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曹雪芹: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人悄悄遲暮

一眼望去,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女悄悄遲暮,我為了死,才一次又一次地活了下來,而其他人卻隨處羞愧。


吳承恩&曹雪芹: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人悄悄遲暮

文 | 王焱

01

1333年,一個叫劉伯溫的小夥子,奔赴元朝京城大都參加科考,一舉高中。

欣喜之餘,他挺直身板,整理了下衣衫,問身邊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考生:

“兄臺考得如何,可曾高中?”

中年考生一臉歡喜地回答:“中了,中了。”

這位中年考生,名叫:施耐庵。

這一年,施耐庵36歲,劉伯溫23歲。

後來的日子裡,元朝暴政,起義頻發。施、劉二人各自選擇了輔佐對象,劉伯溫選的是癩頭和尚朱元璋,施耐庵則選了私鹽販子張士誠。

有道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人在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往往決定一生的命運走向。

同年進士及第的施耐庵和劉伯溫,此後便因為不同的選擇,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02

1296年,施耐庵出生於江蘇興化市。本名彥端。

施耐庵一名,源自於他寫《水滸傳》時的“石秀智殺裴如海,頭陀敲木魚”一節。

那天,施耐庵寫書時,突然想到東林庵珍藏的木魚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跑去問:

“你這庵裡的木魚木槌,為何像寶貝一樣珍藏?”

對方答:“這庵裡原先住著一位老和尚,他念經拜佛用心極誠,一邊唸經一邊敲木魚。”說著用手指著木魚的凹陷說:“你看,想讓他們懂得,讀書,做學問就是要專心致志。”

施耐庵聽了,連連點頭:

“我們寫書,也要有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才行!”

事後,他提筆寫了"耐庵"兩個字,貼在門楣上,意思是告誡自己要排除一切困難,寫好《水滸傳》。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稱為"耐庵先生",時間長了,他也覺得這個名字不錯,便改名為施耐庵。

吳承恩&曹雪芹: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人悄悄遲暮

施耐庵是個百年難遇的奇才,他才華橫溢,博古通今,一身武藝,豪氣干雲,天生一副俠客心腸,好打抱不平。因此上也在路見不平時,幫助過好些受欺負的人。

有一次,施耐庵在茶山遊玩時,恰遇惡霸強奪農夫茶園,便趕忙上前阻止。惡霸見狀,只好開溜。事後,惡霸僱了群打手企圖報復施耐庵,卻不曾想被施耐庵一頓胖揍,打得屁滾尿流。

又有一次,施耐庵在元宵節上街觀花燈時,巧遇一惡少當街侮辱一名婦女。施耐庵怒火頓起,上前抓起惡少像摔死狗一般摔在地上。惡少嚇得連連磕頭求饒,施耐庵這才饒了他。誰知第二天,那惡少竟糾集了七八個無賴前來報復。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來一根粗繩,讓無賴們拴住他雙腿用力拉。無賴們用盡了全身力氣,也沒能拉動施耐庵一步。接著,施耐庵取出鐵棒,一記"烏龍擺尾",將身旁一棵大楊樹一擊打斷。無賴們見了,方知遇上了高手,個個叩頭認輸。

後來,施耐庵寫《水滸傳》時,將這段經歷融入到了魯智深在東京菜園子降伏眾潑皮的情節中。

無獨有偶,“武松打虎”的故事,也是施耐庵從現實生活中演化而來。

吳承恩&曹雪芹: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人悄悄遲暮

施耐庵有次散步時,路過村後的後陽崗,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一名叫武阿二的莊丁拿棍上前打跑了黃狗。

