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行2.5天假,重在拓寬彈性休假空間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媒體評論員;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試行2.5天假,重在拓寬彈性休假空間

  又一個城市加入“2.5天假”行列。4月11日,南京市召開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動員發佈會,提出“培育新消費,打造夜間經濟品牌,試行每週2.5天休息制度”。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在疫情之前,已有不少地方有過相應的表態。疫情發生後,為了促進消費回補,也有多地提出試行週末2.5天彈性作息。而南京試行2.5天休假制,或許會激發起更多地方推行彈性休假的試行動力。

  從現實看,不管是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相關文件,首提“為職工週五下午與週末結合外出休閒度假創造有利條件”,還是地方層面的跟進(包括此次疫情期間的),推行2.5天假的首要目的都是促進旅遊消費。而疫情防控下的消費特點,則讓2.5天假在促進消費上有了更多的針對性。比如,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日前印發《關於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提到“全國性文體活動及跨省跨境旅遊等暫不恢復”。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各地都在力推的旅遊消費回血,主要遊客可能還是來自省內。而每週增加0.5天的時間,或恰恰有利於促進省內的中短途旅遊。

  需要重申的是,休假模式的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包括民眾的休假意願,也包括休假成本的分擔,不能盲目追求一刀切。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眼下一些企業正處於加班加點“搶時間”的階段,企業經營壓力未必允許多放假,部分員工從收入考量也未必願意多休。所以,目前各地大多是強調有條件的試行,必須把握好尺度。

  當前,試行2.5天休息制度,主要作用在於傳遞和強化彈性休假的觀念,讓全社會對彈性休假有更多接納和創新。這次疫情加速了網上辦公的流行,它可能讓更多企業開始思考,所有員工早九晚六的坐班制度是否需要調整?據此,可能會引發整個社會對彈性休假和輪班制等方面的探索。

  這些年,集中休假帶來的問題引發了不少討論。大多數人的休假福利只有“黃金週”,這種“舉國休假”模式不僅影響了旅遊體驗,也抬升了社會的休假成本。而落實帶薪休假、推進彈性休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這種困境。試行2.5天假,就是基於社會現實的一種小修補。

  當然,試行過程中要避免走樣、變味。如,江西有地市下發通知提出,週末2.5天彈性作息不得變相為週五下午居家休息。這種略顯狹隘、呆板的探索,自然會引發“不人性化,管得寬”的質疑。

  要強調的是,“多休假”、彈性休假是為了促進消費,卻終究不能強制消費,也不能讓民眾靠多消費來“贖買”半天假期。當老百姓真正擁有充裕從容的休閒時間和空間,當政府為消費創造了更好的條件,社會的消費信心和意願才能真正激發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