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嚴禁踏入這個誤區

護膚,嚴禁踏入這個誤區

因為懂護膚,所以懂你;因為懂你,所以更懂護膚。敏肌研究所,您身邊的肌膚管理專家。

Hi,我是替敏感肌說話的敏肌研究所老師

今日話題:護膚


又是快到考研的時候了,不少朋友把後臺當作樹洞,表達考前的焦慮情緒。護膚,嚴禁踏入這個誤區

如果考不上怎麼辦?如果成績不錯但是面試表現不好怎麼辦?就算考上了,會不會研究生的生涯不如自己預期?太多“不確定性”,讓人坐立不安——我們已經長大,沒有人摸著我們的腦袋說:“沒事,天塌下來老爸頂著。”

“不確定性”

我們如此討厭“不確定性”,不但在大事情上為此糾結,在大家討論護膚的時候,也一樣焦慮不已。

我們甚至為了得到短期確定的答案,把自己的護膚主動權交出去——期望在遇到問題時,某個人直接給我們“準確的”指導,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比如:

護膚,嚴禁踏入這個誤區之後,我們還希望看到一個“進度條”,就像點外賣一樣,看一眼就知道“效果”這個外賣員離我還有多少米,如果超時還沒到就是“沒效果”。比如:

護膚,嚴禁踏入這個誤區最好這些“標準答案”說得斬釘截鐵——這樣我們就會信心滿滿,而且一旦出錯,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那些給出意見的人——當然,江湖騙子此時已經逃之夭夭了。

就像我一個朋友說的,對“確定性”的追逐,是“韭菜生長素”,讓我們的錢包變得一茬一茬的,待收割。

為什麼?

我們都是“高考下的蛋”。

在我們看來,世界不過是更大的高考,一切都應該有標準答案,就像小時候港劇說的那樣:“現在醫學這麼昌明,沒有治不好的病。”我們覺得護膚品行業發展了這麼多年,怎麼可能解決不了一個痘痘? 護膚,嚴禁踏入這個誤區再加上麥當勞這樣的餐廳,標準的三分鐘,得到標準的漢堡,一秒不多,一秒不少。這幾年“餓*嗎”和“*團”這樣的APP崛起,多長時間內餐到都有明確規定,讓外賣都顯得全在掌握。

我們變得“麥當勞化”,忘記了世界的複雜性,忘記了皮膚的“千人千面”,忘記了產品和皮膚有不同方式的互動。

我們越來越追求“最理想”的方式,最快最有效最划算;

並要求得到自己可知的量化結果,多久有效,效果怎樣,持續多長;

同時還要求結果符合自己設定的標準,比如痘痘好了就是從此以後一顆都不長,敏感好了就是再也不會泛紅刺痛。護膚,嚴禁踏入這個誤區然而事實是,現實世界沒有標準答案,你看到的“標準化”,是同質化的產品在無數人不懈努力下的成果——而咱們的皮膚可不是這樣。

所以,“我的臉用什麼產品會好”這個問題,和“如果考不上要怎麼辦”一樣難以簡單回答。

如何解決

遇到此類困惑時,比較值得嘗試的一個方法是:

立刻開始做點什麼

比如想要美白,與其糾結那些主打煙酰胺、VC、間苯二酚類等成分的產品,哪個最適合自己,哪個最快起效,哪個效果最好,不如從第二天早晨開始,就打起太陽傘或者用上防曬霜,下單一款美白產品,然後開始使用,堅持下去。護膚,嚴禁踏入這個誤區

比如想要祛痘,與其糾結是選水楊酸、果酸還是壬二酸,要選什麼濃度,會不會刺激等,不如現在,就掛好大醫院皮膚科醫生的號,並且現在就回想自己長痘的症狀,做好記錄,什麼時候會爆痘,做過哪些努力但沒有用,準備好見醫生時的講稿。

然後收集反饋,及時調整

新開始用的產品,最前面的幾天,主要收集是否耐受,是否造成了不良效果。如果反饋是正面的,就繼續用下去;如果反饋是負面的,就立刻停用,恢復到之前沒有出問題的護膚流程,等皮膚狀態穩定了以後,再嘗試一下,再收集反饋。如果幾次嘗試的反饋都是負面的,則放棄這個產品,再恢復原先的流程,皮膚穩定之後開始新的嘗試。

多次嘗試之後,基本就可以選到適合自己的產品。護膚,嚴禁踏入這個誤區


無論是什麼功效類別的產品,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來尋找適合自己的單品。

在前面嘗試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可以指導後續的選擇,出錯率就會越來越低。

選擇的單品,嘗試的時間,最終的選擇,都是個性化的。

沒有標準答案

逐漸地,適合自己的護膚流程,就能被這些被選中的單品慢慢填補。

當確定在用的產品,是適合自己的時候,那種“不確定性”導致的焦慮就會被大大減少,使用過程也會伴隨更多的舒適和愉悅感。

然後堅持下去

長時間的堅持,總能帶來超越堅持以外的收穫。

說了這麼多,當然也還是無法直接回答“我的臉用什麼產品會好”這個問題,只是在大家一邊焦慮一定要護膚,一邊焦慮不知道怎麼選擇的時候,提供一種可嘗試的解決辦法。

希望以上內容能給大家提供一點幫助。

最後祝願所有考研的同學們都能取得好成績。


——END——

有肌膚問題的同學也可以給我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