施耐庵靈感突發,就地取材,將後陽崗改作景陽崗,將黃狗變成吊睛白額大蟲(老虎),而莊丁武阿二,則搖身一變成了打虎英雄武松武二郎。

雖然施耐庵這次玩得略帶戲謔,卻也意外造就了一個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03

1357年,施耐庵選擇的輔佐對象私鹽販子張士誠,在軍事上受到競爭對手朱元璋的挫敗後,決定暫降元朝。

六年後(1363),眼看元朝統治江河日下,風雨飄搖。在元朝裝了六年孫子的張士誠,再次反叛元朝,自立為吳王。

就在張士誠決定自立吳王時,他麾下的謀士們都苦口婆心地跑去勸他暫緩稱王。無奈這個愛慕虛榮的私鹽販子,就是死活聽不進去謀士們的忠告。

大為失望的謀士們,遂相繼選擇了離開。這些選擇離開的謀士中,就包括施耐庵。

同年,施耐庵的又一位謀士同事也因為對老闆張士誠心灰意冷的緣故,於當年九月選擇與張士誠劃清界限。

這個謀士的名字叫做:羅貫中。

這一年,羅貫中33歲。

吳承恩&曹雪芹: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人悄悄遲暮

出生於1330年的羅貫中,比出生於1296年的施耐庵小了34歲。但年齡的差距並沒能影響施、羅二人的交情。

後來,羅貫中與施耐庵一道蒐集整理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寫成了《水滸傳》。

就在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期間,施耐庵病逝於江蘇淮安,終年74歲。

04

施耐庵病逝的那一年,是公元1370年。

這時元朝已亡,曾經寄託施耐庵“經世濟民”理想的張士誠,已在三年前(1367)自縊身亡。與之同為一世梟雄的陳友諒,早已於七年前(1363)兵敗身死。

將陳、張二人雙雙推向死亡深淵的,便是當年被劉伯溫選為輔佐對象的癩頭和尚朱元璋。

這時的朱元璋早已坐擁天下,建元開國,成了大明王朝的太祖皇帝。

只是朱元璋坐擁的這個天下,註定是無法實現羅貫中“有志圖王”的理想。

介於自己曾幫助張士誠打退過朱元璋下屬康茂才軍團的緣故,也介於自己曾是張士誠謀士的身份,羅貫中不得不忍痛放棄仕途,切斷與朱明皇家接觸的途徑。

大概在放棄做明朝的官、放棄自己“有志圖王”的理想時,羅貫中腦海中也會浮現出自己26歲時的模樣,也會忍不住吼一嗓子:

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任歲月風乾理想

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26歲那年,羅貫中意氣風發,懷揣“有志圖王”的理想,果斷加入張士誠隊伍。只是那時的他一定想不到,這個決定竟然成了阻礙他日後奔仕途,實現理想的導火索。

選擇決定人生。這句話一點都不錯。

“既然做不成官,那就乾脆安安分分地寫小說吧,也算不辜負我這一身所學。”

羅貫中心想。

斷絕了仕途做官的念想後,羅貫中更加專注的全身心投入到文學創作當中,他也因此被後人封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榮譽稱號:章回體小說鼻祖

吳承恩&曹雪芹: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人悄悄遲暮

經他之手創作的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說:《三國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以及他與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

05

公元1381年,明太祖洪武十三年,60多歲的羅貫中,帶著平生所著的小說,包括施耐庵的《水滸傳》,來到了當時文學刊物的出版中心地福建建陽,想著將所有小說都刻印出版後發行。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羅貫中此行並未能如願,他的計劃落空了。

像《水滸傳》這種傳說被朱元璋看後稱為“倡亂之書”的小說,在當時社會,又有哪個出版商敢冒著殺頭的風險刻印發行?

公元1400年,羅貫中病逝,終年70歲。

遺憾的是直至羅貫中死去的這一年,他都未能實現刻印發行《水滸傳》的願望。直到嘉靖年間,羅貫中後人將《水滸傳》稿件,進呈給朝廷派去攻打倭寇的宗臣後,才得付諸刻印。

據說《水滸傳》成書後,很快在民間傳抄開來。

清王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就非常喜歡讀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和經羅之手加工整理而成的《水滸傳》。

06

公元1500年,是羅貫中去世的第一百個年頭。

這一年,江蘇淮安府山陽縣商人吳銳,生了一個兒子。

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的吳銳,替兒子取名為:吳承恩

吳承恩&曹雪芹: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人悄悄遲暮

吳承恩,這是繼施耐庵、羅貫中之後,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又一個享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名字。

吳銳為兒子取名承恩,表字汝忠的意思,是希望兒子長大後能好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遺憾的是吳承恩並沒能遂了父親心願,成為一名青史留名的忠臣,卻反成了一位青史留名的文學家。

不知九泉之下的吳銳得知這個消息後,當作何感想?

吳承恩之所以能成為一位青史留名的文學家,享有今日婦孺皆知的盛名,這個中原委得隆重感謝另一位同樣大名鼎鼎,青史留名的文學家。

這位文學家的名字叫作:魯迅

1921年,胡適在《西遊記序》裡說:

“《西遊記》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

之後,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是《西遊記》作者的說法,胡適在得到魯迅先生抄送給他的關於吳承恩是《西遊記》作者的材料後,便在《〈西遊記〉考證》中持出了吳承恩是《西遊記》作者的主張。

這又是什麼緣故呢?

