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賣部的前世今生

現在每個農村都有一個或者幾個小賣部,儘管在招牌上都已經改名叫“某某超市”了,其實和以前的“某某小賣部”之間唯一的區別就是把櫃檯打開,客戶可以進去自選了,僅此而已,其他的和以前沒什麼不同。以我們村為例每條街上至少都有一個小超市,主大街上更是集中了5、6家小超市,由於互相之間沒有競爭特色,貨品種類和價格上也沒有區別,瓜果蔬菜的新鮮程度更是出奇的“不新鮮”,由此村民們選擇去哪家超市也很簡單,哪家離家近就去哪家。

農村小賣部的前世今生

村裡的小賣部

之前有一家在村委會對面開的時間比較長的超市主,在村口主路旁的農田上蓋了一家稍微大一點的超市,也只是規模稍大點,逢年過節車流量大生意也著實紅火了一陣,後來縣裡集中拆除違建,被清理了,不過這也是村裡超市發展擴張道路上的一次積極的有益探索,儘管以失敗告終了。這家超市擴展失敗的代價是慘痛的,幾乎毀掉了之前超市2-3年的盈利,自此以後村裡的各個超市相對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蠢蠢欲動的超市主再也不敢用積蓄來挑戰政策的底線了,紛紛調整思路改變成為保守的擴張方案,在原有超市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向兩側擴張,沒條件的至少在外面搭建臨時棚來擴建規模,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村裡沒有城管,這也成全了村裡超市第一階段的擴張需求。

農村小賣部的前世今生

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是超市的大事件

規模相對穩定後,第二個改變就是“全品類”運營,之前的小賣店時期也就是柴米油鹽、菸酒糖茶以及日常用品之類的,再後來發展到五金百貨樣樣俱全。我記得還有一次經營品類的重大補充是在村裡沒有飯店之前增加熟食、涼菜等。現在更是補充了蔬菜的經營,可能城市裡對於這個已經司空見慣,可是對於農村中家家都有幾分菜地的前提下就顯得更有意義了,至此一個超市的全部品類在農村基本完善了。

農村小賣部的前世今生

海鮮類在農村超市不存在

隨著電商的興起,農村超市也承接了另一個職能——接收快遞,這也是我最想吐槽的地方。以我們鎮為例,在臨近縣道的幾個村裡有中通、韻達、圓通等幾大快遞的接收點,這些快遞一律不進村,需要客戶驅車3公里左右到門店自取,進村的兩個快遞之一是郵政,得益於原先送信報紙等網絡的覆蓋直接送到村裡的超市裡,這樣村民取件就非常方便,美中不足的是郵政的業務比較少。最值得稱道的是京東物流,不僅可以達到隔天送貨,而且會親自送到每戶手中,由於村裡的門牌不太完善且標識不多,快遞員會不厭其煩的尋找,再次鄭重提出表揚。這個服務連號稱最貴最好的順豐都做不到,他的取送件默認也是在3公里外的據點,如果進村需要強烈要求。

農村小賣部的前世今生

從物流角度出發農村服務最好的快遞配送,以後可以發展收件業務

這是農村電商體驗的最大痛點之一,如果大家能像京東一樣解決送貨速度和送貨到家,我相信農村這個網上購物藍海還可以有一個大發展。所以有志於此的小夥伴可以在這方面組建團隊,承接從鎮上到村裡每戶的物流配送,既延伸各大快遞公司的服務最後一公里,又可解決閒置勞動力就業崗位。短時間不一定要做到京東物流的精準到家,建議各大快遞公司至少要配送到每個村裡的小超市中,這樣村民取送件就可以不出村了,因為留守老人們出村騎著電動車到鎮上取件也是很不方便的事情。

農村小賣部的前世今生

網購逐漸影響農村大集

至於配貨速度慢的問題就需要各大快遞公司來解決了,因為他們已經收取了和服務並不完全不匹配的快遞費了,這個問題直接影響村民的網上購物消費動力。

農村小賣部的前世今生

貨不僅要通村還要到戶

農村超市要想避免同質化競爭只有不斷髮展自己的規模,由縣城裡信譽樓超市的火爆帶來今年縣城中的兩個大型樓盤已經引進北國超市和永輝超市兩大競爭者,我相信經過這幾家大型連鎖超市的充分競爭,縣城人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和更親民的價格。在前有答超市的強行收割後又電商的逐漸蠶食,農村超市要想留有立足之地並在夾縫中茁壯成長,就要提煉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或者競爭壁壘。

第一、針對留守老人兒童的服務,不僅要價廉物美,還要送貨到家,梳理每家的固定需求,按時送貨,對村民的熟悉程度是外來競爭者無法趕超的優勢,保證日常必需品不外流。

第二、季節性的豐富品類和大超市接軌,這個可以按照節日來機動布貨。例如針對春節等返鄉人群就要有針對性的提高超市供貨的物品檔次,和城市接軌,收割節日消費的紅利,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傳統老人喜歡用物美價廉的洗衣粉,可是返鄉探親的年輕人一定要用不傷手的洗衣液。

第三、拓展業務範圍,可以利用配貨進貨的便利幫助村民做縣城的短距離代購來方便村民,還有一個就是在超市裡配備電腦來幫助老人們做網購,這樣不僅不會分流客戶,還會增加客戶的粘度,因為網購的物品和超市提供的物品基本不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