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洞察人心,心理諮詢師專用的自我覺察方法

一、自我覺察的重要性

自我覺察,是自我成長的基礎,沒有自我覺察就無法認識自我,也就無法發現需要自我成長的點,自我成長也就無從說起。

此外,自我覺察本身也是自我成長的目的。自我覺察即認識自我,而認識自我本身就是自我成長的主要目的之一。

最後,自我覺察之後,其實改變也就開始了,一旦自我覺察之後,原本下意識、潛意識的內容進入意識,一旦進入意識,我們就會給它下“定義”,我有“***”情緒、我有“***”的想法,我的行為是“**”,當我們通過意識對它進行描述時,就自動賦予其意義、價值,我們改變的方向也就明確了。

同時,一定我們對下意識、潛意識的內容賦予意義,我們相應的情緒體驗也就來了,而情緒體驗會督促我們下意識的去成長、改變,去尋找相關資料,也會對相關的信息更加敏感,自我成長也就下意識的開始了。

舉個例子:

當我們有情緒時,我們主觀感受到了情緒體驗,同時,身體也有一些反應。但在對具體是什麼情緒“覺察”、“定義”之前,我們對情緒的體驗是模糊的。一旦我們自我覺察到了,覺得是“開心”的情緒,如果外界的環境本身是積極的,比如正的參加慶功宴,那我們會繼續保持開心,如果外界的環境是消極的,比如別人正在分享他的難受經歷,那我們馬上會想自己為什麼開心,這個時候開心是不合適的,會馬上自我調節,讓自己的開心情緒不要表現出來。

所以,在自我覺察的同時,改變馬上下意識的發生了。

二、什麼時候自我覺察?

1、遇到挫折的時候自我覺察

人類“自我”進化的本質,就是我們在“適應”環境出現問題的時候,馬上覺察分析,看看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所以,每一個人都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反思,只是這種反思的頻率和程度有很大區別。

有些人出現問題,一瞬間也會想到可能是自己錯了,但馬上就忽略,然後去找他人和環境的責任。有些人即使是很小的問題,也會認真分析,哪些地方自己可以改進。

所以,自我覺察的頻率和程度,決定了自我成長的速度。經常自我覺察的人成長會更快,而經常深度自我覺察的人,成長的幅度會更大,速度也會快很多。

遇到挫折,包括:

1)事情做的不好、不符合預期的時候;

2)他人給我們批評、負面反饋或建議的時候;

3)我們對自己不滿的時候。

2、體驗強烈的時候自我覺察

除了遇到問題,產生消極體驗時本能的自我覺察外,在產生強烈積極體驗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自我覺察。

消極體驗時的自我覺察,幫助我們發現自己表現不好的方面,從而改進。而積極體驗時的自我覺察,則是去發現哪些環境、應對,可以產生積極的結果,幫助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以及需要“揚長”的方向。

消極體驗時的自我覺察幫助我們“避短”,而積極體驗時的自我覺察,則可以幫助我們“揚長”。同時,兩者都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認識自己。

3、隨時隨地自我覺察

對於在大部分人來說,在遇到問題時自我覺察就夠了,對於對自我成長要求高的人來說,加上體驗強烈時的自我覺察,可以幫助更好的自我成長,同時建立更積極、樂觀的心態。

而對於心理諮詢師,或者對自我成長有更高要求的人來講,則需要隨時隨地自我覺察,隨時睜著 “自我覺察”之眼,敏感的捕捉自己身心的每一處變化。

隨時隨地的自我覺察,一方面是為了幫助自己更快的自我成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幫助自己認知心理規律、認識人性。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人類的一份子,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的經歷的大部分心理過程,大部分人都會經歷。而且,在底層原理和人性的角度,我們每一個人,都代表了全世界,全世界的每一個,在原理和人性層面,跟我們都是相同的。

所以,認識了我們自己,也就認識了全世界。

三、自我覺察的兩個具體方法

除了以上分享的自我覺察時機,根據自我覺察和覺察內容發生的時間順序,自我覺察又有兩個具體方法:

1、在心理過程發生的時候進行自我覺察

比如我們現在正在看自我覺察方法的介紹內容,我們就可以馬上覺察一下,自己在看這些內容時,自己的身體感覺、自我的情緒體驗、看到這些內容讓自己聯想起了什麼、以及看這些內容可能對我們自我的影響等等。

這類的自我覺察,需要我們在所處理、應對的事情對專注力要求不高的時候進行,如果我們要應對的事情結我們的專注力要求非常高,我們需要把全部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應對環境上,那麼這種自我覺察就不太現實。

可以使用這種自我覺察方法的覺場景有:坐公共交通的時候、和他人聊天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以及其它所有對專業力要求不高的時候。

2、在心理過程發生之後進行自我覺察

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回顧、回想、反思、總結等等。但是心理過程的自我覺察與我們平時所說的回顧、回想、反思、總結略有不同,我們平時用這些概念的時候,更多是關注事件本身,而自我覺察,則是關注我們的心理過程。

也就是我們在回顧、回想、反思、總結的時候,重新回溯、覺察自己當時的心理過程是什麼,同時分析,幫助理解。

所以,從與心理過程發生的時候順序的角度,如果心理過程發生時,對專注力的要求不高,我們可以在心理過程發生的同時進行自我覺察,如果心理過程發生時,對專業力要求高,即時的自我覺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注意力,影響我們對當下問題的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心理過程發生之後,再進行“回溯”性覺察,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四、自我覺察什麼?

