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我以親身經歷釋中醫高手在民間

佚名:我以親身經歷釋中醫高手在民間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中醫高手在民間。為什麼會有這種印象呢?

因為中醫藥院校的老師們都在忙著搞行政做課題造實驗了,他們的臨床療效伴隨著他們的職稱穩步下滑,現在似乎已快觸底了。所以,大家開始認為,真正的高手是紮根於廣大人民群眾中的民間中醫。

因為他們是從基層幹起來的,他們以實實在在的療效贏得了群眾的口碑,他們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們有看家的本事獨到的絕活。他們才是中醫的頂樑柱。民間中醫,這個詞的涵義應該做一個怎樣的界定呢?

從現在的環境看,似乎不在體制內混的都可以叫做民間中醫了。他們當中有祖傳的,有自學的,有沒學歷的,有高學歷的,有沒證的,有有證的。某某第三十八代傳人在自家懸壺濟世,當然可以算作民間中醫了。

某高校博士畢業,去了個診所當了個全職坐堂醫,這也可以算是民間中醫了吧。不過這些民間中醫是比較高大上一些的了,他們也不一定願意稱自己為民間中醫。

而更“民間”一些的,亦以民間中醫自居而“我驕傲”的是一些身懷一技之長的人。他們或身懷一套正骨絕技,或祖傳兩貼狗皮膏藥,或秘方專治癌症,或神針善除頑疾。他們多是在某些疾病上有非常顯著的療效,其行醫也侷限於這些病種。

在某個地方治療某種疾病的口碑很好,一經包裝,可以傳得神乎其技。更多的民間中醫,當屬於這一種了。我不善於下定義,也不想給這個詞下個定義,百度也沒搜到定義,我只是想借此說幾件事罷了。

民間中醫“秘而不傳”之弊

當然,首先呢,我要先澄清一下,我沒有要否定民間中醫的意思,更不存在誣衊嘲諷了。身懷一技之長的民間中醫確有其獨特的療效,這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虛心學習,大力弘揚。但問題就出在這個“虛心學習,大力弘揚”上。

秘而不傳啊。有一句話說得好,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身懷一技之長的人憑這一技成名,憑這一技養家餬口,如果這一技不再是秘密,而是眾人皆知、眾人皆會的東西,這些民間中醫靠什麼吃飯呢?

所以,這一技是隻能藏在心底,父傳子、子傳孫的家族最高機密。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可能由於子孫不爭氣,少學了、遺忘了、沒有領會一些東西,這一門絕技也就被歲月侵蝕的殘破不堪了。萬一出點事,沒有傳下來,這門絕技就從此消失在人間了。

秘而不傳這件事在獨擅一技的民間中醫身上尤為突出,在千千萬萬的中醫身上也時常湧現出一些可歌可泣、千古流芳的朱丹溪在羅知悌家門口站了仨月的故事。但問題是,羅知悌是大高手,最後對朱丹溪也是傾囊相授。

而我們現在禁閉大門、獨臥高堂的大多數人水平並不值得被站仨月,教起徒弟來也是藏一手。這樣的話,別說拜十七位老師了,就是拜一百七十位老師最終也只是個半瓶子醋了。

當然,作為求學之人,我們必須要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人家朱丹溪的那份虔誠,那份對醫道的無比渴望,有沒有人家葉天士那份天資,那份捨得下身段的虛心求學。

還有,中醫自古講究擇人而傳。《素問•氣交變大論》就說:“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洩天寶。”

但那是另外的問題了,這裡,我想說的問題是,我們的這些坐在老師位置上的人,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資格做這個老師?有沒有水平去指引學生而不是去誤導學生?有沒有對中意的學生傾囊相授?有沒有將自己心底最寶貴的東西悉數相交?

