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為何不效忠"西楚霸王"項羽,追隨劉邦而去?

象棋的命名當中,有著明顯的楚河漢界的劃分點。西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這兩人在秦朝末年的爭鬥不休。雖然前期劉邦一度被項羽壓著頭皮打,可最終還是以劉邦的勝出結束了楚漢爭霸的局面。劉邦的勝出顯然有著他所能勝利的道理,那就大量人才的投靠,這讓十分苦惱的劉邦,在歷史上開創了有一個嶄新的歷史局面,大漢王朝。

在劉邦爭霸的過程中,人才的聚攏,這讓劉邦有實力可以和項羽一爭高下。被稱為漢初三傑的分別是蕭何、韓信、張良。三個人可以說各司其職,一個幫助劉備負責後勤,一個負責攻城略地,一個負責劉邦的戰略佈局。這三個人的輔佐,這才讓劉邦在後來的戰爭中,有了足夠的力量去反擊項羽。

那麼作為漢初三傑的韓信為什麼不效忠項羽,而是追隨劉邦呢?這當中又存在著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呢?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1、 項羽為人孤傲,並不重視人才

其實項羽身邊原本是有著眾多的人才投靠的,畢竟項羽的威名,天下人都是有所瞭解的。但是項羽的為人,似乎並不是人如其名。項羽雖然打仗勇猛,可是在對於謀劃事情這一塊的話,做的卻是十分的低級。

項羽的轉變是從項梁的去世開始的,項羽的威名天下皆知。可前提確實需要有人對他進行約束,雖然他身邊有一個謀臣,同樣是項羽亞父的范增。可項羽做的事情,並沒有的得到很好的改善,依舊是我行我素,以至於陳平的離間計能夠成功將范增和項羽進行離間。

最初,張良和韓信都在項羽的身邊效力。可是這兩個人才並沒有得到項羽的重視,隨後兩個人都跑到了劉邦的身邊,盡心盡力的幫助劉邦崛起,進而反擊項羽。有名的"垓下之圍"的傑作,就是出自韓信之手。

2、 韓信沒有得到項羽的重視

自以為能力非凡的項羽,似乎總是熱衷於打仗。韓信在項羽身邊之時,曾經多次給項羽提意見,可惜並沒有得到項羽的重視。韓信在項羽的陣營當中,直到離開項羽的身邊,還只是一個執戟郎中,說白了就是給項羽看門的。

自命不凡的韓信,自然覺得在項羽的身邊沒有出頭之日,於是轉而投向劉邦。項羽為人豪爽,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有著匹夫之勇,並不懂得任用有才能的人。一旦諸侯王不服從,項羽立刻自己率兵攻打。在效忠項羽的同時,對於韓信自己來說,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自己這匹千里馬,得不到別人的賞識,最終一走了之。

3、 追隨劉邦也是迫不得已

楚漢爭霸時期,縱觀天下,能夠選擇投靠的人無非就是在項羽與劉邦之間進行選擇。但是有能力可以展示自己才能也就一個劉邦,所以韓信無奈跑到了劉邦的陣營當中。可是劉邦陣營當中的大將,幾乎都是早些年間跟隨劉備的老鄉們。

韓信初來乍到之後,因為沒有關係,自己也沒有一個很好的推薦人。所以在劉邦的陣營中,當上了一個倉庫管理的工作。但恰恰就是這個管理糧食的工作,讓韓信結識了夏侯嬰和蕭何這兩個人。

但是在劉邦的陣營當中,待了沒多久,還只是一個小官。之後便成功的上演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歷史典故。因為在劉邦的陣營當中,知道逃走的那一刻,還始終是一個治黍小官,就是管理糧食。得虧這次逃跑,韓信得以機會,面見劉邦,隨後在劉邦的心中有了一席之地。

4、 封壇拜將,成為劉邦的大將

在韓信和劉邦的一番談論之後,韓信終於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就是成為大將軍。劉邦開始封壇拜將,兩人開始謀劃,在項羽進攻齊地的空隙,劉邦帶領大軍出漢中,向東和項羽開始了爭霸的歷程。

其實韓信一直的夢想就是想要成為大將軍,領兵打仗,作戰於千里之外。劉邦在用人之際,大膽啟用韓信。雙方都可以說幫助自己實現了人生的理想,劉邦本身就是出身鄉野,而且對於人情世故拿捏地十分到位。與其說是重用韓信,不如說是利用韓信幫自己打江山。

總結:

韓信這個千里馬能夠遇到一個伯樂,已經實屬不易。韓信在成為大將軍之前,可以說,毫無寸功可言。可是天下能夠讓自己施展才華的地方並不是很多,如果不是蕭何的大膽引薦,也就不可能有韓信輝煌的一生。還定三秦,成功幫助劉邦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麻煩。最終在垓下逼項羽自刎。對於韓信來說,劉邦就如同他的恩人一般,是韓信開啟人生輝煌的道路上的助力,這便是追隨劉邦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