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信为例谈——社交媒体拿什么让你上瘾

此前,#人均每天接触手机84.87分钟#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在评论区,网友们大呼“到底是谁拉低了我的平均值”“除了睡觉手机没有离开过我的手机”,不少人更是晒出了自己动辄超过10小时的屏幕使用时间的截图。

以微信为例谈——社交媒体拿什么让你上瘾

打眼一看,我们不难发现,大家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占据了使用手机时的大部分时间。反看生活中,起床第一动作就是打开手机,刷新社交网络似乎也成了大多数人的习惯。

我们对社交媒体“上瘾”了!

学术界也早就开始关注社交媒体致瘾问题,荷兰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令人上瘾的程度堪比尼古丁。而这巨大上瘾力的原因离不开社交平台的功能设置以及界面设计,这中间可是有不少的“行为可卡因”(behavioral cocaine)。我们将以微信为例探寻是哪些“行为可卡因”的设置让你对它上瘾。

以微信为例谈——社交媒体拿什么让你上瘾

1) 成为你的互联网身份证

如今,你可以使用你的微信账号登陆大多数的应用,这不仅意味着你省去创建一个新用户名以及密码的便利,更意味着你正在创建以微信为钥匙的互联网生活方式。它以便利为名,追踪了我们的社交生活,也让你变得难以离开它。

2) 搭建标志性社交符号

微信的朋友圈以及点赞功能已然成为大部分国人视为习惯的社交方式,点下赞的一刻,心形的形状被充斥,强烈的动感跳跃刺激人的感官,营造一种亲近的社交观感。而发布朋友圈的人,也时常会点开朋友圈的新消息提醒,急着看有谁点赞了自己的朋友圈,并将拥有的“赞”的数量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在一起。

就社交软件的点赞按钮的颜色和形状,业内设计者阿萨·拉斯金(Aza Raskin)就曾坦言:“在你的手机屏幕背后,有上千名工程师正试图使软件最大限度地让你上瘾。”

以微信为例谈——社交媒体拿什么让你上瘾

3) 设置不确定性的奖励

应用程序广泛使用的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方法,是一种在赌场中被称为“可变比率类型”(variable ratio schedule)的心理工具。这个心理技巧通常被应用在老虎机上:每次你拉动杠杆,你可能会赢得一笔小额的奖金、一笔巨额的奖金或者没有奖金,这种不确定的奖励机制使人们沉迷赌博。

而社交软件的消息推送中的下拉式刷新和无限滚动滑轮与老虎机非常相似。当我们刷新朋友圈的时候,旋转的朋友圈图标表明正在加载更多的内容,我们期待有趣和令我们愉悦的东西,这和类似于赌博,不断吸引我们回到应用。

不断更新的之后的微信,更是增添了“看一看”,动态视频等新功能,不断加固其在彰显自我个性,增添群体性认同感的特性与功能,让使用者不断习惯其成为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以微信为例谈——社交媒体拿什么让你上瘾

《入迷:如何打造让人上瘾的产品》作者行为心理学家尼尔·埃亚尔(Nir Eyal)对人们如何依附于社交媒体进行了概念化:“习惯是从一个触发器,一个动作,一个奖励或者一次投入开始的,经过不断连续的重复而形成的。一旦习惯形成了一些以前用来触发习惯的东西,比如推送通知、电子邮件或者提示音,就不再需要了。

以微信为例谈——社交媒体拿什么让你上瘾

这些触发习惯的外部要素被替换成内部要素,这意味着使用这个产品和寻求情感需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心理联系。”这大概是无数屏幕背后的社交平台工程师与运营者夜以继日所期翼达到的,也是屏幕前的我们在享受着便利的紧密的社交联系时应该稍加警惕的。如何创建和使用社交媒体,它应当怎样参与我们的生活,这值得屏幕前后的所有人思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