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力挽狂瀾的時代柱石,還是妥協賣國的千古罪人?

李鴻章,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一生譭譽參半。有人評價其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之一,有人痛斥其為誤國求榮的亂世奸雄,評價懸殊之大令人咋舌。但細數古今中外的歷史,但凡聲名顯赫成大事之人,大都譽謗滿身、言人人殊。誠如梁啟超所言:

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愿;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

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李鴻章一路扶搖、出將入相,在縱橫馳騁的晚清政壇上,實現了古代封建仕子皓首窮經所夢想的著史封侯的理想,卻也將自己置於後世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的歷史漩渦中。

李鴻章:是力挽狂瀾的時代柱石,還是妥協賣國的千古罪人?

李鴻章像

平亂克捻

歷史總是充滿太多的無心插柳。少登科第的李鴻章進入當時的翰林院編修,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研經史、好藝文。本想著翰林出身、平步青雲,卻因為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而不得已充入軍旅,這才成就了後來的淮軍之父。

李鴻章在兄長李瀚章的牽線搭橋下,投身湘軍幕府,在曾國藩的諄諄教誨盡力雕琢和身體力行的影響下,李鴻章軍中歷練,深受教益。而後幸得機緣,在曾國藩建議下,招募淮勇,組建援滬之師,由此軍事發跡。李鴻章練兵煉器,先後收復蘇常諸城,截斷了太平軍首都天京(今南京)的餉源糧道,遂即天京被曾氏兄弟攻陷,轟轟烈烈的天平天國運動就此覆滅,李鴻章也因此晉封一等伯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平軍的氣焰剛剛熄滅,捻軍又以洪水之勢氾濫長江以北,成為威脅清廷的心頭大患。李鴻章從老師手中接過平捻重任,講術謀略,出其不意,先後平定東捻賴文光,西捻張宗禹等流寇,加封其太子太保頭銜。

有人批判李鴻章血腥手段屠壓勞苦大眾,雖不說錯,卻忽略了李鴻章所處的時代和其代表的階級屬性。作為封建官僚和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看到民亂四起,禍及利益,李鴻章出兵平亂、扶危定傾,於公,是對其服務的政治集團的忠貞負責;於私,也是保證其既得利益不因民亂而失,這恰恰是其階級屬性的體現

李鴻章:是力挽狂瀾的時代柱石,還是妥協賣國的千古罪人?

李鴻章像

洋務自強

李鴻章所處中國之時代,內憂外患,列強環伺,民亂四起,中華已至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李鴻章於渾噩昏睡的統治集團中,力持變法圖強,認為"蓋不變通則守戰皆不足恃",倡導西學中用。

作為北洋大臣的李鴻章為了實現自己的西學圖強的美夢,一則創辦軍事工業,建海軍、造軍艦、造武器、買洋器、修船塢;二則著力推進工業現代化,辦招商局、電報局、電話局,修鐵路,開礦務;三則改革科舉,興學育才,創辦新式學堂,選派幼童赴外留學。

惋惜的是,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李鴻章畢竟是學宗宋儒的代表,是綱常名教的信徒,沒有脫離儒家傳統的治略軌道,其企圖以儒家治平之道,輔以西方富強之術,中西雜糅,官督商辦,捨本圖末,結果可想而知。

但不可否認的是,相比於當時絕大多數愚昧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李鴻章眼界高遠,趨時開放,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和對外開放做出了努力和嘗試。從洋務運動的浪潮裡,李鴻章身上的因循腐朽與開明倡新的矛盾對立暴露無遺。

李鴻章:是力挽狂瀾的時代柱石,還是妥協賣國的千古罪人?

安徽李鴻章故居

屈辱外交,謀國不成

李鴻章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其主張的"和戎外交"方針,經其之手一次次將民族利益拱手相讓。

1、甲午戰爭

  • 避戰主和,坐待敵攻

朝鮮戰事未起之前,中日關係惡化,大戰一觸即發。丁汝昌請派北洋海軍先行襲擊敵艦,被李鴻章拒絕。此時李鴻章內心堅守和戎之策,不願釁自我開,認為敵強我弱,厭戰主和。一方面遂消極備戰,坐待敵攻;另一方面企圖以夷制夷、借兵伐倭,寄希望於國際調停,以致敵軍做大,錯失先機。

