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7歲,單身未婚,已經準備好了學區房

你計算過嗎,還需花多少年,才能為孩子準備好學區房?

01

前些天,和姐姐閒聊,突然聊到了學區房的話題。

“我現在在努力攢錢,希望兩年後能靠自己的力量買一套房。你現在也趕快攢錢啊,到時候好資助我一些。”

“你攢錢好啊,我準備兩年後買學區房,還要你資助資助下我呢。”

妹卒。

姐姐是兩年前湊的首付買的現在的房子,這兩年她和姐夫每年有固定的工資收入,再加上公積金,我想怎麼著借的錢也還的差不多了,接下來每年可以有正向收入了。

結果,這對夫妻又繼續籌劃著攢錢為孩子買學區房,“真的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等雄心,在下佩服。

為孩子操心可能是父母最能夠不學而會的本領。

先不說為了買學區房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就是我身邊很多同事都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心甘情願的吃著苦頭。

同事A是我身邊為了孩子最辛苦的母親。她每天下班後,不是送孩子上補習班就是在補習班的路上;偶爾陽光明媚,問她週末有什麼出行計劃,得到的往往是要送孩子上補習班。

同事B倒沒有讓自己的孩子上很多補習班,她的辛苦在於每天過長的通勤時間。同事B和她的老公都在我們單位上班,他們在單位附近有一套住房,但是由於單位距離市中心非常遠,為了孩子能在市區上好的小學,夫妻倆每天高架橋上往返兩三個小時。

同事C事業穩定,夫妻和睦,孩子乖巧,年初剛剛把舊房換成江景房,在我眼中也算是個小小的人生贏家。可誰知,他們一家人竟然在租房住,一問才知道,租房是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的教育,也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

如今房價高漲不落,作為剛剛畢業一年,一窮二白的職場小白來說,我常常安慰自己,終其一生,房子會有的,車子也會有的,只是沒有那麼快,當務之急是要趁著年輕努力工作,好好學習。

然而,看到他們為孩子做的努力,有些時候也不免“自嘲”:為孃的孩子以後可能要“倒黴”了,咱家沒有學區房,沒有補習班,學習上的事只能靠你自己努力了。

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只能奮力奔跑”,作為支撐自己走到現在的警句,作為家訓也可以繼續傳下去了;畢竟在“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大趨勢下,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只能靠自己了。

我,27歲,單身未婚,已經準備好了學區房

02

當然,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其實我也沒有那麼心大,自己也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是合適的?

在物質受限的情況下,第一個能想到的是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臺灣奧美廣告公司曾經針對“閱讀”做過這樣一個文案:

我害怕閱讀的人。我祈禱他們永遠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們會更輕易擊垮我,甚至連打敗我的意願都沒有。

我如此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的榜樣是偉人,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還是一個,我遠不及的成功者。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而我已經是一個成年的人。

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大家都喜歡有智慧人。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能避免我要經歷的失敗。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懂得生命太短,人總是聰明得太遲。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就是我的一生。

我害怕閱讀的人, 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閱讀具有巨大的價值,會閱讀的人更是一個寶藏。由此可見,把閱讀作為“精神富養”孩子的切入點,一定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是在現在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連大人的注意力都常常被手機吸引,又有多少孩子能真正靜下心來安靜讀書呢?

心理學上非常強調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也是早期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孩子通過不斷觀察父母,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父母的行為模。也就是所謂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由於非常認同榜樣學習的觀點,我決定提前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希望通過自己的閱讀行為促使孩子從小就養成閱讀的習慣。

於是,從一年前開始,我就在刻意要求自己讀書,不限讀書內容,只要能在工作之餘讀一點,再多讀一點。

戲劇化的是,作為單身女青年,在孩子還沒有著落的情況下,我自己卻早已從閱讀中受益匪淺。

這種感受,在昨天達到了頂峰。

昨天,懷左學長在寫作社群裡做乾貨分享,他認為每個人在成長中需要明晰四個關鍵點:培養思考問題本質的能力;走得遠比走的快更有價值;被動等待會讓人平庸;做一個終身學習的人。

邊聽邊對著這四個方面一一分析自身,一股狂喜湧上心頭。嗯,就目前來看,自己在這四個方面都做的不錯。

自己本來就有一些獨立思考能力,也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只是發展方向不夠明確,學習內容不夠系統。

然而,經過這段時間的系統寫作培訓和鍛鍊,我慢慢養成了讀書與寫作的習慣,心也漸漸安定了下來。

我相信走得遠比走得快更有價值。

所以,現在的我心態很穩,不刻意追求閱讀量和點贊數,先踏踏實實練習,再等待水到渠成的結果。

對比起去年剛工作時的迷茫與空虛,現在的我多了點篤定與充實。在這一過程中,我也真正的愛上了閱讀。

有人說,比富養孩子更重要的是富養父母自己。

現在我真正理解這句話了,只有父母自己有一個豐盈愛學習的心,孩子才可以從家長的親身示範中養成同樣的愛學之心。

我,27歲,單身未婚,已經準備好了學區房

03

回到前面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通過自己堅持閱讀再帶動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到底靠不靠譜呢?

以前我也不敢肯定,畢竟都只是個設想,可如果你現在再問我這個問題,我相信一定靠譜。

緣由在於,小外甥的一個舉動。

昨天,在聽懷左學長的乾貨分享時,因為邊聽語音邊做筆記,花了很久的時間。

全程旁觀了一晚上的8歲小外甥問她媽媽:“小姨是老師,怎麼也要花這麼久時間學習?”

我給外甥說:“小姨今天很有成就感,上午把一本書最後三分之一讀完了,下午花了兩小時寫了文章,晚上寫了兩個多小時做作業(聽分享做筆記時,我對外甥說,自己在寫作業),今天成就感滿滿。”

過了一會兒,外甥對我說:“小姨,你明天早上起來時,要喊我一起起來讀書。今天早上你就沒叫我。”

我心裡一萬個冤屈,你之前也沒跟我說讓我叫你啊。誰知道平時威逼利誘都不讀書的人,竟然主動要我喊他讀書。

內心大為觸動,面上還是要擺個譜:”那你晚上睡覺前,先想好明天要讀什麼書,免得我明早叫你起來,你又不知道幹什麼。”

不知道是回家這一個星期,每天晚上、早上固定時間核查寫作學員的打卡情況(對他,我都是宣稱,自己在檢查同學們是不是每天都完成了作業),還是在與他接觸的大部分時間裡我都在讀書(這周,讀完了兩本書),抑或是今晚的專注與興奮感染了他。

小外甥輕飄飄的一句話,極大的鼓舞了我。

要知道,真正下定決心要開始讀書,除了自己本身不排斥讀書外,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我希望未來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就養成閱讀的習慣,希望他能夠從書中學到知識和道理,並受益終身。

可誰知道,對象還沒有找著,自己的學習行為竟然在不經意間,影響了身邊的孩子。尤其是這個孩子,喜動遠遠大於安靜,平時一提到寫作業就喊累,讓他讀書還不如打他一頓。

雖然這種影響可能是一時的,他也有可能只是隨口說說,卻讓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身邊人的以身作則,就是孩子最好的學習範例。他的一個偶然行為,讓他的小姨更加堅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從外甥的偶然反饋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諦。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說到:“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任務,不僅是家長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而是用思想和行為感染他們,讓他們自發的去體驗和享受學習的樂趣。

我不會再為未來買不起學區房發愁,也不再為可能教育不好孩子而焦慮。畢竟,最好的學區房是家裡的書房;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以人格感染人格。

我,27歲,單身未婚,已經準備好了學區房

我的學區房準備好了,你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