那麼,自我覺察,具體要覺察什麼,整體來講,可以覺察三部分內容。

1、覺察當下心理過程

在每一個當下,我們都可以覺察自己全部的心理過程,我們的情緒、行為、認知、需要以及自我。

具體包括在每一個場景和情境下:

1)我們的情緒是什麼,我們體驗到了多少種情緒?分別有多強烈?哪些可能還沒有發現?

2)我們的行為是什麼,我們說了哪些話,自己又自言自語了些什麼?做了哪些具體的行為?

3)我們的認知是什麼,我們當時有哪些想法,哪些是自動冒出來的,哪些是思考出來的,我們思考過程是什麼?其中又體現了我們哪些底層的信念和價值觀?

4)我們的需要是什麼,該場景和情境,激發了我們哪些需要?潛意識裡可能還有哪些需要?哪些需要是家庭經歷導致的個人需要,哪些是同一個社會、文化的共同需要,哪些是人類的共同需要?

5)我們的自我是什麼,與該場景和情境相關的,我們的自我需要是什麼、自我認知是什麼、自我調節的行為是什麼、自我價值如何?

以上,是我們可以在每一個當下,覺察的心理過程。

2、覺察變化

隨著時間、年齡、遇到的人、環境,以及具體的場景、情境的變化,我們的心理過程也會發生變化,同樣的場景、情境,在不同的年齡、心態下,我們的心理過程可能截然不同。

所以,自我覺察的第二部分內容,就是覺察“變化的過程”,發現變化的規律,從而更深入、全面的認識自我,瞭解心理規律,認識人性。

3、覺察心智模式

在覺察變化的同時,我們經常會發現,我們在類似、相關的場景中,我們經常表現出同樣的心理過程,比如每次別人給我們建議的時候,我們總要“懟”兩句,遇到不太想做的事情時,總是能拖就拖。

這些,就是我們需要覺察的“心智模式”。所謂心智模式,就是我們在相同、相似的場景中,我們經常表現出的,一致的心理過程,這些心理過程和場景、情境一起,構成了我們一個個的心智模式。

積極的比如自信、樂觀、目標感、信任、愛、合作等等,消極有自卑、悲觀、懷疑、抱怨、被動、焦慮、抑鬱等等。

每個人針對不同的場景和情境,都會有很多不同的心智模式,大部分時候,這些心智模式是下意識的自動運行的,在自我覺察之前,其實它們已經存在了很久,自我覺察的目的,就是重新發現、認知它們,在認識自己的同時,為成長和改變,提供方向。

五、自我覺察的能力

我們的自我覺察能力,和所有心理能力一樣, 會隨著練習、使用頻率的增加,能力會得到提升。

自我覺察能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自我覺察的習慣。

經常自我覺察的人,時間久了,會養成一種自我覺察的習慣,前面所說的隨時隨地的自我覺察,就是在自我覺察習慣養成之後進行的,要我們有意識的、靠意識控制隨時隨地自我覺察,不太現實。

我們意識力和精力更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隨時隨地的自我覺察,需要養成習慣、靠下意識的自我覺察才有可能。

第二,自我覺察的敏感度。

所謂敏感度,是指我們對自己心理過程的敏感程度。強烈的情緒,每個人都能覺察到,而微弱體驗,大部分都很難覺察。隨著自我覺察能力的提升,我們的敏感度會提升,會越來越能覺察到微弱、細微的心理過程。

所謂微弱、細微的心理過程,從心智結構的角度說,就是微弱的體驗、底層的心理需要、自動化的想法和信念、脫口而出的言行以及我們底層的自我(自我需要、自我認知、自我調節、自我價值)。

第三,自我覺察時的分析能力。

自我覺察,本質上是把我們的心智過程意識化,心理過程的意識化,會存在兩個現象:

首先,意識化之後,如果沒有語言和概念的參與,我們覺察到的內容就不可被理解,比如我們覺察到一種微弱的情緒體驗,在沒有賦予它解釋之前,對我們的意識來說,它們其實還是未知的。

一旦我們認為它是“高興”、“生氣”、“緊張”、“焦慮”或者“抑鬱”之後,它們才真正被理解。而賦予解釋和定義的過程,是需要我們分析、理解的。除了身體的感受之外(身體的感受也需要定義和解釋,只是身體的感受各類比較少而已),大部分心理過程,都需要分析和理解的參與。

所以,自我覺察的能力,也體現在我們分析和理解心理過程時,我們的分析和理解,是不是準確的?

其次,大部分深層的心理過程,比如深層的需要、內心深處微弱的情緒體驗、底層的信念和價值觀、底層的自我認識與自我需要等等,都不會直接呈現在我們的意識中,需要我們通過其它的心理過程,通過可以覺察到的心理過程,“推斷”出來,而不是直接覺察。

在推斷出來之後,我們再去細細的覺察,驗證它是不是正確的,所心,深層心理過程的自我覺察,離不開分析和推斷,然後根據分析和推薦再結合自我覺察去驗證。

所以,對深層心理過程的覺察,需要提升我們的分析、理解能力,當然,這也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的分析、理解方法。

終生學習、終生成長,成為這個時代,每一個人的必然選擇。人類文明的進步,也會讓我們越來越尊重個性、尊重自我、尊重個人選擇。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以自我覺察為基礎。

所以,無論我們是否主動選擇,環境都會迫使我們自我覺察,與其被環境推著走,還不如我們自己主動選擇,養成良好的自我覺察習慣、提升自我覺察能力,對於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學愛好者來講,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