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帶來的國家毀滅-社會篇

全文約2000字,看完僅需5分鐘。

前篇回顧:

我在該系列前2篇文章中提到了德國在一戰前因為外交策略的失敗導致在歐洲大陸不斷失去重要盟友,並被奧匈帝國脫下水,陷入一戰深淵的始末。又談到了本應是政治延伸的軍事如何反客為主,不斷刺激鄰國的敏感神經,導致在實戰中一敗塗地的悲劇。今天我再來談一談在這些失敗原因中起著催化劑作用的社會原因。

再次感謝來自中國國防大學的學者——徐棄鬱所著的《脆弱的崛起》一書所提供得大量歷史資料。本人在這裡再次強烈推薦《脆弱的崛起》和《巨人的隕落》兩本書。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以史為鑑|“民主”帶來的國家毀滅-社會篇

以史為鑑|“民主”帶來的國家毀滅-社會篇

德國統一後的三個主要思潮

普魯士王國在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中連續獲勝,之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於1871年在法國凡爾賽宮進行加冕儀式,宣佈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歷史上稱這個帝國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統一後其國內社會上湧現了三股重要的思潮:

1.民族主義。在德國統一以後,作為德國主要民族的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意識愈發強烈,甚至有點沙文民族主義傾向——極端愛國主義,盲目熱愛自己所在的民族/國家而對於其他民族/國家存在莫名其妙的偏見。而這種思潮傾向讓泛德意志主義者在巴爾幹問題上(因為同為德意志民族的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地區問題上同俄國有利益糾紛)不斷慫恿鼓勵奧匈帝國。同時又因為在同他國的殖民地爭端上的不斷失利導致對於其他民族的仇恨加深。

2.民主政治。相比德國的經濟、工業和軍事發展速度而言,在政治制度上德國非常落後,但同時因為中產階級的崛起,德國大眾對於政治參與的訴求越發強烈。上層決策者在進行決策的時候不能和以前一樣,僅考慮國家利益,同時也要考慮大眾對於決策的理解和認可程度。

3.帝國主義。這裡所指的帝國主義不是列寧所說的資本主義最高階段而是指國家依靠強權進行海外擴張和殖民。其背後是民族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強調基於種族層面的優勝劣汰,其典型代表就是納粹)的思潮支撐。他們認為這種殖民擴張有利於德國經濟並能提升國內民眾的民族意識和團結程度,因為有了殖民擴張這個宣洩口,民眾的注意力會被轉移。

這三個最主要且最根本的思潮互相交織在一起,發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學反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國在外交和軍事上的決策。

德國思潮下的“多數派”政治

由於德國政治制度和政府結構的不健全(經歷過國內鉅變的國家多是如此),導致德國社會內部分裂出各種不同的社會利益團體,有的是因為階級分裂,有的是因為經濟分裂,有的是因為宗教分裂。這些社會利益團體憑藉當時民主政治的思潮不斷向上層決策者發出自己的聲音,並不斷通過政治結盟形成“多數派”來對於決策層進行施壓,也就是整個社會“卡特爾化”。——“卡特爾化”指的是國內社會分成幾個勢均力敵的利益集團,沒有一個集團能夠有效凌駕於其他集團之上。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互相結盟的方式,在容忍聯盟內其他利益集團的某些政策的同時,獲得聯盟成員對於有利於自己集團的政策的支持。

著名經濟學家,弗裡德曼寫的《自由選擇》中也抨擊了美國政壇中所謂的“多數派”民意的本質。

在這種“卡特爾化”的社會形態下,德國各方面的政策穩定性非常差,各個部門的決策之間互相制約,所以很難形成有明確方向的整體政策。因為決策層必須要平衡來自國內各個方面的利益均衡。就連外交政策也受到其影響,所以德國在對外政策上得罪了太多國家,且在維護各國關係的努力上發生了效果抵銷。

後俾斯麥時代的民意對於國家決策的影響

在俾斯麥下野以後,德國的國內外局勢都發生了惡化,俾斯麥早年強硬的作風開始被人們懷念和頌揚。在這種強硬的偉人形象和現實中政府和決策層的無能形成了鮮明對比的影響下,利益團體也主張政府在處理事務上要“強硬化”。

與此同時,在那個德國經濟、工業和軍事高速發展歲月裡,人們的激情被不斷點燃,而“激情”這個詞的另一面是“非理性”。比如在所謂的愛國問題上,巨大的輿論壓力逼迫各個利益團體甚至是每個人必須通過站隊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普通的愛國主義被進一步推向沙文主義。一些在往常看來,國際關係中很常見的妥協和讓步在當時看來也會被認為是“不愛國”。

在強硬化作風以及沙文主義的大環境下,為了維持德國皇室以及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政府的每個決策被迫只能去奉迎民意。漸漸地,德國皇室和政府失去了對於國家決策的實際控制權,而變成了民意的傀儡。

德國思潮的後果

在“多數派”政治、“強硬化”作風以及沙文主義的聯合作用下,海軍擴張(參見《以史為鑑|世界工業大國的覆滅-軍事篇》)以及和英法俄關係的惡化(參見《以史為鑑|歐洲大國覆滅對於當代的啟示-外交篇》)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這讓德國在國際關係中迴旋的餘地越來越少,甚至在一戰之前德國國內已經有很多人是熱切盼望能夠通過戰爭一舉定乾坤,來解決積壓多年的各種國際問題和宿怨。之後德國對於奧匈帝國入侵塞爾維亞事件抱著支持態度更是遂了國內泛德意志主義的願,但這也直接導致了一戰的爆發。讓人感到魔幻和不可思議的是,德國民眾知道一戰爆發後,居然舉國沸騰歡呼慶祝。


以史為鑑|“民主”帶來的國家毀滅-社會篇

德國宣戰後,在德國國內隨處可見振臂高呼的年輕人

謹防民主變成惡魔

在如今,高舉政治正確這面大旗來打嘴炮的鍵盤俠大有人在,反正這幫人對於後果無能力、無義務也無意願去承擔。他們擅長的只有事前煽動情緒外加事後諸葛亮。


以史為鑑|“民主”帶來的國家毀滅-社會篇


“民主”是個中性詞,但是在現代主流價值觀的教育體系下,人們似乎完全忽視了“民主”的背面。以民主之名做惡的事件在近代史上比比皆是,其看似公平合理的表面下很容易隱藏著可怕的“多數派”政治。

如果您覺得我寫的還湊合,或者是這篇文章對您有啟發。那麼真誠地希望您能點擊“收藏”本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