一切都得從吳承恩寫《西遊記》說起。

07

1558年,吳承恩在長興縣任職期間,受到誣告,他憤然辭職,拂袖而歸。

那一刻,這個倔脾氣的清高老頭準會想起八年前自己補了歲貢生,到北京等待朝廷分配官職的那一天。

明清時,每年或二三年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生員升入國子監就讀,成為歲貢。如此錄用的讀書人便是“歲貢生”,跟現在的“保送生”基本上一個意思。

“有幸”享受過此待遇的文學家除了明代的吳承恩,還有清代的蒲松齡,就是寫過《聊齋志異》的那位。

遺憾的是,被補了歲貢生的吳承恩並沒有就此踏入仕途,因為朝廷公佈的歲貢生官員分配名單中,沒有他的名字,這就意味著他沒被選上。

“唉,看來我吳某此生與這官場無緣了!”

宦途困頓的吳承恩大概也曾有過這樣的感慨。

此時想起,當年的那一幕似乎更顯真實了。

“早知今日落得個遭人誣陷,憤然辭官的結局,索性當年還不如不做新野縣令,不做長興縣丞,不踏入這黑暗官場的好。難道我吳某不做官,還能餓死了不成?”

倔脾氣的吳承恩越想越氣,腳下不由得加快步伐,三步並作兩步踏出了這滿是黑暗邪惡的長興縣衙。

這一年,吳承恩58歲。

不願同流合汙,捲入官場黑暗的吳承恩,在辭官離任迴歸故里後,當即正式開始了《西遊記》的創作。

吳承恩&曹雪芹: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人悄悄遲暮

早在吳承恩50歲左右時,他就已經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斷了多年,便一直落下沒寫。

對於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做詩文下筆立成,自小又喜讀稗官野史、志怪小說,成年後歷經宦途困頓,晚年又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有了更深認識的吳承恩,此時創作充滿諷刺折射現實韻味的《西遊記》,自然是心靈手敏,駕輕就熟。

只是此時創作文學小說,卻已經比施耐庵、羅貫中生活得那個年月多了許多壓力困難。

08

吳承恩所生活的那個腐朽不堪的年代,文人寫小說無疑是作死的節奏。

依照當時的社會觀念,一個飽讀聖賢書的文人,其正當工作是寫詩著文,而寫小說充其量只是一種業餘愛好。

在當時,文人寫小說那可是最見不得光的事,比嫖娼養妓還可恥。

更有甚者,認為當時寫小說的人是在作孽,是要遭報應的。

明朝初年有個叫李昌祺的文人,很有學問,還做了不小的官。可是後來因為寫了本短篇小說集《剪燈餘話》,遭到同時代人的嘲笑,死後竟然被取消進入家鄉賢人祠堂的資格,成了告誡讀書人不要寫小說的反面教材。

而羅貫中也因為寫小說,被與吳承恩同時代的官僚田汝成發文罵了個狗血淋頭。

因此上,吳承恩想要繼續創作《西遊記》,且又不想受到社會現狀的影響,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化名創作。

彼時的化名跟現在的筆名差不多,可待遇比現在的作者差遠了。

因為那時化名創作的結果,有可能就會導致作者的真實姓名喪失為後世人所知的機會。

典型的就是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同列為“四大奇書”的《金瓶梅》作者,我們已無法再獲知他的真實姓名,只知道他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筆名叫:蘭陵笑笑生。

吳承恩也冒著這種風險為自己取了一個很炫酷的筆名:華陽洞天主人。

而《西遊記》在成書印發一直到民國時期,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書作者便是吳承恩,只知道《西遊記》的幾種刻本均署"華陽洞天主人校"幾個字。

09

1583年,吳承恩逝世,終年83歲。

天不亡湯臣,在經歷了340多年的歲月隱匿後,歷史終於還了這個倔脾氣的清高老頭一個應有的公道。

在魯迅先生的力證下,他的名字被正大光明地刊印在了《西遊記》封面上。

而同時代的《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可就遠沒有吳承恩這麼幸運了。

大約在吳承恩逝世132年後,時任大清江寧織造曹顒,於北京述職期間病逝。

同年四月二十六日,曹顒之妻誕下一子。

遺腹子名叫曹霑,字夢阮,號雪芹。

其時,正值大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

距離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三人所生活過的那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亡國,已有71年之久。

10

不同於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三人的是,曹雪芹早年賴天恩祖德,曾於少年時享受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公子哥生活 ,日子過得心滿意足。

少年時的曹雪芹,淘氣異常,像極了《紅樓夢》裡的賈寶玉。

生活於昌明隆盛之邦(康雍盛世)、花柳繁華地(南京)、詩禮簪纓之族(江寧織造府)、溫柔富貴鄉(西園)裡的曹雪芹,跟寶玉一般,自小就厭惡八股文,不喜讀四書五經,反感科舉考試、仕途經濟。

整日裡只和姊妹丫鬟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鬥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