  • 消極防禦,用人失察

就在李鴻章設法和平解決中日爭端之際,日方先行挑起戰端,突然襲擊中國海軍。李鴻章堅持消極防禦方針,命令部隊扼據形勝,相機進取,使清軍錯失了主動出擊的戰機。軍事任命上,他重用淮系舊將葉志超等人,以致聞風先遁,平壤戰敗,旅順口失,威海陷落,李鴻章引以為傲的北洋艦隊也因此全軍覆沒。

  • 暫屈求伸,割地求和

為防止日軍攻打京師,威脅清廷統治,李鴻章主張割地求和。清廷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給與其"商讓土地之權",赴日議和。在伊藤博文的咄咄逼人甚至脅迫下,李鴻章擔心日本急攻京畿,只得忍辱負重,屈膝求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是李鴻章政治生涯的轉折點,這一事件使得李鴻章名節盡失,事業掃地,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全國人民的口誅筆伐。

李鴻章:是力挽狂瀾的時代柱石,還是妥協賣國的千古罪人?

《馬關條約》簽訂的情形

2、中俄密約、列強瓜分

甲午戰敗後,俄國以共同防禦日本為藉口,誘迫滿清政府簽訂條約,意圖奪取在中國東北的修築鐵路的特權,為吞併東北創造條件。李鴻章在中俄談判中,步步退讓,做著聯俄御日的美夢,不僅未察覺俄國陰謀野心,還沾沾自喜,引以為豪,認為一紙條約可保大清"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但是,殘酷的現實很快粉碎了李鴻章的幻夢,中俄密約簽訂不久,德國、俄國狼狽為奸,先後強租我國膠州灣及大連、旅順等地,使得各國列強紛紛加入宰割中國領土的隊列。

3、主張棄疆,放棄琉球

19世紀60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李鴻章認為新疆"大而寒瘠,毫無利於中國,反歲費數百萬金戍守之",遂主張放棄新疆,專而海防。幸得左宗棠誓死力主收復,才不致這個戰略重地落入他國。

無獨有偶,早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重病壓境,意圖吞併當時為中國藩屬國的琉球,琉球派使求助滿清政府。使者在李鴻章的府外苦等數日,不得其面。李鴻章顧慮太多,擔心樹敵日本,一直猶豫不覺,最終導致琉球併入日本。

清史稿中有關於此事李鴻章上書朝廷的記載:

今則俄事方殷,勢難兼顧。且日人索要多端,允之則大受其損,拒之則多樹一敵,惟有暫從緩議。

不論是甲午海戰,中俄密約,還是新疆、琉球問題,李鴻章都暴露出其軟弱妥協的一面,即便談不上賣國,卻也在看似維護國家利益中做了很多錯誤決策,讓國家和民族蒙受莫大的損失,承受巨大的災難。

李鴻章:是力挽狂瀾的時代柱石,還是妥協賣國的千古罪人?

李鴻章祠堂

竊國謀私,鉅貪李氏?

關於李鴻章鉅貪的說法坊間一直不絕於耳,有詩"宰相合肥天下瘦"佐證。

據傳李鴻章位極人臣之後,在老家廣置田產,田地多達百十萬畝,租金每年數萬兩,其家財"合六房之富,幾可敵國";簽訂《中俄密約》時,李鴻章接受俄方百萬重金賄賂,出賣國家利益,使得遼東半島為俄國獨佔;洋務運動中,利用國家財政為家族牟利,中飽私囊;統治淮軍期間截留軍餉,掠奪地方。

凡此種種,雖無確切證據,但李鴻章家族殷富世人皆知。梁啟超曾說"世人竟傳李鴻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約數百萬金之業,意中事也",由此可見一斑。

李鴻章:是力挽狂瀾的時代柱石,還是妥協賣國的千古罪人?

李鴻章像


李鴻章曾自嘲:我只是一個糊裱匠,面對一個破屋只知修葺卻不能改造。箇中心酸屈辱無可奈何溢於言表。

錢穆先生曾說,對待歷史應該持有溫情與敬意。我想說,對待歷史人物,我們應該懷有同情和理解。對於李鴻章,我們應褒之不過其當,貶之不溢其短。

李鴻章是悲哀的,雖為清廷殫精竭慮,卻最終淪為腐朽的封建制度和無能的滿清政府喪權辱國的犧牲品。

李鴻章是可憎的,為迎逢慈禧,不顧各方反對,對外執行綏靖政策,誤國辱國。其一生有閱歷無血性,多妥協少抗爭,是民族投降主義的決策者和執行者。

參考文獻:

梁啟超《李鴻章傳》

苑書義《李鴻章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