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那些年的“味道”

身為90後的我,也曾過過,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那時候家裡很窮,且家裡沒有那麼多地,還要交“公糧”。

一家四口人指著一畝五分薄地生活,根本不能解決溫飽問題,有時候餓的哇哇大哭,可是又能怎麼辦呢?爺爺去世的早,奶奶根本對她的大兒子(我爸爸)不聞不問,所以我和哥哥經常是餓著的,更加沒有吃過什麼好東西,等到三四歲的時候,我就去外婆家了,雖然外婆家沒有什麼好東西吃,起碼不會捱餓,家裡未出嫁的小姨們對我很好,因此我過的簡單快樂!

到了上學的年紀,我爸媽便把我從外婆家接下來上學,那時候的生活條件好一些了,能吃飽,偶爾還能拿雞蛋換一根冰棍,應該說是十分的快樂吧,有時候舅舅和小姨們也會來我們家玩幾天,幫我們家幹活,其實那時候的生活雖然苦,但是是很快樂的。

其實想想讓我最難忘的一道麵食,那就是“三個男人做的”有爸爸,舅舅,哥哥,因為那時候我還小,只能看著他們做,等著吃,他們研究的是一種“面片”,以前吃的面片都是用手揪的,現在他們想用刀削麵,可是幾次下來都不太成功,於是他們三個人輪流揉麵,等面差不多了,爸爸開始燒湯,大火燒開鍋,倒入自己養的豬做的臊子,放入自家種的青花椒,接著放入土豆塊,熬製金黃,倒入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熬至土豆完全釋放出澱粉,然後開始刀削麵,結果刀削麵還是不太理想,於是哥哥說拿“削皮刀”試試看,結果拿“削皮刀”削的太理想了,不一會兒,就做好了,等面煮的差不多了,放上青菜,蒜苗,香菜,那味道簡直是絕了,

誇張一點說是流連忘返,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吃過那種味道的面了,爸爸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舅舅也要養家餬口,而哥哥也去外地求學。直到現在,我再也沒有吃過那麼好吃的東西,吃過五星級飯店的菜,吃過路邊攤,總之吃過很多看似好吃的飯菜,可是那種味道卻好像永遠也找不到了,就算爸爸,舅舅,哥哥也許在一起也做不出那種味道,而我只能靠回憶,模仿那種味道,也永遠會記得那時候的味道,那時候的生活,那時候親人們慢節奏的生活!

人們總是對好吃的東西,渴望,渴求的,我雖然不是一枚實打實的吃貨,可是對好的東西總是流連忘返的,童年的生活雖然是“七零八碎”的,可是對記憶中的味道卻是“熟悉又模糊,模糊又熟悉的”,一道絲瓜湯,油炸小魚兒,讓我永遠難忘!

98年的時候,親房奶奶收留了一位從四川逃難過來的叔叔,這位叔叔看起來人很好,面向和善,奶奶看他可憐於是收留他在自家安心住下來,這位叔叔人也很好,住在奶奶家,幫奶奶家幹活,看到奶奶家洗菜的籃子壞掉了,於是給奶奶編了一個很漂亮的籃子,後來才知道他是他們村裡有名的“篾匠”(用竹子編籃子,簸箕等),因為他老婆受不了他貧窮,跟別的男人在一起,他一時失手,把那個男人打的半死不活的,人家要告他,他不得已才跑出來的!

在我們村住的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他的手藝,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請他編一些物件,他也很熱情的幫助村裡人,時間長了大家都把他當做村裡的一份子,有事兒就找他,他從沒有拒絕。

我們村有一條河,河裡有很多魚,只是河太深,沒有人抓過河裡的魚吃,而他會抓一些魚,然後炸魚給我們這些小孩子吃,真的是特別的好吃,春天他會種上絲瓜,等絲瓜成熟的時候,他會做一鍋絲瓜湯,那味道真的棒極了,隔三差五的他會炸小魚,真的每天都在等他的飯菜,一到飯點,便會去他家吃飯,“趕都趕不走”的那種,當然他也從未趕我們走,有時候我們把他的飯菜,吃完,他就捱餓,當然我們這幫熊孩子,奶奶是看在眼裡的,她會把叔叔叫過去吃飯的。

後來因為年齡的問題,加上外地求學,就很少去他那裡吃飯,就算很想念絲瓜湯和炸小魚,也不會跑去他那裡吃了,因為每個人生活都不容易,當然偶爾也會給他送些吃的,但是不會讓他做絲瓜湯和炸小魚,有時候也會在大街上看到炸小魚的,都會買點來吃,可是沒有那種味道,所以也很少買,想要自己做著吃,也是沒有那種味道,後來想想是不是有什麼秘籍,想要去問他,可是他去了其他的村子,沒有消息,再後來有他的消息,卻也是病死他鄉,而他的絲瓜湯和炸小魚卻隨他而去,永遠的埋在地下,以後再也沒有炸小魚兒,絲瓜湯了……

有時候在想,如果當初去問他,他會把絲瓜湯和炸小魚的方法教給我,也許我做的沒有十分他做的味道,但是也有七分,那麼我便不會像現在這樣,十分想念絲瓜湯和炸小魚兒,可是我又慶幸,沒去問,因為自己會做,便不再想起他是誰,也不會記得那時候單純,簡單,快樂的生活,對那時候的自己,沒有一絲的記憶,因為童年好像是模糊不清,卻有時常想起的事兒,有的人會因為童年一件衣服,一次打架而勾起回憶,而我會因為味道會勾起的童年回憶,而味道會讓我回憶一生,或者是某件材料讓我回憶一生,一生不長不短,但是我會在不經意間回憶起童年生活,也會讓自己的快生活,慢下來,不再讓自己那麼疲憊,也會讓心裡住上單純,簡單!

#我,無條件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