬

高風險賭注意味著完全依賴自己身上的某種東西,買中等風險的賽馬就是認為成功要部分依靠自己,部分藉助外力

才華型賽馬:25∶1

愛好型賽馬:20∶1

地利型賽馬:15∶1

宣傳型賽馬:10∶1

低風險賽馬

低風險的賽馬就是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託與外界重要因素的聯姻上。

產品型賽馬:5∶1

創意型賽馬:4∶1

他人型賽馬:3∶1

夥伴型賽馬:5∶2

配偶型賽馬:2∶1

家族型賽馬:3∶2

如果你想去一個名為“香格里拉”的地方。如果你不知道地圖和路線。原則上,你跑到死,都可能到不了哪裡。即便就在你所在的城市,隨便指定一個地點,如果你不知道達到那個地點的路線圖,結果也會是一樣。

所以,為了達到你期望的目標,或者願望,你首先要有一副地圖,這個地圖是認知地圖。這個地圖會攜帶著抵達目標的各種各樣的路徑。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路徑是死路。

對於不具備這種認知的人來說,上述結論是觸目驚心的。如果你想在事業上有成,在這個社會上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那你就得好好思考自己的定位了,你要繪製自己的人生地圖,於是才能知道該在什麼樣的遊戲裡開啟怎樣的打怪升級的旅行。這一切以努力為基礎,但蠻力類型的努力卻是遠遠不夠的。

3,重新確認目標。

當你有了認知地圖之後,可能你最先要審視的並不是路線,更不是到達那裡的方式,而是重新確立目標。

如果你想去的那個名叫“香格里拉”的地方十分遙遠,而且很危險,而你原本的目的只是找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散散心。那麼,符合這個要求的地方很多很多。如果,你已經有的資源不足以讓你抵達哪裡,尤其是即便你看到的最簡單的路徑、最省錢省時間的方式,都是你承擔不了的。那麼你最好換個地方,起碼,暫且換個目的地。不然,你就要對你的這種較勁方式賦予超凡的意義了。

4,更換正確的努力方式。

而你乘坐的交通工具,你動用的資源(包括買票的錢、帶的揹包、穿的鞋、給養,以及是不是要帶同伴,什麼樣的同伴等等),都屬於努力方式。

通過努力過程帶來愉悅,這個相對簡單,是個技術活。只要不斷把目標細化,細化到只要努力總是可以達到為止,不斷重複這個努力過程,就會很有趣。正如一次常規的旅行,從準備那一刻,從踏上行程,已經開始愉悅了。

但顯然,絕大部分焦慮不是過程問題,而是結果問題。實際上,是你在努力的過程中,已經隱約的感覺到,無論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實現你想象中的結果。

那麼問題一定出在路徑和認知上。所以,下面這個環節很掛念。

5,檢驗你的行動和認知。

如果你感到你的努力是沒有希望的,一定要檢驗你的認知和行動。

首先,你的努力是否給你帶來了可檢驗的、可感受到的進步。如果沒有,那麼你的認知和行動,一定有問題。或者二者之一有問題,或者二者都有問題。

事實上,90%的人都在這一點上出了問題。是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不對,以至於努力卻沒有帶來可以感受到的進步。

其次,如果你的努力已經帶來了可檢驗的、可感受到的進步,那麼你要確認你的認知地圖是否完整,你的路線圖是否清晰,是否還有更好的路徑。

事實上,永遠都有更優路徑,這取決於你的見識、格局。而見識格局又取決於你讀過多少書,走過多少路,閱過多少人,等等。

6,超越成敗。

任何人的努力,只為兩樣東西。一樣東西是努力所帶來的結果,可能是成績,可能是職位,金錢,愛情,或者相伴隨的各種。另外一樣東西是努力過程帶來的愉悅和意義。

如果你定了太高的目標,有太美好的願望和理想,以至於你根本不相信能夠實現,但即便如此,你依然願意付出努力。那麼,你不但有勇氣、魄力,而且有了尊嚴,承擔失敗代價所帶來的尊嚴。而這必定是因為你對那件事情賦予了超越成敗以外的意義。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借用佛教中的一句話,看開放下人生,努力過上隨緣!只要你努力過了,從失敗中汲取了經驗,一步步的堅持下去,一定能成功!焦慮就是對於未來不確定,或者是負面的情緒太多,不要想太多,我們做就可以了,認真的去做無愧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