以我所見,當下有無數熱愛中醫的學子殷切期盼自己所敬重的老師的指引教導,可以傳道的學子很多,但很多坐在老師位置上的人卻捨不得自己費盡千辛萬苦得來的寶貝,不肯將無私的祖國傳統醫學告訴他們的奧秘無私地傳授給更多的人。

唉,鬼臾區老先生告訴我們,無道行私,必得夭殃啊。這些人將自己從祖國傳統醫學的汪洋大海中撈得的一瓢水視為無上甘霖而珍之重之,久而久之,這一瓢飲就又酸又臭了。須知流水方能不腐,真知灼見只有在更多人的不斷錘鍊中才能沉澱下來。一時的高明,終究會被歲月的浪潮拍在沙灘上。

祖國的傳統醫學要想復興,必須有一批無私的人共同努力,無私地彼此分享心得體悟,無私地彼此交流最寶貴的經驗,大家一起不斷錘鍊各種理論、各種想法、各種試驗。

可能限於天資等原因會有一些人比另外的人進步的慢,走在前面的人就應該無私地幫助追在後面的人,讓更多的人走在前面,更前面的路才會更好走。一個人即使達到仲景的水平也頂不起整個中醫的坍塌,只有一群有著高超水平的人共同努力才能為中醫撐起一片藍天。

現在中醫的高手,多為古代中醫下下工

我想要說的第二件事情呢,就有些攻擊性了。這個怎麼圓著說也還是有攻擊性,乾脆就明著說吧。當然呢,還得先為自己扯兩句辯白,要不肯定被罵得更厲害。

把人家說臉紅了人家肯定就會拼著老命地打出兩下就你小子聰明,就你小子看得明白,就你小子有水平,就你小子厲害,你小子信口開河、不切實際、誣衊中醫、窩裡鬥、挑撥離間,還是先做好自己、自己有資格了再去評判別人的各種王八拳了。

呃,我先把自己罵了一遍,你們還有別的詞嗎?我下次再寫東西的時候一塊加上,就保護了你們的鍵盤了。我要說的這個事呢,我自己覺得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我要說這個事呢,並不為否定任何人,不為攻擊任何人。

當然,更不為攻擊我大中醫了,舟舟麻麻什麼的你們如果有緣看見了也不用拿去用哈,因為現代醫學的醫療水平也沒有實力為你們撐腰去引用我說的這件事。我要說的這個事呢,只是想說出來讓我們大家正視現實,實事求是,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將中醫真正的水平儘早呈現在21世紀中華兒女的面前。

我要說的是這個事。現在的絕大部分民間中醫根本算不上中醫高手。現在的絕大部分所謂的中醫高手也根本算不上高手,現在的絕大部分名銜到頂了(到頂了的名銜是那個什麼什麼吧)的中醫在古人的評判標準中連下工的標準都達不到。

現在的中醫的療效能保持在古人下工的評判標準上再打個五折的就已經很不錯了。

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

能夠十全六,名醫握在手。

能夠十全七,全國有幾個?

能夠十全九,現在有木有?

老祖宗給我們定的標準是上工十全九。老祖宗告訴我們,上工十全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中醫可以達到十全九的療效,對,在這個癌症肆虐的年代,照樣可以十全九。

什麼現代人的疾病譜比古人複雜的多,全是治不好病的藉口。在中醫之中,存在更加複雜的疾病譜這回事嗎?只是沒有對你面前的這個病人有個更加透徹的認識,沒有對這類狀態有個更加清晰的理解、更加有效的治法而已。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老祖宗跟我們說,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我們應該不斷努力去突破這些術啊。但我們這些不肖子孫幹了些什麼?動輒中醫治不了這個病,動輒你這個是慢性病,沒法根治,只能給你慢慢調,動輒我們現在是中西醫結合。

我們掌握著大量高科技的現代手段,我們現在大夫的知識量哪一個不比張仲景多?醫學是不斷進步不斷髮展的,我們現在大夫的水平肯定已經超過張仲景了。老祖宗給我們定的標準是上工十全九。

老祖宗給我們定的標準是上工十全九。你達不到這個標準還說什麼自己是高手?