只在園中游臥,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閒消日月。

叔父曹頫雖有心嚴加管教,但因祖母李氏溺愛,每每護著小曹雪芹 ,也只得作罷。

對於這段夢一般的日子,曹雪芹在《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作者自雲》中,親切地呼作:“夢幻“ 。

而曹雪芹的“夢幻”日子,終止於雍正五年(1727)。

叔父曹頫,曹家最後一位江寧織造,因“騷擾驛站、織造虧空、轉移財產”等罪名,被朝廷革職入獄。

次年正月元宵節前,曹府被抄家,全家上下114口人勒令遷回北京。

這114口人中,就包括:曹雪芹

這一年,曹雪芹13歲。

吳承恩&曹雪芹: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人悄悄遲暮

11

因為家道中落的緣故,曹雪芹自小就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雖不敢說歷盡甘苦,然於世道人情,略略的領悟了好些。

剛遷回北京時,曹家在崇文門外蒜市口尚有老宅房屋十七間半,家僕三對,聊以度日 。雖說比不得織造府時期的富麗堂皇,錦衣玉食,但日子也相對過得安穩。

然而好景不長,為了償還曹頫在“騷擾驛站案”所欠下的銀兩,以及填補家用,曹家不得已將地畝暫賣了數千金,拿來應急。

糟心的是,家裡的黑心奴才也趁此機會搗鬼日弄主人,將曹家東莊的租稅錢趁著機會指名挪用了些。這之後,曹家的虧缺一日重似一日,終究免不了要靠典房賣地來換錢用。

更糟心的是,就在曹家日子過得舉步艱難之時,又有賊寇趁機入室盜竊,以至搞得連日常使用的錢都沒有了。萬般無奈之下,曹家只得拿出房地文書出去抵押。

一來二去的,昔日“白玉為床金做馬”的豪門望族,歷經康雍兩朝的江寧織造府曹家,終究還是沒能逃脫門戶凋零,人口流散的命運。

數年來的瓦礫猶殘,家境慘況,將少年曹雪芹越發弄得沉默寡言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乾隆元年(1736),朝廷下旨寬免了曹家的虧空罪,這才使得這個“苟延殘喘”的家族稍得一絲喘息之機。

這一年,曹雪芹22歲了。

12

賴朝廷諭旨寬免的恩德,曹雪芹於乾隆初年在內務府謀到了一個差事,後來又進入宗學擔任一個不起眼的小職位。

在宗學裡工作的這段時間,有心復興家族輝煌的曹雪芹,也曾主動拓展過自己的朋友圈,他的人際圈不乏王孫公子,如敦誠、敦敏、福彭等人。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曹雪芹得以領略北京王府文化。

那時候的曹雪芹,意氣風發,不管是自身才華風度,還是放蕩不羈的性格和開闊的胸襟,都讓敦誠、敦敏兄弟倆敬仰不已。

在北京的漫長冬夜裡,他們圍坐在一起聽曹雪芹詼諧風趣、意氣風生的“雄睨大談“,大家經常被曹雪芹的“奇談娓娓““高談雄辯“所吸引、所折服。

對於這段深切又值得回味的日子,敦誠專門在《寄懷曹雪芹(沾)》一詩裡有過記錄:“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吳承恩&曹雪芹:浮世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人悄悄遲暮

也是在這期間,曹雪芹開始了《紅樓夢》的初稿寫作 。

13

1747年,大約又是因為罪臣後代身份及其它原因的問題,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這一年,他33歲。

不同於之前的是,這一時期的曹雪芹已經沒了職位,開始了住草菴,賞野花,過著覓詩、揮毫、唱和、賣畫、買醉、狂歌、憶舊、著書的隱居生活,領略北京市井文化。

日子看似過得閒散自在,卻比之前窘迫了許多,以致到了“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地步,大多數時間他都是靠賣字畫和親友救濟為生。

一身飽學,卻長恨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在那貧窮潦倒的境遇裡,曹雪芹常覺牢騷抑鬱,故不免縱酒狂歌,自尋派遣,其正邪兩賦而來的真性情愈加鮮明。

個人奮鬥遭遇艱難險阻後,朋友敦誠勸他知難而退,專心著書。

曹雪芹亦不負所望,在隱居西山的十多年間,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將舊作《風月寶鑑》“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了鉅著《紅樓夢》 。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在歷經了現實苦難的重重洗禮後,曹雪芹終究還是完成了歷史交給他的使命,憑藉《紅樓夢》一書坐上了中國古典文學尊主的寶座。

1762年,曹雪芹逝世,終年48歲。

那是一個除夕夜,北京城萬家燈火通明,所有人都在喜氣洋洋的辭舊迎新。唯獨貧病交加的曹雪芹,因為重病難愈,靜待死神光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