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提起室內劇,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其實,室內劇最早出現在德國,專指一種供小型劇場演出的,恪守時間、地點、動作三一律的舞臺劇。後來奧地利電影編劇卡爾.梅育把這一概念搬用到電影中來,創立了室內劇電影。

在我國,室內劇也同樣受到廣泛喜愛。從早期的《我愛我家》,到後來的《武林外傳》、《家有兒女》等等都被大家所熟知。2016年上映的《你好,瘋子》,幾位演員在有限的空間內帶給我們的無限可能,使人印象深刻。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而今天,想與大家分享另外一部室內電影——《十二公民》。

這部影片由經典電影《十二怒漢》改編。講述了某高校以模擬法庭的形式補考,各位補考學生的家長被請來做陪審員。討論的案子正是社會上不久前發生的“富二代殺父案“。休庭期間,十二位陪審員要進行討論,最終全票形式判斷富二代是否有罪。十二位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選擇。而隨著劇情的發展,故事又走向另一個結局。

這同樣是一場在侷限的空間裡,由各位演員炸裂的演技和厚實的臺詞功底帶來的的視聽盛宴。不同的人物性格,通過不同職業、不同背景、不同經歷,展現的淋漓盡致。儘管在影片開頭便可大致猜出影片的走向、但絲毫不會影響觀影體驗。影片不僅僅將觀眾帶入到劇情中,更是將觀眾帶入不同的角色。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何冰所飾演的八號陪審員,可以說是案件討論的主導者。由一開始的所有人與之對立到扭轉結局,都貫穿在他的一次次“我就是想討論討論“中。作為一個參與孩子補考的家長,他的堅持似乎顯得有些”固執“,但當影片結尾,他返回房間拿回落下的檢察官證件時,一切都變得豁然開朗。正如電影中他所說,是為了國家法律的未來。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或許是檢查官的人物特性,使得何冰在角色塑造上顯得有些中規中矩,但幾次爆發和“忍辱“撿起從韓童生手中奪下的紙的場景,也讓我們見識到了深厚的表演功底。

相比於何冰的中規中矩,韓童生所飾演的出租車司機,可謂是全片最出彩的角色。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發舊的黃襯衫、被茶水染色的大號水杯,再加上有點貧的北京口兒,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出租車司機的形象就這麼立住了。他市儈、欺軟怕硬、堅守著老祖宗的規矩,韓童生賦予這個角色靈魂,與其說他在表演,不如說他彷彿就是那個出租車司機,使人在看的時候,忍不住想抽他兩巴掌。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他是最後一個投無罪的人,卻也是反轉最大的人。他所堅守的,不過是對兒子不肯承認的愧疚和遺憾,也是他好多次幾乎已經被說服,卻依然投有罪的原因。或許這就是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吧。

除了這兩位較為主要和精彩的角色以外,其他角色所展現出來的差異使得角色之間更加飽滿,對劇情的推動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看完影片,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次出現新的線索都是由何冰的主導再加上其他角色的新發現來構成的。也正是由這些新的線索與立場,將每個人的身份及背後的故事一併牽連出來。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人物的不同立場,從表面看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深入看則代表了不同的社會階層。與此同時,個性鮮明的人物在強烈的反差之下,卻表現出了一個共同點——為了孩子。

他們聚在這裡,是為了孩子的補考。何冰第一次說為了孩子討論討論的時候,爭執逐漸平息。並且,每一個人物的反轉或是爆發,大多是為了孩子。

出租車司機的鑰匙上掛著他和兒子的合影,收租的房東不願讓兒子當農民工,小賣部老闆“積極“配合不過是為了小賣部能開下去養活自己的孩子。就像韓童生最後所說的”我現在掙錢沒有奔頭啊“。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這正體現了中國社會中的家庭關係,或許父母對於孩子的“依賴“,遠遠大於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

除了幾位演員炸裂的演技,影片中,有幾處細節也十分有趣。開篇女學生唸完辯護詞之後,富商輕輕撅起嘴做出一個親吻的動作,如此微妙的細節,為之後這兩人“乾女兒“與”乾爹“的關係埋下伏筆。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其次,幾位家長“不在乎”的態度,一度把“團長“惹怒,而何冰爆發後表明認真的態度時,團長漸漸坐正了身子,他開始正視這個說”無罪“的人。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韓童生將自己的鑰匙丟在桌子上時,鏡頭給了他與兒子的合照特寫,暗示了他與兒子的關係是他的軟肋。

這幾個細節,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同時也為劇情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一方面展現導演的細心和演員的演技,另一方面角色更加符合本身特點。

影片的結尾,也算是給了一個完滿的結局。案件本身的水落石出,是這個案子的完滿結局。而幾個人的關係由十二比一的對立到十二人一致認為無罪,是角色與角色間的完滿結局。大家在一抹夕陽中相互扶持走出來的場景,使影片的走向更為正義和明晰。或許在韓童生舉手的一瞬間,影片戛然而止,會給觀眾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間。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現如今,尤其是在網絡高速發展的現在,輿論的力量愈發強大。就像影片中所講述的,往往我們已經認定了結局再看事情的經過,而不是從真實的角度判斷結果。“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似乎已變得越來越困難,但這不是我們放棄追求真理的原因。

我們失去的不是真相本身,而是探求真相,堅持自我的能力。固定的思維、刻板的印象,使有些事物和有些人一開始彷彿就成了錯誤,就好像影片中展現的對外地人的偏見、對富商的諂媚、對暴力的畏懼以及對富二代的刻板認知,而堅持探尋真相,也是一個打破“常規“的過程。

這樣的演技,還怕沒有視聽盛宴?


這部改編自美國《十二怒漢》的電影,融入本土化的特徵和鮮明的人物特點。使得整個影片在劇情與角色上都更能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站得住腳。而演員精彩的演技,更是錦上添花,如此逼仄的空間,卻仍不失趣味與態度。如此深厚的表演功底和精彩的展現,還害怕沒有視聽盛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