我們現在的大夫能把十個病人中五六個有療效、兩三個治好的就已經算是很好的了,這在古人的標準中下工還得打五折,你又怎麼能說自己是高手?你可以是大夫中的高手,但反正你不是中醫的高手,你只能算是個中醫的下下工。

我們這些以高手自居,被別人稱為高手的人啊,低下你那高昂的頭顱,客觀實際地審視一下你的療效吧。你即使一天能看一百二十個,那也是這整個大環境的醫療水平低下襯托出了水平略高的你,可你實際的治癒率又有多少呢?

更不要整天拿著幾個疑難雜症的成功病例欺世盜名了,給個治癒率瞅瞅啊。而你要是一整天也看不了二三十個,還得用各種講課、各種出書、各種上電視撐著,就更不要來談什麼療效了。中醫的功夫不在大夫的嘴上,在病人的口中。

“弄虛作玄”理論,作踐中醫療效的底線

我們現在的中醫大夫自我感覺太優良了。他們在拿著自己和一些有名銜(不乏名銜極大)的中醫大夫比,然後覺得自己水平很高;他們在拿著自己和更加大眾水平的中醫大夫比,然後覺得自己水平很高。

他們在拿著自己和西醫大夫比,然後覺得自己水平很高。他們就不拿著自己和葉天士比,和金元四大家比,和張仲景比,和上工十全九的標準比。他們是忘了比呢?還是不敢比呢?

忘了比就比比吧,然後踏踏實實做中醫。

不敢比的怎麼辦呢?不好辦啊,他們自知不敢比,於是就掩飾自己。秘而不宣當然是最好的方式了,說出來大家都知道了真偽自現啊,所以是絕對不能外傳的。弄套玄妙的理論包裝一下吧,這是一套非常流行的做法,理論的更加玄妙為他們贏來了更多的崇拜。

還有氣功,武術,內視反觀,是吧,醫卜星相四大科,相親相愛一家人,危難當頭互幫助啊。孫思邈老先生說,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範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

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可他老人家沒想到,千年之後的我們,確實在搗鼓“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

不過並沒有“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範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而是在拿著這傳統文化的東西秀著中醫的下限,耍著療效的流氓啊。

對了,還可以用西醫的東西來偽裝啊,解剖,神經,組織,全息醫學,不過其實這本來就算不上是中醫了,這根本就不是傳統中醫的思路了,只能算另造了一套新東西,有療效,這個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否認,但能達到多高的水平呢?實實在在地低頭審視一下客觀的療效啊,到十全六了嗎?

成為中醫高手的路上,見自己,見經典,見天地

我們學習中醫,應該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做一個究竟之學。在這個醫療水平遠未達到高超的時代,在這個絕大部分中醫大夫水平普遍低下的時代,我們的水平可以很容易就高出同行,我們的療效可以很快就讓病人目瞪口呆。

但,我們應該正視現實,反省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反省自己究竟離上工十全九的境界還有多遠。我們不能因偶爾治癒幾個疑難雜症而沾沾自喜,我們應審視日常的治癒率,看自己對這幾個疑難雜症的治癒率到底有多少,看自己對大多數疾病的治癒率到底有多少。

名不副實的包裝不是我們所需要的,踏踏實實的療效、紮紮實實的功底才是我們所要不斷錘鍊的。當別人再次稱我們為中醫高手時,我們應該低下頭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還走在成為中醫高手的路上?

走在成為中醫高手的路上,我們應該讓經典滲透進我們的生命,讓天地之道指導我們的生活,我們應努力進入與經典同呼吸的境界,踏踏實實地沉澱出一套又一套切實可行的理論。

踏踏實實地歷練出一種又一種簡明有效的診法,踏踏實實地品方,踏踏實實地用藥,將在臨床中經過千錘百煉而無誤的東西與同道無私共享,把中醫這件事,真正做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