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農村“上墳”

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農村“上墳”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一些大城市叫“掃墓”或祭祖,而在我們農村叫“上墳”,主要是到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後人對先人的思念及尊敬之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家鄉的上墳時間每年都在清明前夕,春風節氣一過,便陸續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明節,到清明節或者之後基本就結束了。

在我的記憶中,上墳,在我們家鄉是比較盛大的活動,可以說,類似於過年,孩子們都很激動,一是有很多好吃的,二是人多歡樂,而且夥子里人(和長輩有血緣關係的後代)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上墳儀式,不知道有多熱鬧了。

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農村“上墳”

春風節氣過後,家族的長輩們便會選定一個“黃道吉日”,一般都選在週末,孩子們不上學,大家能抽出時間。

從這天開始大人們就要張羅著準備一些必須品了,比如紙帆,紙錢、鞭炮、鐵鍬、背篼、小桌子,以及水酒、水果、乾果、飯菜、暖鍋等貢品,這些東西要提前準備齊全。

等到上墳的這一天,各自拿好事先準備好的東西,浩浩蕩蕩的就出發了,大約20分鐘的路程,就到墳地,大家到齊後,一起動手把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擺上桌子,寓意是先人們先吃。然後老人帶頭添土、奠酒、行禮……

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農村“上墳”

所有的議程結束後,就開始吃飯,長輩們一聲開吃,孩子們一擁而上,哪個好吃搶哪個,不一會兒功夫,盤子裡的東西就一掃而光了,大人們也開始喝酒。酒足飯飽後,就開始燒紙,放鞭炮,跪拜,等紙錢燃盡,才能離開,因為很容易發生火災,離開時要把垃圾全部帶走,不能汙染環境。

一年中,也就這些天,是上墳地最熱鬧的時候,人來人往,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孩子們跑來跑去,雖然祭祀活動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但是,在農村,活動不單單是緬懷先烈,更是後人相互間感情上的溝通和聯絡,因為,先人也希望家族人丁興旺,看到後代其樂融融,歡聚一起的場景。

你的家鄉清明祭祖是怎樣一種方式?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