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太想當好爸媽,可是……

在養育孩子的戰場上,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啟行君接觸過千千萬萬的家庭,深知父母的焦慮與感受——任何一所大學都沒有教授“父母學”,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焦慮在所難免。


今天分享一篇美文,讓我們用智慧的方法,陪伴每個家庭一起成長!


我們太想當好爸媽,可是……



打開微信,跟孩子有關的群聊也許就不止十個:網課群、作業群、學校家長群、小區媽媽群、育兒經驗群、作業輔導群、英語學習群、孩子課外補習群……


瞅一眼書架,關於教育的書就買了厚厚一摞。這本教你怎麼把孩子誇上清華,那本教你如何把孩子管上耶魯。從程序育兒到親密育兒再到全腦育兒,從皮亞傑到西爾斯再到蒙臺梭利,圈點勾畫旁批加註——自己上學那會兒都沒這麼用功過。


可是似乎群加得越多,就越感到養兒育女的困惑;書讀得越多,反而越怕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這種現象並非中國專利。《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Jennifer Senior觀察到,美國社會也有類似的育兒焦慮。(文末跳轉鏈接可看Jennifer Senior的TED演講,幫大家緩解育兒焦慮症。)


對此她表示,“知識儲備的多寡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是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


的確,初為父母,誰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持證就上崗的我們,總是害怕成為那個差勁的父母。我們總想,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不能因為家庭毀了孩子。


焦慮是可以理解的。但焦慮卻常常適得其反。



有時,我們因為對孩子未來的焦慮而神經緊張。


我們太想當好爸媽,可是……


我認識一位媽媽,在家裡跟孩子約法三章:不看任何與課本無關的書籍;不準和成績差的同學來往;不參加一切和學習無關的活動。


有時我們會像這位媽媽,如同老鷹抓小雞裡的母雞一般,對周遭保持高度戒備,希望孩子永遠生活在自己的保護之中。好像稍不注意就要釀成大錯,毀了孩子的錦繡前程。


我們忘記了,孩子總有羽翼豐滿的那一天。我們忘記了,錦繡前程是孩子自己的事。


我們的焦慮甚至會傷害孩子。


我們太想當好爸媽,可是……


Jennifer Senior在看到自己剛出生的孩子時,滿懷溫情地對孩子承諾:“我會非常努力地去做到不傷害你。”


可這又談何容易。當了媽媽她才知道,我們都有意無意間說過傷害孩子的話,然後向上帝懺悔。甚至有時心態崩了還會對孩子大打出手。


每每這時我們總在心底說:孩子,希望你將來能夠原諒我現在的一時失言。希望你長大後懂得我們焦躁的初衷。


然而,既然我們此刻明知焦慮不好,為什麼不戒了它呢?



說來奇怪:養育孩子這件事,人類薪火相傳了千萬年,如今卻讓人越來越摸不著頭腦。


或許是因為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或許是由於世界發展日新月異,又或者是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我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可一旦走過了頭,我們就成了自己焦慮情緒的奴隸。


每個父母都如同霧中行人,誰也無法預知孩子的未來。世界瞬息萬變,即使所謂的育兒專家,也不敢保證自己培養的孩子將來會如何。


誰都希望孩子幸福。“但獲得幸福,不同於教他們如何犁地,也不同於教他們如何騎車。沒有教程告訴我們如何實現它。幸福與自信是隨著其他事物而生的,而不是作為一種目標,強加到他們身上。”


養兒育女,或許不必執著於我們自己對孩子未來的規劃。適當放手,是對孩子的尊重。


我們太想當好爸媽,可是……


孩子,我們都只是你的領路人。我們能給你的,是最大限度的愛和尊重。我們盡力幫你體驗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儘量教會你基本的禮貌與品德。


不管未來你要去往何方,無論將來你能走到哪裡,我們都為你送上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