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一位靠"推恩令"與擊敗匈奴兩件事流傳千古的帝王

劉徹看上去有些過激的行為,只是最大程度上以最快的速度解決了某些其他人所解決不了的事,比如匈奴,比如國家。老而昏聵,是人之本性,後出罪己詔,是為本心也。

漢武帝劉徹,一位靠

漢武帝劉徹,一位功大於過的千古帝王

古代少年一朝世襲,不過奮鬥耳

古人一生有四大步:"成家,立業,治國,平天下",但那又是個奉行世襲制的時代,所以某些少年根本就不需要關注前面兩個步驟。家庭,有勢均力敵的權貴們眼巴巴的盯著,事業,那自然是父親正絞盡腦汁為自己鋪墊的那個,所以各位從父輩那裡自然繼承到君主之位的少年皇帝們,即位之初,大概也都曾雄心壯志,躍躍欲試過吧?畢竟被父輩們的光環籠罩了那麼些年,大概稍有點血性的人都會有讓世界看看自己的真本事的中二念頭吧。

漢武帝劉徹就是少年們中的一個。太爺爺劉邦打下了漢朝的基業,爺爺也是從諸侯王逆襲成一國之主的,他還有能力不亞於男性的太奶奶呂雉,以及在他繼位之後依舊虎視眈眈的奶奶竇漪房。他身邊的光環實在太多,而且他繼承來的家業還沒那麼安穩,也沒法讓他選擇當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敗家產"的二世祖。

劉徹初即位,"推恩令"面世

劉徹即位的時候十六歲,年輕,對未來自信得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年輕人看不懂這世道,也撐不起這個國,大概那個時候的諸侯都是這麼想的,還有竇太后,那位身為后妃卻對前朝緊抓不放的老太太。

漢武帝劉徹,一位靠

2少年劉徹,初登大寶

於是劉徹推行了"推恩令"。漢朝之前都是"長子繼承製",就是跟太子之位一個意思,父親再多的封地最後也只會留給大兒子一個人,而這也是景帝時期"七王之亂"爆發的基礎階梯。漢景帝想削藩,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但是手裡有權心裡不慌的諸位王爺不會同意,所以他們開始鬧事。

推恩令不一樣,皇帝不要你們的封地,但是把長子繼承廢掉了,推恩令以後,藩王的其他兒子也會有權利分得自己父親的封地,也就是說,將各位藩王的權力徹底分解了。長子們自然不會同意,他們或許也會想要反抗,但是他們沒有足夠的勢力了。新任的小藩王們不會加入他們,即便分到自己手裡的封地只剩一個村,那也是之前所得不到的東西,所以他們不僅不會加入反抗的隊伍,他們還會對漢武帝歌功頌德,此生尊於陛下,安於國家。

所謂推恩令,只是換個方法來削藩

劉徹跟父親劉啟其實做的是同樣的事,想辦法砍掉藩王們的翅膀,只不過景帝削藩太過於直接,也最容易引起反抗,還是有力的反抗,所以他終究是失敗了。劉徹不一樣,他做了件看上去很公平的事,誰都看得出他的真實用意,但誰都沒辦法說他做得不對,尤其是藩王們,除了敢怒不敢言,也沒什麼可以做的了。

為戰匈奴,先攻民心

每次提到漢朝,最不可遺漏的就是匈奴。兩國比鄰,且對方尚未開化,舉止粗魯無禮,做事莽撞衝動,對鄰居家的幸福生活向來是嚮往加嫉妒,所以長久以來紛爭不斷,大事小亂隨時開戰。

漢武帝劉徹,一位靠

在漢朝人的眼裡,尚未開化蠻不講理的匈奴人

董仲舒大概是個懂得什麼叫"思想啟蒙"的哲學家,因為是他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上的統一足夠促使行動上的統一,並且思想上統一了,對匈奴的態度也就統一了。

當時最是盛行的是"無為",這個放在之前國家未定,根基不穩的時候算是個休養生息的好法子,但是在國力充沛的漢武帝時期,再提倡"無為",似乎會顯得大漢朝有些懦弱,有些苟且偷生了。但儒家學說不一樣,儒家學說最是倡導皇權至上,尊儒術即為尊皇權,尊皇權就是徹底落實皇帝是一國之主的事實。並且當此詔令一出,儒生們對皇權的態度只會比以往更加尊重敬仰,所以漢武帝的武將們跟匈奴開戰了。

漢武帝劉徹,一位靠

戰爭,是整個國家的事,也是國家實力的展示

開戰,不是一時頭腦發熱

劉徹有足夠的開戰理由跟基礎。理由有劉氏漢朝與匈奴積怨已久,小到匈奴某頭目調戲呂雉,大到多年來匈奴在邊疆甚至是漢朝內部搞事不斷。基礎則更是充足,劉徹即位的時候漢朝國力就已經很是充足,國庫充足,糧草已備。再有當時朝中有武將衛青,霍去病,李廣,個個是帶兵打仗,征戰沙場的好手,而且衛青是皇后衛子夫的親弟弟,霍去病是衛子夫的外甥,四捨五入就是劉徹自家人,也就免去了手握重兵的兩個人萌生二心的擔憂。

漢武帝劉徹,一位靠

漢朝武將衛青

漢武帝劉徹對匈奴的打擊並不是無關痛癢的。有人評價說,劉徹對匈奴的打擊,就是將天天上門來找你要保護費的地痞小流氓變成了逮到你家沒人的空子才敢對你家門口吐口唾沫的熊孩子。漢武帝堅持攻打匈奴,在一定時期確實有些勞民傷財,殺心過重的嫌疑。但他也曾經對兒子劉據解釋過,只有將匈奴打到不敢回頭,劉據及其子孫繼承到的大漢朝才會更加穩定安全些,雖然,劉據也沒能活到那個時候。

漢武帝劉徹,一位靠

戰場,充滿熱血與仇恨的地方

從歷史看劉徹

劉徹是個合格並且優秀的帝王,最起碼他的大半生是這樣。漢武帝終其一生都只是盡力在守護他的王國,他一直堅持的也是徹底擊敗一直在虎視眈眈的敵人,一絲反擊的可能性都不要給他們留。他所做的,大概就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原型。

漢武帝劉徹,一位靠

劉徹帶來的不僅僅是戰爭,還有前所未有的國土

劉徹是個人,還是個做了皇帝的人,是人就會犯錯。雖然這並不代表他犯錯就是理所當然可以被無條件原諒了,但是揪著他的過錯不放,完全不搭理他的功績是不是也不是那麼人道?劉徹是真正樹立漢族人民民族自信的第一人,他也是第一個拉下臉為自己寫《罪己詔》的皇帝,對普通人尚且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來寬慰,更何況是這位做出重大功績的帝王。

劉徹是個繼承者,繼承了父輩們的基業。但他同時也是個開拓者,他拉開了國土邊界,他治理了思想界的混亂,他將漢代的中央集權落到實處。一代帝王,功大於過,究其歷史,不勝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